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保时捷的首款纯电动汽车Taycan值得购买吗?

    2019-10-17发布于:Taycan车友圈

    #保时捷

    提起保时捷我们会想到备受欢迎的911、卡宴以及Boxster、Cayman、Panamera等诸多产品,它以生产高级跑车而闻名于世界车坛。虽然身为豪华品牌的保时捷对中国车市遇冷还没有强烈的感知,即便是中国品牌有领跑优势的电动车市场也无法对保时捷造成冲击。但面对宝马、奔驰、奥迪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强势布局,以及后起之秀特斯拉的强势追击,保时捷面临不可回避的市场竞争,布局电动化势在必行。

    在九月四号晚,保时捷旗下首款纯电动四门跑车Taycan全球发布,公布了两款车型Taycan Turbo和Taycan Turbo S。Taycan的前身是2015年法兰克福车展上发布的Mission E概念车,它对概念车的的还原度极高。从概念车到量产车时隔四年终于上市,一向以性能为最大追求的保时捷,在转型电动化后表现如何呢?

    当然,提到电动车,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品牌就是汽车圈的新起之秀—特斯拉。特斯拉在品牌定位、历史底蕴上自然是不及保时捷,但是在电动车领域深耕多年,特斯拉的智能化、黑科技备受青睐,两者孰优孰劣还真是不好妄下断言。自Taycan发布以来,大家的疑问都是Taycan与Model S 相比谁更值得买呢?



    先说日前特斯拉Model S在纽博格林赛道以7分23秒的成绩完成测试,打破了保时捷Taycan7分43秒的记录。虽然数据上Model S大幅领先,但由于该原型车不是量产车,这一结论是存在争议的。因此这两款车在应付赛道的理论实力上可以说是不分伯仲。



    再从性能参数上看,Model S的电池容量为100KWh,Taycan为93.4 KWh,两者基本持平。在电池容量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保时捷450公里的NEDC续航里程与Model S的660公里相比,差距之大,足以看出面对在电动车领域深耕已久的特斯拉,保时捷的劣势还是很明显。



    但是我为什么欣赏Taycan呢?因为要记得在成为一辆电动车之前,它首先是一辆保时捷。它保留了传统燃油车“持久性能”的优良传统,而这正是特斯拉所欠缺的。无论是采用配备自吸或涡轮增压的发动机,还是用动力电池取代发动机,它与生俱来的赛车底蕴是不会被动力方式所限制的。工程师们所有努力都是为了造出一辆保时捷,而不是为了量产一辆电动车,所以才有了Taycan身上一系列恐怖的技术堆砌。


    Taycan采用两台永磁同步电机,Turbo S功率强悍可达761匹,1050N·m。我们知道,动力电池直接输出的是高压直流电,永磁同步电机可以直接用直流电驱动,并且效率高,能够帮助提高续航里程,在目前电动汽车领域发展比较成熟,应用广泛。但它抗热冲击性差,为了维持这样强悍的数据表现同时防止电池电机过热,保时捷研发出了超强的电池电机热管理系统。



    纯电动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机驱动热管理系统、空调热管理系统三大系统。有句话说“电动车的核心技术看电池,电池的核心技术看热管理”,可见热管理系统是纯电动汽车的重中之重。此前特斯拉可以说是热管理的佼佼者,拥有多项核心专利和经典的空调导流散热系统,让其他车企望尘莫及。

    而如今Taycan在热管理方面做的努力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特斯拉采用两套独立的电池冷却液循环与电机冷却液循环系统,而Taycan甚至拥有三套独立的热管理系统回路,采用了更强大的水冷冷却器和散热导流装置。



    Taycan还提供双速变速箱系统,后轴装备一台两挡变速箱,低速时低挡位可以进一步放大扭矩,利于加速;高速时则使用高挡位以获得更高的极速、降低电耗。与常用的单速变速箱相比,改善了高速时的操纵和性能表现。同时整车风阻也只有0.25,可谓是十分出众的表现了。



    Taycan维持了品牌一贯的性格,赛车底蕴极其强大,在操控和性能上有突出的特点。同时来自德国的保时捷在外观和内饰的工艺和用料,还有一以贯之的品控,是绝对能让特斯拉借鉴的,对质感的追求还有设计细节也是绝对碾压特斯拉的。



    所以Taycan到底值不值得买呢?我认为如果你想要的是一辆奢华感和动力性能十足的保时捷跑车,那么它值得买。毫无疑问Taycan是如今最好的豪华电动车,它拥有令人钦佩的技术实力,也能带给你极其舒适的驾驶体验。它是不折不扣的保时捷跑车,你能感觉到自己就在一台保时捷里。至于价格,类比同品牌的Panamera,其实还算合理。


    那如果你追求的是科技感和智能化体验,我觉得特斯拉Model S可能是你更好的选择。毕竟面对保时捷Taycan高出一大截的售价,真的没有必要。



    但无论如何,Taycan的发布不光于保时捷来说意义重大,而且对整个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都将有极大的影响。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加入到电动车的角逐当中去,这也是大趋势。那这款车到底表现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了!

    作者提到的车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