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散文|令人难忘的“嘎斯”(老姜)

    老姜夜读头像老姜夜读头像
    老姜夜读2019-03-15

    散文|令人难忘的“嘎斯

    文/老姜

    北京吉普的坎坷“身世”!

    “嘎斯”是一种汽车的牌子,是中国人对前苏联“高尔基”汽车制造厂所生产汽车的称呼。但你无论如何也不要小看这个“嘎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它不仅是前苏联汽车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更是新中国汽车工业克隆的重要标本!

    前苏联产的“嘎斯51”

    新中国的汽车工业基本上都是模仿或照搬前苏联的图纸或技术生产的。前苏联的 “吉斯150”在长春一汽摇身一变成了“解放10C”,“嘎斯51”在武汉和南京先后上马仿制,武汉造的是“武汉130”,南京产的叫“南京130”。尽管两家的产品在外形上有了变化,但发动机、变速箱和后桥这三大件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不管怎么变,人们还是习惯把他们通称为“嘎斯”。为了能有所区别,人们便把原装的“嘎斯”叫“苏联嘎斯”,武汉产的叫“武汉嘎斯”,南京造的便是“南京嘎斯”。本来我国的“嘎斯”类别就够多的了,后来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公路上又出现了一批“朝鲜嘎斯”。尽管仿制厂纷纷上马,但量产能力明显不足,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这些仿制车才慢慢的开始普及。

    南京产的NJ130,俗称“南京嘎斯”。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学的开车。准确的说是1975年参军服役时学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前夜,当时部队的装备还很落后,尤其是野战部队,重武器基本上还是靠骡马驮运,机械化的单位鳞毛凤角,屈指可数。即便是有的话,装备的汽车也大都是“嘎斯”和“解放”两个牌子,首长坐的则大部分是北京212吉普车。

    部队装备的“嘎斯”大致分三个类型:一种是运送兵员、给养的,叫“嘎斯51”,普通轮胎,前二后四,后轮驱动;另一种是牵引车,也称作越野车,叫“嘎斯63”,主要是用来牵引辎重和配置兵员的,轮胎花纹是“人字”形,前二后二,四轮驱动;再一种就是“嘎斯69”了 。“嘎斯69”是吉普车,有“四座吉普”和“两座大屁股”之分。“四座吉普”是供指挥官坐的,而“两座大屁股型”的后面空间比较大,则主要是供电台、后勤或服务首长的直属单位所使用。

    前苏联产的“嘎斯63”牵引车。

    前苏联产的“嘎斯36”吉普车。

    我的驾车技术是在“嘎斯51”上练成的。刚开始学开车时觉得很兴奋,连续几夜都睡不着觉。那是因为当时汽车司机在社会上很吃香,是民间传说的“听诊器、方向盘,百货公司售货员”三大“明星”职业的其中之一。那时候当司机不仅有吃有喝有地位,还会引来无数人的羡慕和谄媚。

    当进入驾驶员集训队的时候,才知道学司机其实并不容易,首先,摇车就是个问题。本来,“嘎斯51”是有起动机的,也具有用脚一踩就能着火的功能。可教练偏偏不让你用,说什么“学车先要学摇车”,甚至“摇车”和“合格”之间划上了等号”。殊不知,摇车是有技术含量的,甚至闹不好是要出事的!

    我们班有一个来自汾西的小兵儿,名叫邓晓成,他个头高高,身子瘦瘦,整天笑眯眯的,活赛一个小媳妇儿,特招人喜爱。这小子在摇车时由于没有按要求抓紧摇把,结果发动机稍一反弹,摇把猛地从他手中挣脱,“嘡啷”一下倒转了回来,刚好打在他手臂上,结果把他的手臂给打骨折了,这让许多学员心理上产生了寒蝉效应。不过,部队究竟是部队,不仅胆大的人有的是,而且能人也特别多,很快便在练车场上听到了摇车口诀:“摇把手中握,两腿前后错。用力劲要猛,不怕不着火”!就这样,经过一个月的刻苦训练,学员个个都成了摇车高手。

    摇车过硬,并不等于驾驶技术也过硬。过硬的技术是一步一步练出来的,讲究的是“离合器、油门儿和变速杆的有机配合”,什么起步与停车、加档和减档,坡道起步、定点停车,超车会车、处理情况,倒库、搬库,困境自救,每一个科目在练车之前都得先用嘴“念”出来。一是用嘴模拟发动机的声响,手脚并用相互配合,二是背诵科目要领,脚手模拟完成......

