发布作品

    车主:为什么我的保养才5000公里一次?专家:机油是关键!

    然哥聊车头像然哥聊车头像
    然哥聊车2019-02-18

    相信有的车主朋友在4S店做保养的时候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

    售后服务顾问在接待你的时候会告诉你,如果你选择厂家默认的矿物机油,价格实惠,但你的保养里程是5000公里一次;如果你选择某款全合成机油,价格会高出好几百,但你可以10000公里再做一次保养。

    这时候车主心里就没底了,到底选哪种机油好呢?矿物机油明明是原厂认可的,客服也说用起来没问题,可为什么就要比什么全合成机油便宜呢?

    这个问题其实不会有太好的答案。稍微总结一下:

    1. 机油的组成,主要是基础油和添加剂;

    2. 已经有成熟的体系对机油进行评价,但常见的牌号只能表现机油的某些维度,并不能体现机油的全部特点;

    3. 基础油的炼制来源于石油,故与能源行业息息相关;

    4. 之前的答案里也提到过,诸如美孚的背景其实是石油公司,哪怕国产的长城润滑油其实背后是中石化;

    5. 添加剂对机油性能有重大影响,但长期由四大企业所垄断,市售品牌无法与这四大切断关系。

    不论是基础油还是添加剂,说白了都是极其依赖途径的商品。不是说小品牌没有能力逆袭,是资源都完全不在手里,根本没有逆袭的机会。

    再就是,其实每款产品都是针对特定的需求而进行开发的。比如最直观的,面向高寒和高温地区的需求不同,比如乘用车、商用车长期使用的工况不同,比如汽车和工程机械也不一样,不锁定一个细小的领域,其实难以直接横向对比。

    说这些是为了说明什么呢?

    我们不能从外界直接得知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知道坊间会有不少传闻,网上会有测评,也有许多自媒体会宣传自己的结论。可能当中存在着有价值的信息,但多数内容,和各种"德国车""日本车"的故事,是差不多意思的。

    主机厂都未必能弄懂的事情呢,小作坊就算了吧。

    至于4S,我不能说他们的说辞都是为了收益——当然这肯定是最本质的原因,但他们未必是在说谎。面对自己所不了解的情况,在行业里得到的培训都会自然而然的认为是真理,他们可能相信事实是这样的,并真诚地向你推荐。

    如果我们真的有足够的资源,设计一系列客观的试验,我们是可以针对性地做一些对比,并得到一些结论的。比如,什么样的情况下,用机油A比用机油B好,但很可能在另一种情况下机油B的表现比机油A好得多。

    因此哪个比较好,是有预设的条件的,而坊间的测试难以做到全方位的、多维度的、客观的对比。他们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往往是被筛选过的内容。至于真正专业的检测实验室里,那些有意义的结果,外面难以看懂,也难以看到。

    我没有说任何有用的内容?

    是的。

    普通人对自己所不了解的领域,往往希望有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但其实真正的答案,往往是灰色的——而且你还很难定义灰度是多少。

    这个问题得有多复杂呢?

    就说说添加剂吧,其实现在机油差距比较大的也是添加剂,比较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几种:

    1. 高氯基添加剂

    这类添加剂也被称为清洁剂或者分散剂,主要是由硫酸、磷酸等生成的钙盐、镁盐等等,在机油内这种添加剂,以胶态分子团形式而存在,可以形成胶装悬浮的分散物,对一些异物进行吸附。机油内的氯化物和燃料不完全燃烧生成物在机油中凝聚,或者发动机内各个位置累积时,这种胶态的分子团可以起到分散、增溶和中和的作用。

    说白了,就是避免污垢沉积。

    2. 抗磨损添加剂

    主要成分是硫磺类化合物、磷化物与酸性磷酸脂的胺盐、次烷基硫代磷酸的各种金属盐。这类添加剂起到抗磨损作用有两种途径,实际上也就是可以细分为两种类型了。

    一种是通过摩擦产生的热量,促进添加剂本身和金属表面之间产生化合反应,形成覆盖膜,避免金属之间出现直接接触。

    另外一种,则是添加剂本身进行分解,或者与其他添加剂进行反应形成聚合物,最后形成保护膜。之前提到的,这两年比较火的钼盐减摩剂,就属于这类。

    3. 防腐蚀添加剂

    这类添加剂的成分主要是硫化物、二烃基硫代磷酸盐、有机氮化合物等。主要用来惰化酸性物质,抑制过氧化物的出现,避免金属与过氧化物和酸共存而受到腐蚀。

    4. 粘度添加剂

    这类添加剂的成分类型比较多,大部分是高分子化合物,有异丁烯聚合物、烯烃、异烯烃、丁烯聚合物、烷基苯乙烯聚合物等等,低温时以丝状存在于机油当中,高温时因为溶解性增加,聚合物分子伸展扩大呈膨胀状态,能够辅助增加机油的粘度。

    5. 防锈添加剂

    成分主要是硫化酸盐、酯、钙酸盐、碳酸等等,其原理也是以保护膜的形式附着在金属表面,避免水和酸的入侵。当然也可以与水形成胶态分子团,避免水与金属直接接触。

    等等等等。

    总之,各种添加剂,类型多种多样,起到的作用也各种各样,每一种添加剂可以选择的成分,也多种多样,其能够起到的效果,必然也是多种多样了。

    那么,回到这个问题本身。

    机油和汽车是不一样的,汽车的动力、油耗、驾驶性是我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到的,但机油不同。机油当然会影响油耗、排放、机械寿命等等性能,甚至对"静谧性"也有一些玄学上的影响,但那与太多因素有关。

    更多的,是机油与这台汽车的个性搭配与否,机油的品质优劣如何,以及这款机油是为了什么而设计。

    至于说品牌机油有什么特点或者区别,我觉得实在是无从说起……

    最后,回到开头的那个场景。你要问我该怎么选?我每次都是只会说下面几条:

    1.尽可能使用原厂机油,被验证过的肯定是可靠的;

    2.如果想尝试别的,尽可能选市场占比较大的品牌;

    3.一定要推荐品牌的话,就美孚或者壳牌吧,这俩投资了四大之一的润英联,其他的三大都是自个玩自个的,所以就机油的话,在添加剂的开发上,没有其他公司比这两家更有话语权了。

    4.如果是1.6L自吸或更小排量的,反倒没必要使用更高规格的机油。5000公里保养一次又如何,确实是经济实惠呀。如果是带涡轮增压的车,建议使用全合成的比较好一些。

    次阅读
    1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1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