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楼主

    做了个冲动但不后悔的决定——人生第一台电车选择飞凡R7

    2022-11-19发布于:飞凡R7车友圈


    这是我买过的第四台车,但这也是我的第一台新能源纯电车。其实在选择电车之前,我跟大部分人一样都认为自己是忠实的内燃机拥簇者,所谓“汽油味”和“发动机的咆哮”才是车的灵魂,不过现实就是在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用车需求后,还是决定换一台不限牌且用车成本低的电车,来替换我外地牌的宝马三系。至于以前所担心的续航问题,至少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关系不大,因为超过500km以上的行程我会选择高铁或者飞机,与其纠结一台车能不能一口气跑几百公里,倒不如想想一口气跑几百公里累不累,至少我不太愿意一个人跑那么远......当然每个人的用车需求都不一样,以上只是依我个人情况而言。




    当时刚上牌就迫不接待去给车子拍了组美照,趁着在家隔离时间,今天也终于得闲来跟大家分享我的爱车——飞凡R7,下文均为主观意见的阐述,如有不同见解可以留言大家相互交流,还望多多包涵!


    我本人是从事服装设计行业,所以对审美的要求还是蛮高的。市场上30w+的车我觉得外观设计这方面基本都不会出错,蔚来ES6或者理想L8这些车的外观我都挺喜欢,主要是品牌设计的辨识度足够高,这对于车系传承来说是一个优势,开在路上别人也能第一眼分辨你是哪家的车。R7的设计就足够特别也足够吸睛,压马路时候的回头率有相当保障。甚至有回我简短停在路边,就发现有不少经过R7的路人还时不时回望它一眼,颜值方面妥妥拉满了。



    说回R7本身,高底盘、大溜背,电动无框车门,在颜值和实用性上都是平衡的,整台车的外观风格看起来很科幻的感觉,线条更凌厉一些,R7这个中大型SUV的体量还是很大的,造型没有Model Y那么圆润紧凑,不知道大家更喜欢哪一款呢?



    其实在这个价位选择电车绕不开的第一选择就是特斯拉Model Y,我认可特斯拉简洁的设计语言,但我并不认同为了“简洁”而妥协“实用性”——太过简化内饰所换来的代价就是,我需要学习从中控屏幕上获取Model Y的行车信息,这跟我十年驾龄的开车习惯是相违背的,于是我Pass了Model Y。


    而R7的内饰也是“简洁”的风格,但设计思路是以不违背用车习惯为前提。保留了完整的仪表盘,中控屏幕,甚至副驾驶也有一块屏幕。中控屏幕的操作很顺滑,说R7的车机系统甩宝马的iDrive系统几条街都不为过,尤其是在智能交互这方面,语音识别的效率是非常快的,而且系统的UI和操作逻辑跟手机很相似。不过目前我还仍不太喜欢的就是中控屏幕集成的功能太多,像空调出风口的设置也需要到屏幕里调整,行车时基本不可能盲操作......另外一个也是空调系统,风速设置也需要到二级菜单才能调整,不过这些功能后续都还有机会通过OTA去调整优化,希望官方能尽快看到并调整。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屏幕容易粘指纹,毕竟触摸成了交互方式之后,这个几乎就是必然的问题......



    座椅的包裹性足够,坐垫虽然软但是不会感觉塌陷,左右也都有腰部支撑的调节必须好评,而且副驾驶还带腿拖和脚踏板,不过我都是一个人用车,这个“女王副驾”就留给我未来的爱人吧~

    空间这方面我并不在意,但再怎么说R7也有2950的轴距,后排空间是非常充足的了,所以对于我这个露营玩家来说R7的后备箱空间是更重要的,在把后排座椅放倒之后尾箱的容积非常大,再加上R7的外放电功能,出去露营的话也省得再带笨重的移动电源了。目前我还在物色一些车上过夜的物品,比如充气床垫之类的,大家有好用的物品麻烦推荐介绍一下吧~

    说说充电方面,对于我这第一次买电车的人来说,充电问题是我非常关注的一点。因为家里的充电桩报装还没弄完,所以这段时间都在外头用快充,第一次充电的时候充了48.23度电到95%,一共用时39分钟,计算下来平均功率维持在74Kw左右,并且后面小半段还都是降功率涓流充电的,经过后面几次充电实测下来从10%-85%左右都能维持100kW的功率进行充电,所以大概也就1小时左右就把车子充满了,我觉得速度是要比想象中的快很多,已经让我很满意了!续航我感知是挺实在的,日常跑的电耗就17kWh出头,虽然想达成官标续航有点难度,但对于一台3.8s加速的四驱中大型SUV来说我觉得没什么可以吐槽的。


    下午回公司停车的时候旁边正好是一台宝马5系,车身上落满了灰尘。其实看到这一幕心里感慨很多,莫名有种时代交替的感觉,对比之下R7更像是来自未来的产物,安静,智能,满足更多样化的需求。

    最后就是开起来的感受,首先要承认的一点——论操控R7不如我的之前那台F底盘的宝马三系,然后跟整体小一号相对更紧凑的特斯拉Model Y 也有点差距,表现在R7的方向盘指向性不够直接和厚重,是有“非特殊调教”的虚位存在,路感也不如特斯拉来的直接。不过上述观点都局限在驾驶这一方面,要说乘坐体验的话R7可比特斯拉舒服太多了,底盘过沟沟坎坎很干净利落的状态,支撑性还是蛮好的,不会有特斯拉那种硬磕石头的错觉。在驾乘的综合素质方面我觉得R7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要横向对比纯电车型的话,看网上风评的小鹏G9底盘还不错,但是我没试驾过所以不予评价,拿我试驾过带空气悬挂的蔚来ES6来说,R7绝对是拿捏ES6的......



    除了比较平衡的驾乘体感之外,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3.8s和四驱,说实话在油车时代想达成这两样,基本都是百万级别的AMG或者RS系列,现在花不到三分之一的价格体验到我已经很满意了。不过我感觉大部分情况下R7驱动力还是分布在后轴较多,只有后轮失去抓地力的时候前轴才会有更多动力介入驱动,所以驾驶感受会更偏向于一台后驱车,R7在弯道上会显得更可控一些。

    不过在这段时间的用车里我也发现了两个问题,就是R7的能量回收脚感有些奇怪,跟特斯拉那种电门松多少就有多少制动力的状态不同,R7在松开电门之后,会有半秒左右的时间延迟才会有制动响应。好像也不止R7,我还试过的比如极氪001、小鹏P7似乎都是类似的调教,可能工程师考量的是舒适性,但这里面的心里错位就很难习惯,所以我索性把动能回收的制动力度调到关闭,保留类似燃油车的驾驶习惯。

     

    说到这那本篇文章也差不多结束了,对于纸上参数这些随处可查的内容我没有过多的讲解,我觉得更加偏向使用感受的内容才会给大家更多的参考一些。如我标题所说,选择R7是个冲动的选择,换掉油车买电车,没有动态试驾就直接下定,当然建议大家不要像我这么冲动,但好在结果是让我欣慰的,不论是用车成本,R7本身的机械素质还是智能化系统,还是AR-HUD和全套的辅助驾驶系统这些配置的存在,都让我觉得选择R7是不后悔的决定。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