    练车是很有趣的,但有时候会让你干着急、不出汗。你说,你等了半天,好不容易轮着你上车了,人家也给你摇着了,却由于你一时紧张,把平时念的要领忘了个精光、结果因操作失误而被当场“拿下”,你说着急不着急?不过,时间久了,被拿下的次数多了,也就麻木了,麻木了也就不紧张了,不紧张了也就慢慢上道了......

    “嘎斯51”的配置是很差的。除了发动机、变速箱和后桥三大件,加上行走系统和悬挂系统,其它部分几乎都是能省则省,甚至都省到了姥姥家。

    “嘎斯51”的车门是木头的,外面罩了一层薄薄的铁皮。门锁是“门把”似的,和家里的门锁差不多,两下相比大概不用“找钱儿”;门上的玻璃升降更是奇葩:门玻璃的下面装有一个托架,托架上固定有一条大约三十毫米宽,一点五毫米厚的布带,布带顺着玻璃内侧向上延伸,露出门框后穿过门框上的两个圆柱滚轮的缝隙,再向下越过一个裤带似的“锁扣”,好了,一切搞定。升降玻璃时只需要掀开“锁扣”,拉动布带,让玻璃升降到你需要的位置,然后按下“锁扣”即可,就这么简单!

    “嘎斯51”的驾驶室只准坐两个人,“一个驾驶,一个副驾驶”。驾驶员管开车这不用说,可这副驾驶的工作就多了。首先,他的面前有一个枪架,那是专门为放置冲锋枪所设置的。他的责任除了掩护驾驶员、为驾驶员扫清路途上的零星敌人,还有两项工作就是给汽车加油、加水,摇车,清障,对了,下雨天还要不停地搬动“雨刷器”,那时候能安装一套电动雨刮器简直就是一种奢侈。

    “嘎斯51”的灯光仪表也很简约。前面的灯光就有个大灯远近光和小灯,后面只有左侧配置一个尾灯加刹车灯的组合灯。仪表盘共有五个表,分别是燃油表、电流表、机油压力表、水温表,中间有一个大一点的是速度里程表。仪表照明全靠仪表板上两个向外凸出大约两厘米的“漏光灯”漏出的光线来照亮。操作板更是简单,一把点火锁控制点火开关和一个大小灯开关,方向盘中间是喇叭按钮,离合器踏板左上方有一个脚踏式的“变光器”,没了,就这么简单!或许你会问,“是不是把转向灯给忘了?”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当时还没有“转向灯”这个概念。汽车路过交叉路口时,全要看站在指挥台上的指挥人员的手势或指挥棒。为了让驾驶员能够表明汽车将要行驶的方向,每辆车的驾驶员前面都有一个“方向标”。“方向标”其实就是一个箭头形状的空壳壳,深度大约两厘米,长度约二十厘米,里面安装有一个仪表灯泡,和仪表灯连接在一起,表面有一个上红下绿的塑料蒙板,以便指挥员能准确分辨。“方向标”可以转动,共有上下左右四个档位,分别表示“直行、左转、右转、调头”四个方向,既简单又实用。

    转向指示标

    复员回乡后,我在我们乡的汽车修理厂做了修理工,亲眼看到“嘎斯”的配置也慢慢得到了提高,对嘎斯的构造、修理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汽车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嘎斯”作为前苏联曾经的汽车工业支柱,已经随着前苏联的解体而走进了历史的博物馆。但是,“嘎斯”作为我学车的起点,就像我的“初恋”令人难以忘怀,尤其是它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更值得我们怀念,它毕竟是汽车这个大家庭里的一员,何况也曾经唱过“红脸”!

    你可能并不认可,但我觉得,“嘎斯”,值得我们这一代人怀念!

    截稿时间:2019年3月15日于安阳

    北京吉普的坎坷“身世”(老姜)


    【作者简介】老姜,本名刘俊衡,男,1955年出生,安阳市殷都区曲沟镇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经济师职称,曾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退休后更加热衷网络自媒体并有多篇文章发表。主要有《安阳名村西曲沟》、《西曲沟轶事杂记》、《十堰的白马尿》、《我家的煤油罩子灯》等多篇作品,在《今日头条》、《简书》等媒体开办有《散文诗歌分享画》栏目。

    .万次阅读
    207评论
    698赞同
    收藏
    分享
    207评论
    698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