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不合理限速,弊大于利

    绿色驾驶头像绿色驾驶头像
    绿色驾驶2021-05-11


    刚刚过去的2021年五一小长假,肯定让很多自驾出行的朋友印象深刻。除了五一免费高速的拥堵,外地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无处不在的限速标志恐怕也是让不少车友心里没底。

    就算是现在已经平安回家了,可能依然会有个十来天的紧张期,生怕某一天会收到个什么通知“您牌号为xxx的车辆于2021年5月某日,在某某路段xxx公里yy米处超速行驶,请到交管部门处理。”

    为啥会担心呢?

    开车去外地大家老老实实跟着限速跑不就行了!

    现实并非如此,国内很多道路不合理限速太多,没有谁敢保证自己一定会完全按照限速跑,

    甚至我敢打赌,

    除非全部跑高速,只要你在线下跑过一些路,

    95%以上的车友会有超出限速的情况。

    这里我们特意用“超出限速”代替了超速,对于不合理限速的超速是不是应该定义为超速是值得商榷的。

    哪些是不合理限速?

    首先要说的就是限速标准严重偏低,这次五一出行中间的路过的东部某地级市,从高速下来到市区的主干道双向六车道,虽然不是全封闭道路,全程限速40,从高速下来那十公里的路开下来感觉比乌龟爬还慢,当时就有些感慨,要是天天在这样的城市里开车,是不是有可能被憋屈死。

    很多车友会说,我们这儿也有这种路,白白浪费了宽阔的马路,我这次还在另外一个城市遇到了更神奇的限速。

    先是宽阔的六车道新修的道路,

    两边是新建小区限速40,

    走过一段距离变成了双向四车道的老路,

    道路条件下降了,限速改成了30,

    再往前走,

    是一条村路,

    很平整的两车道没人没车,

    然后如你们所愿,

    限速变成了20。

    不说别的,

    就下面这种道路情况,

    试问有几个车主能完全做到按照限速行驶,

    会不会按照限速跑的车还会被人当傻子看?



    其次要说的是正常限速道路中的突然降速。

    以前高速中经常有,经过一段时间的统一整治治理好多了,但是线下道路依然很常见。

    比较典型的就是学校或者村庄的限速,原本全程60,70,

    然后中间突然来个30,40,

    而且往往限速标志很明显,但是解除限速标志就不好说了。也就是说你遵守了限速,却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解除限速。


    先说一下学校限速,学校或幼儿园道路周边,未成年人确实需要重点保护,上下学时段谁也不敢保证能看住孩子们不让他们在路上乱窜,要求把车速降低到30这个是完全可以理解并且支持的。


    但是道路通行是一天24小时的,孩子们上下学顶多就是一天四次,满打满算四个小时,其他时间孩子们都是老老实实呆在校园里的。


    那么非上下学时段的限速是不是可以放宽一些呢?甭管什么时间,哪怕是寒暑假孩子都不上学,所有车辆只要经过学校路段都要降速行驶,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这个专为高考设计的标志就更别说了,为了三天,限制一年?

    还是说警察叔叔能不辞辛苦,高考之前竖起来,高考结束就收起来?


    村庄限速也是很多经常跑国道的车辆头疼的事,只要路过村庄,哪怕路上没人也得降速,除了限速难道就不能有一种更好的管理方式吗?



    第三种情况是道路维修施工限速。

    这次五一出行经过了G2江苏段,差不多是全段都在修路,原本限速120,现在是甭管什么情况,最高限速80,维修路段限速有60的,也有40的,

    行驶过程中跟着车流走肯定超速,

    要按照限速跑那就是大家眼里的龟速车。

    一路上经常见一辆规规矩矩的车压着限速跑后面跟着一大溜,

    一旦有机会超车,后面的车恨不得能把前车给撞飞。


    去程走的这一段路回来打死也不走了,绕行启扬高速,虽然也堵车,也绕路,但是跑起来心情舒畅多了,至少是全程限速120,不用担心被无谓的超速罚款扣分。



    施工路段限速这个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同样和学校情形类似,施工过程中有施工车辆和人员出入,出于安全的考虑要求低限速是可以的。


    但是,施工停歇过程中,只是封闭了一个应急车道的施工路段,其他车道都可以正常通行,就像上面那种,限速从120降低到60是不是合理呢?


