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楼主
    有电更香头像有电更香头像

    有电更香

    宋PLUS DM-i车主·车龄2年

    • 懂车帝3周年懂车帝3周年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登录大师LV5登录大师LV5
    • 懂车评论员LV3懂车评论员LV3
    • 持之以恒LV5持之以恒LV5
    • 懂车智多星LV3懂车智多星LV3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宋DMI订车心路

    2021-12-14发布于:宋PLUS DM-i车友圈

    字多不看总结篇:

    宋Plus DMI 目前是最适合我的车型,偶发的各种装配检验质量可以忍受,等车时间和过程让人无奈,终身质保有所担忧。

    详细篇: 看了那么多车友圈里对宋PLUS DMI的各种评价,在某天晚上忍不住对比亚迪一通吐槽之后,不禁让我要回顾下,自己是如何走上这条漫漫不见前方的订车心灵迷雾之路。

    先说下自己的用车情况。身处杭州,家住小区无地下车位,暂无安装个人充电桩条件,上班单程40公里,来回80公里,一年有几次自驾需求,自驾单程距离一般不超过500公里,家里有部蓝牌车,对牌照不是刚需。

    说起来,如果宋PLUS DMI来到身边,那将是我家的第3部车。第一部是2007年买的北斗星,一个灵活的小胖子,可能很多人都已经想不起这个车的样子了。


    小巧轻便,停车方便,能拉能跑,初生牛犊的我即使在暴雨的天气,也敢在高速上嗖嗖的超车。现在回想起来,却是蛮后怕的,大家千万别学。

    2011年,随着孩子的降临人间,北斗星的安全性和空间立刻成了问题,作为两厢车死粉的我,当时兜兜转转也考虑了不少车型,例如长城的H6、铃木的天语、大众的途安、丰田的RAV4等等。最后,在偶然之间,发现广丰有一款四不像的车型,卖的很不景气,优惠幅度颇大,那就是逸致(EZ),也就是欧版的Verso。号称FUV,实际哪边都靠不上。


    作为轿车,个头太高;作为SUV,底盘不高外形不硬朗;作为MPV,所谓的第三排只能乘坐宠物和小孩。这车在当时,有将近3万的优惠,要知道这个原车价也就是15万左右。可是换个角度想想,这是最不像日系车的丰田车哦,只在欧洲销售,带有一点点欧系车的硬朗,RAV的空间(可能更大)、凯美瑞的安全配置(全系7气囊+ABS+EBD,现在看起来很一般,但将近10年前很多车甚至只有驾驶座单气囊)、卡罗拉的价格(实际上和H6也是一个价位),于是找来找去,发现一台库存6个月的车,又砍了5000块下来。这个车伴随着全家将近10年,除了换轮胎换电瓶正常机油三滤更换,没出过任何故障,更不会把我撂在路上。 如果没有变化,本来是打算把这部车开到报废的,毕竟每年也就跑个8000公里左右,对老丰田的耐用性来说,十年也就才过“磨合期”。

    但时间到了2019年底,自己的工作地点突然发生了变化,上班距离有将近40公里,来回80公里,每天一个来回四十多块元的油费,一年下来差不多等于隐形降薪了一万元,着实有些烧不起。于是,我将眼光投向了各类新能源车型。一开始的想法,是搞部零跑T03、五菱宏光Mini之类的车上下班,家里的EZ留着周末出行使用。但经过一番了解,那些A0级别的车超短的续航里程、羸弱的动力和令人堪忧的安全性,直接将我劝退。要知道我每天上班的40公里路程,有将近30公里是在高速上行驶的。 又去物业这边问了下,确认小区已经没有空余的地下车位了(只租不卖)。于是,我将眼光转向了纯电和混动车型。如果考虑纯电,那续航里程起码需要在500以上,那冬季加高速打个6折,还能跑300,差不多3-4天充一次电。距离家500米左右有一个充电站,公司附近也有充电站,还能接受。首先排除的是特斯拉,一是对特斯拉的做工没有好感,二是现在有个别敏感区域已经限制特斯拉进入了,三是觉得特斯拉一向来太激进了,在用习惯保守的丰田以后,还是希望稳定一点(但没想到还是掉进DMI的坑)。于是眼光转向了纯电和混动车型,纯电的看了零跑C11、小鹏G3、比亚迪汉等等,但想来想去还是没法解决我的里程焦虑。就算有家充,工作性质决定了时不时会有半夜鸡叫突然召唤去单位,那纯电还是有点虚。又看了理想、岚图、吉利的各款插混,理想口碑不错,但对我来说太大了。而且我家出门最多五人,六座车反而不合适。岚图看来看去,还是觉得大了些,而且那些额外的高配对我来说也没有意义。对于一个开车十来年的老司机来说,一部车最重要的是能够让我安心的来完成每天80公里的行程,平时保养省心省力不折腾。当然,在这些基础上有更低的油耗,更丰富的功能,那就是锦上添花了。为了这些目的,我又关注了皓影弱混、混动奥德赛、荣放的弱混甚至新款汉兰达。都说混动看两田,作为现任丰田车主,对车的可靠性和便利性非常放心。其实如果没有皓影的碰撞测试糟糕结果,或许我就买个皓影混动了。

