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中国首家“光明正大”骗补的新能源车企,连起个名字都很随意

    今日车界头像今日车界头像
    今日车界2021-11-26

    2014年,蔚来汽车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时设立100亿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

    2014-2017年,小鹏汽车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时一、二期总投资100亿元。

    2021年,小米宣布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前期投资门槛设定为100亿元。

    等等等等,也就是说,在中国涉猎新能源汽车领域,前期的基本投资额度能够达到100亿元以上或许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不然可能都举步艰难。尤其是还要拉到强有力的后盾作为基础,例如蔚来汽车就是由李斌、刘强东、李想、腾讯、高瓴资本、顺为资本等深刻理解用户的顶尖互联网企业与企业家联合发起创立,并获得淡马锡、百度资本、红杉、厚朴、联想集团、华平、TPG、GIC、IDG、愉悦资本等数十家知名机构投资。

    以至发展到现阶段才出现“红利期”,但前期投资已经数不胜数。不包含产业基金的钱,光地方政府投资或赞助的也已经超过几十亿元,这无形中暴露出新能源汽车的烧钱模式已经“肆无忌惮”了。而至于投入几十万或者几百万的车企,只能选择“等死”。而很多车企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就是明着骗补,而且连起名字都很随意。刺猬汽车,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

    汽车企业注册500万资金就想“浑水摸鱼”

    没错,刺猬汽车在刚刚成立的时候注册资金仅有500万元整,不仅没有传统的造车底子,更没有对应的运营相关业务。但是不排除有资本能够“扶持”,这背后的资金就是来自于三五互联(自主研发的应用软件系统的公司),不仅解决了刺猬汽车的发展资金问题,还能够有效的通过大数据判断来判断市场动向。

    解决了资金问题,就需要解决生产问题。作为一家从没有涉及过的行业来讲,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全面崩盘,因为下一步的走向都需要时间去解决。随后刺猬汽车又联合开瑞汽车进行整车生产,而且使用的还是奇瑞的核心技术。据称奇瑞汽车为了能够与刺猬汽车合作,更是将开瑞汽车后期的发展暂停。

    资金、技术、生产问题解决,就需要有资金回转。这个时候,对应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开始,刺猬汽车也正是看中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纵然每年有一点点的销量,也足够“养活”这样的车企存在。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汽车智能化应用做一定的推广,可是随着各个车企对于智能化方面的研发和推进,刺猬汽车唯一的亮点已经不复存在。

    刺猬汽车也曾经做过行业内的“标杆” 可惜并不先进

    刚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车企,无疑就是电池、电机、电控方面技术的全面掌控,然后再通过续航里程做一个亮点进行热卖。而刺猬汽车则不同,从开始布局到后期的发展,都是利用区块链作为创新热点,这使得刺猬汽车成为行业内第一个利用这一技术的车企,而这也是刺猬汽车本身最大的营销点。

    可是,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说是“新”,也并不是因为所有的东西都一成不变。尤其是涉及技术领域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几天一个变化,而这些变化要是随随便便要同行研发或推进,任何一款车的量产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刺猬汽车就是,区块链就在不久后很多车企都开始使用,刺猬汽车彻底没有了亮点。

    外加上起步没多久就碰到新能源汽车火爆的场面,其中不乏很多优秀的传统汽车企业,在技术和资源方面更是不能比拟。外加上区块链技术的不成熟,就连很多老牌车企制造出来的汽车都没人敢买,更不要说一个初出茅庐的小车企制造的汽车,更是难以撼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

    涉猎新能源汽车,还不如说就是骗补

    要知道,新能源汽车电池成本是造车总成本的30-40%左右,而且续航里程的增加无疑会加剧造车成本。而作为一个注资只有500万元的车企,光在成本上面就不足以支撑几款车型的电池费用,更不要说大批量地进行造车计划,这显然是不可以的。运营成本就实实在在摆在那里,要说真的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是为了造车,500万的资本造车,谁信?

    且不说新能源汽车的制造能否供应,就一个充电桩及后续维护保养等日常支出,这就不是500万能够解决的。这还不算市场竞争压力,比亚迪、蔚来、小鹏、奇瑞汽车等自身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就已经压迫的刺猬汽车难以在市场销售上面难有作为,就更不要说新进的其他企业对前期进入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造成的困扰。

    所以,与其说涉足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产业,难听点说就是为了骗取补贴而已。从开头到结尾就是实实在在的一家“皮包公司”,与三五互联中的公告就可以得知,双方基于“三五刺猬开瑞新能源纯电动乘用车”项目进行研发、定制,研发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三电系统、前格栅、前保、前翼子板、中控大屏、换标等。意思是,灵魂都没有。

    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这对于消费者或者国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毕竟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加,对于技术、资本、售后、产业链等都有好处,而且优胜劣汰的法则在每个行业都通用。随着优胜劣汰的法则指导,技术性越全面、售价越低、售后保障越全面、产业链越发稳固等等都是优越的。

    可是,明目张胆的骗补,就看你几时完。

    如若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同意。

    .万次阅读
    23评论
    106赞同
    收藏
    分享
    23评论
    106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