    更过分的是一些道路施工完毕已经恢复正常通行,施工期间树立的限速牌却没有取消,给人的感觉就是道路通行完全正常,中间却出现了一个断崖式的限速降速,这种就更是坑人无数了。


    第四种情况是特殊限速标志不够清晰。


    道路上大家看到的限速标志是有很多种的,最简单的就是红圈白底黑字,针对所有车辆的限速,当然还有车型限速,车道限速等等,这种一般一目了然,看到就能放心。



    除了常规限速,道路上还有一些有针对性的特殊限速标志,比如匝道限速。


    如果匝道限速都长这样,大家都能看懂,也不会误解。


    但如果在进入匝道之前的路上出现了下面这样的限速标志,那就未必每个人都能注意到60下面的匝道那两个小字了,误以为主路降成了限速60是有可能的。



    还有一些特种车辆的限速标志,这个标志是4.5吨以上货车,9座以上客车以及危险品车辆限速80,其他车辆遵循道路限速。



    有字的还好,这次在沪杭高速就见过一种没字的,就一个醒目的80限速下面画了一个危险品车辆的标志,如果只看到80不懂特殊车辆的标志信息,那就只能老老实实按照限速80来跑了。


    第五种情况是特殊天气限速。


    特殊天气限速一般都是通过电子指示牌来提示的,特殊天气下道路湿滑或者视野不佳,需要减速注意安全,这个应该是所有车主的共识。


    但是,天气变化是有范围的,作为高速管理方也很难完全掌握道路上每个地方的具体情况。也许天气预报有雨,限速提示就发了。


    但是车主走在路上可能会说没下雨啊,或者地皮都没湿,这都是很正常的,这种情况对于路上的车主也是比较难把握的,到底什么天气情况下,该按照哪个限速来跑呢?


    是不是不管自己在行驶的路段是否在下雨,就一定要按照限速提示跑呢?



    为什么不合理限速弊大于利?


    所有限速能摆在桌面上的利只有一个,那就是交通安全。不能摆在桌面上说的因素咱们就不提了。


    但是安全之外,不合理限速是有很多弊端的。


    首先最大的弊端就是不合理限速严重降低了限速法规的严肃性。

    前面我们说过,绝大多数车主都有过超限速行为,尤其是低速限速,甚至交管部门自己都出台了指导意见,限速60以下的超速行为在一定范围内没有造成事故的前提下免于处罚。


    很多限速标志,就变成只具有形式上的意义,没有实质性的约束,车主们也被迫变成选择性守法,有些限速要遵守的,有些限速可以不管。有些时候贴着限速跑不是遵纪守法的模范车主,反而是路人或者其他车主眼中的傻子或者乌龟车。


    其次,限速标志的冲突或者不够清楚,往往会导致车主对于限速信息掌握不一致,针对限速标志的一些应对行为反而可能带来更多不安全的因素。


    第三,过低的限速不利于提高通行效率,也不利于车辆运行效率。低限速导致的拥堵就不说了,我们都知道一般车辆的最佳效率速度是时速60左右,前面提到那种差不多全城限速40的城市就明显不利于发挥车辆的效率,不仅会造成车主燃油的额外消耗,而且还会增加城市的尾气污染。


    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大目标背景下,这种低效率的交通管理和运行模式应该尽快进行纠正。


    感觉上,很多城市道路的限速规范还在沿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标准,那个年代限速40确实是合理的,但是如今的年代车辆技术进步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再沿用陈旧的规范就有些不合时宜了。我们既然鼓励人民购买车辆促进经济,那么也应该与时俱进的调整交管措施,为准汽车社会做必要的调整。


    第四,自动驾驶时代限速标志必须严谨起来。

    越来越多的车型开始具备一定的自动驾驶能力,比如很多车已经可以自动识别道路上的限速标志,即便是司机没注意到,车辆也会提示你限速速度。

    未来还会有很多车能自动跟着限速跑,这种情况下未来一定会出现自驾驶车辆和人工驾驶车辆之间的冲突,因为只要看到限速20的标志,

    自动驾驶车辆就会把速度控制到20,

    其他社会车辆却可以跑30,40甚至更高,

    这种情形必然会导致道路上的混乱和拥堵。


    提几点建议

    不管有没有用,咱们既然提出了问题,当然也要给一些建议。

    • 取消时速60以下的限速,有些城市像济南已经取消了市区内道路的大部分限速抓拍
    • 根据道路情况制定最新的指导限速,比如统一城市主干道70等
    • 学校,村庄等做灵活处理,以“慢行”等醒目提示取代限速
    • 道路维修限速动态化,尽量减少对正常通行的影响
    • 建立非正常限速标志反馈机制,让车主帮忙纠正不正常的限速标志
    • 统一并提高限速标志的明确性
    • 进一步明确交通事故中车主的安全责任,加强全社会的交通安全教育


    安全不能只靠慢和限速,应该尽量在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交通效率,希望限速这个令很多车主头疼的话题能不断优化合理化,让大家路上开车不再提心吊胆。


    最后,祝愿各位未来一段时间都不会收到五一期间的超速罚单,记得点赞哦。

    万次阅读
    1584评论
    3828赞同
    收藏
    分享
    1584评论
    3828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