    而就在我兜兜转转之时,比亚迪发布了DMI技术,出于好奇,找来各路大神对DMI的分析,发现纸面上这个技术完全可以和两田相媲美。至于稳定性呢,按照以往的经验,国产车一般要在上市一年以后再买,等小毛病暴露的差不多了,企业都完成整改了,这时刚好入手。说实话,此前对比亚迪的车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趁着新车上市频繁宣传的机会,我找身边的朋友打听了下,有唐DM的车主,有M6的车主,有秦DM的车主,普遍的反馈就是开个几年也没啥问题。有问题都是头一年就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去修完以后也没有再复现。经过一番调查以后,对比亚迪的车稍微放心一些。尽管听说比亚迪的生产线自动化率是国有品牌中比较低的,人工装配率比较高,这也是比亚迪车质量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DMI香啊,110公里的纯电续航,大多数时间可以满足上下班需求了。虽然家里暂时没有充电桩,但单位有条件啊。绿牌,摆脱限行烦恼,周末也可以去西湖边了(西湖周围周末节假日单双号通行)。五座车型,我家刚好够用,后排足够宽敞,窃以为不亚于唐。何况唐的第三排对我也没有意义。外形也过得去,不山寨,整体比较协调。后备箱其实比我现在开的EZ更小,好在这也不是刚需。而且,对于有娃的父母来说,送娃上课以后能在自己车里吹吹空调而不用担心油耗,那是最惬意的时光。考虑了上面种种因素,觉得宋plus DMI是眼下最适合自己的车型,于是跑4S去看车,试驾。这大概是3月上市前后的事儿吧。保守的我,想着等上市一段时间,看看车主的反馈,最后再做决定。

    等到这车正式上市,观望了一阵,订单暴增,而小问题也慢慢浮现。最典型的就是EV受限和发动机抖动。但我用自己理工科的思路去分析,基本还是检测和安装过程中的问题,而不是车辆本身零配件的家族性问题(或许也是被其他优势遮住了眼,得后续继续观察)。于是等到6月,找了一家店下了订单。当时比亚迪已经宣称平均等候3.5个月,4S也是说预计4个月可以提车。我还是内心多留了2和月空间。因为现在开的车刚好年底保险到期,想着6个月总能提车吧,刚好老车置换,可以少买一次保险了。

    没想到啊没想到,自从订车以后,各种坏消息一个接一个扑面而来。先是车友圈里大家反映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有些都是直接影响行驶。再就是厂家发车速度越来越慢,7月解决了3月的订单,8-10月3个月解决了4月的订单,11月整整一个月就解决了5月前2天的订单,外地的昆仑战役,新店的首批发车,各种让人郁闷的消息不断涌来。很多车友忍不住,去外地订了车,或者又去别的店下了订单。但这样的代价就是失去了4次保养和油卡。我呢,因为本来就有车有牌,其实并不是急于提车。只是比亚迪一系列迷之操作,让人心里实在不爽,于是才有了上一篇文章长文。心里其实还很忐忑,要是现在提车的是我,第一天就出转向故障EV受限之类问题的是我,那真是无脸见同事见家人了。订车6个月了,家人开始的兴奋也变成了不理解,好端端的丰田开着,何必去换车。唉,谁让理工男就是有这点小爱好呢。

    眼看着2021年提车已经无望,按照目前的速度,5月初的订单还没交付,我觉得应该调整下自己的心态,佛系等车,回归初心。国产车上市一年再买,刚好给厂家时间搜集问题改进缺陷,就当我是2022下的订单,到明年3月刚好是上市一年。交车慢,小毛病多,各种事先预料的问题逐一被验证,我这算不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只是希望,别等明年一提车,比亚迪就发布22款新车,加量不加价,那可真是要吐血了。另外一个,就是希望比亚迪对我们这些21年订车等到22年的,就之前的那些补偿政策,再出一个官方明确的说明,不要让大家云里雾里的瞎猜,也不要把矛盾就建立在客户和4S之间了。毕竟,没有发车的是厂家。4S从本质上讲,总是愿意多卖车,也不愿意看到订单流失的。

    最后,用一句话来形容我此刻的心情: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