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合资车企开启“逃离”模式,咋就在中国市场混不下去了呢?

    纯电车EV头像纯电车EV头像
    纯电车EV2022-12-15


    在十几亿人口的加持之下,我国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同时,今年还超越了德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毫不夸张地说,我国汽车产业正在腾飞。然而,在我国汽车行业发展最好的时候,合资车企却“哑火”了。


    合资车败走中国市场


    近日,有相关媒体报道,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捷克汽车制造商斯柯达汽车正在考虑退出中国,将在明年做出最终决定。


    对此传闻,斯柯达相关人员回应称,作为公司正常商业运作的一部分,斯柯达持续对于其在国际市场的定位进行评估,并调整战略以适应当地市场发展。这也包括中国市场在内。同时表示,目前,公司尚未就调整战略的必要性做出任何决定。


    尽管斯柯达目前还未做决定,但退出中国市场可能为时不远,毕竟斯柯达在华的日子是越发不好过了。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斯柯达累计在华销量3.8万辆,同比下滑61.32%。


    斯柯达是多数合资车企当前现状的缩影。一汽大众,11月份的销量为11.7万辆,同比下滑12.5%;上汽通用,11月销量为10.3万辆,同比下滑24.83%。下滑最严重的当属悦达起亚,1-10月累计销量7.8万辆,同比下滑41.13%。


    至少上述几家依然还在中国市场,而不少合资品牌走向退市。比如,长安铃木、东风雷诺。今年,广汽讴歌、JEEP相继退出中国市场。


    合资车输得不冤


    合资车不是没有过辉煌时期,曾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之所以落得今日的局面,与电气化浪潮、我国自主品牌崛起息息相关。


    电气化是大势所趋,而合资品牌的步伐显然是落后的。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11月渗透率仅为5.2%。由于无法放弃在燃油车时代的优势,无法全面向电气化转型,合资品牌失去了先发优势,也迷失在电气化浪潮之下。


    积极拥抱电气化的自主品牌则迎来了发展春天。据数据显示,11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6.8 万辆和 78.6 万辆,而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达到70.3%,同比增加8个百分点。其中,全面放弃燃油车的比亚迪,表现十分强劲。自9月以来,比亚迪已连续三月单月销量突破20万辆,稳坐销冠。


    此消彼长,当我国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逐步扩大时,合资品牌所能瓜分的“蛋糕”就更小了,生存空间也被进一步挤压。


    退出中国市场的车企去哪儿了?


    作为率先退出中国市场的车企,铃木选择进入印度市场,并取得了成功。2021年,铃木全球累计销量为276万辆,而印度市场销量达到136.52万辆,占据印度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今年,铃木着手布局电气化。根据计划,到2025年,铃木将在印度推出一款电动汽车。


    Stellantis也看好印度市场。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唐唯实曾表示,印度将成为公司有利可图的市场,而且比之前预期的增长机会更大。


    同样,被传退出中国市场的斯柯达也对印度有想法。根据消息透露,斯柯达计划加强在印度市场上的运营。


    其实,不少车企相中印度,无非是看中了成本优势。印度不仅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并且劳动力更为低廉,能够帮助车企进一步压缩造车成本,提升利润。


    写到最后


    国外车企进入中国市场也好,退出中国市场也罢,都无法撼动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地位。马斯克就曾说过,“似乎很少有人意识到,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领域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无论你怎么看中国,这都是事实”。


    在销量还是核心技术领域方面,我国新能源产业都掌握绝对的话语权。总而言之,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的主流,而我国必唱主角。



    纯电车纯电汽车专业资讯

    公众号

    次阅读
    2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2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