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当地方政府争抢小米汽车,谁又能成为下一个合肥?

    E车汇头像E车汇头像
    E车汇2021-07-07

    “这一回,我决定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深知做出这个决定,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三个月前,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雷军宣布小米将在未来十年投资1080亿元下场造车之后,激起高潮的,不光是汽车行业和市场,包括北京、上海、武汉、西安等多地的地方政府也开始了暗战,都被传出正在与小米集团接洽,希望小米汽车落户。

    实际上,2020年新能源的走势已经可以说明很多问题,行业总体向上不会变,初步格局也已经成立。2021年,地方政府争抢出手,资本纷纷追加入局。因为,再不上车,就真的没机会了。

    争夺战早已打响

    今年3月底,雷军宣布小米智能电动汽车项目正式立项。未来十年,小米将投入100亿美元,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

    在小米官宣造车后不到10天,西安正式对外宣告,加入小米造车项目的争夺战。西安市投资合作局在网上回复网友称,将结合西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持续紧密对接“小米造车”项目。根据目前推测,西安可能会在政策方面提供较大支持,以依靠小米这样的明星企业打造出西部的新能源汽车重镇。

    有着第一大支柱产业汽车的武汉,也默默地加入了战局,明确表示小米系项目是东湖高新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将进一步加强与小米的沟通,积极引入更多小米系产业项目落户光谷。对于武汉来说,有小米的一处总部,且在汽车工业基础、科教人才资源等方面,在国内排得上号。更重要的是,雷军是湖北人,又是武大学子。

    而北京是小米总部所在地,人才、资源的配套丰富完备。而在日前,小米公司的官网也发布了多个自动驾驶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具体来看,招聘岗位涉及数据平台、车载基础架构、决策规划、毫米波算法、开发工具、前端平台开发、嵌入式软件、控制、感知、高精地图、仿真平台等,且每一项招聘启事前,都有一个“急”字。除此之外,招聘信息显示,上述工作地址皆是北京海淀。

    上海的汽车工业基础同样发达,新能源矩阵中更是有上汽、特斯拉等,况且公开资料还显示小米参与了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自动驾驶企业纵目科技D轮融资、领投了上海激光雷达企业禾赛科技D轮融资等。

    虽然小米造车花落谁家依然扑朔迷离,但小米正在加快造车步伐。自宣布造车消息以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各地考察,频繁出入各个主机厂。不光是地方政府争夺小米汽车落户,汽车业内也在争做小米汽车的代工厂。

    地方政府的“赌局”

    “在创投圈只要做的时间足够长,大家都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就是政府在创投这个行业的参与度越来越深。如果说以前只是旁观的话,现在已至少是创投圈一个重要的力量。”有投资公司业内人士向“E车汇”坦言。

    地方政府变身VC投资人背后,是各地招商竞赛愈发激烈。为吸引企业落地,地方政府通过地方融资平台、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入股企业,达到“以基金撬动资本,以资本引入产业”的目的,这并不稀奇。

    尤其是在有了合肥+蔚来的打样之后,地方政府对于造车新势力的引进尤为上心。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地方政府都希望“腾笼换鸟”,淘汰一部分落后的企业,引进那些更具发展前景的企业。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引入新能源车企成为了招商引资时的重点。毕竟汽车几乎是一种全球通用的经济支柱型产业,对于保证地方的GDP考核成为最关键的一环,尤其不是汽车重镇的城市,更是对此乐此不疲。

    不过也需要警惕的是,当地方政府搞风投成了“时尚”,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商业模式”时,风险自然也随之而来。江苏南京的拜腾、博郡;江西赣州的国能;安徽铜陵的奇点;浙江湖州的游侠等等,都是投资失败的案例。

    现在全国不少城市都在抢创投之都的称号,都梦想着成为下一个合肥。珠海甚至为了成为“老赖”的贾跃亭大开绿灯,而FF又有多少能成功的信号,目前来看十分渺茫。在聚光灯下,大家都只看到了合肥的成功案例,却忽略了数量更多、规模更加庞大的失败案例。

    我们都知道,风投风投,风险投资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失败率,风险非常高。而政府投资用的是纳税人的钱。当大多数城市都下场,这将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像小米这样自带巨额投资的企业或许并不在这个行列之中。毫无疑问,风投正在改变中国每一座城市的底色。而在这场竞赛中,谁又会成为下一个合肥呢?

    .万次阅读
    214评论
    78赞同
    收藏
    分享
    214评论
    78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