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晚舟晚晴头像晚舟晚晴头像

    晚舟晚晴

    认证:汉兰达车主·车龄2年

    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390粉丝16关注2243获赞1被采纳关注

    小龙侃侃车车长近5.3米,外观内饰很惊艳,最长续航1020km,带你们看远航Y6

    2023-12-08

    时髦可乐dV混迹M9车友圈、车友群时间也不短了,原本以为这个圈子会简单一点,没想到比任何一个圈子都热闹,大嘴,满意吗? 观望M9的无非几类人,一是不差钱的大佬,买来当个玩具,体验体验黑科技的新鲜感,从来不讨论定价,也基本不在群里说话,甚至都不关注消息;二是手里有点闲钱,又无法企及百万以上BBA的,想用M9体现身份的,坚定的50-60价位拥护者,因为定价低了,有损自己的身价,圈子要高阶一些;三是预算在50W左右,又不想选择BBA和二线豪华,观望L9的潜在客户,在比较多花点上M9合不合理;四是预算在40W左右,上M7、L7不心甘,在等L9改款或降价,想咬咬牙使使劲上M9的。 平时只要一涉及定价,各派就吵的不可开交,只有以红包方能收场,结果引出一堆挂机红包党,没想到一个M9车友群渗透那么多抢红包的。 言归正传,M9究竟是个什么圈层,定价多少才能让大家满意? 关于定价,在目前官方没发布更多信息时,猜测的前提关键是,M9如何定义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 安全、智驾、黑科技、舒享、定位。 安全:硬件的用料、软件的设计。 智驾:ADS、L3。 黑科技:大灯、隔音、光场屏、AR-HUD等。 舒享:底盘、悬挂、内饰、空间。 定位:走量、高端、对标。 拼用料成本必然压力太大,所以只能从安全、智驾、黑科技入手,以小博大,BBA没有的,我有,我就有1000W以内最好的底气。 M7抢占的是26-32的市场(对标L7),M9抢占L9?M8抢占L8?还是压根M9没把L9当对手?50W以上能有多少市场?中国新能源市场究竟哪个区间的蛋糕比较好拿? 个人认为(你杠就是你对):M9增程标准版以40W为基点(跟M7的4驱6座智驾33W对比,加了7W的尺寸和内饰用料),配置多一项就上调一点起步价,如空悬+CDC(加2W),大灯(加1.5W),AR-HUD(加1W)。其它为选配,如二排0重力(1W),光场屏/投幕(1.5W),二、三排座椅按摩(1W),独立音区(1W)。因此推算标准版增程,在44.5W是理想的,也是绝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的,因为基本需求就是冲着悬挂、大灯、HUD。 对于起步为50的最初的设计,个人认为要么在内饰上有更奢华体验,比如6座头等舱均权设计,要么在黑科技上还有没发布的,但个人认为,这些可以作为选配去满足大佬的需求。作为最普通的消费者,我不需要二三排奢华的体验,我只想要大灯、空悬和HUD,就看大嘴能不能满足这些基本消费者了,如果大嘴不考虑,只想把M9打造旗舰,那基本上起步就要48以上了。 话说回来,M9想打造标杆,肯定不能走U8的老路,定价太高、消费群体有限,老百姓也不认这个理,50起步对于有些人来说不高,但是对于绝大部分老百姓,还是无福消受的,销量势必有限,赛力斯不可能费这么大劲弄个高处不胜寒的产品吧。 一句话,定价如何在于大嘴的企图和目标,不走量,只是堆料、堆科技,当做一个理想旗舰,还是想让大众接受吹出去的那句话,我能消费和支持的起1000W以内的华为信仰,也就是说,50多的起步价,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就是一句口号,因为大部分人体验不到。 另外纯电版有小道透露能达到800续航,对于一个双电机四驱的大车,想达到800续航,电池组会比较惊人(140度以上),如果纯电顶配限定在60W,与没有这么大电池组的增程顶配相比,你觉得差价会在多少?100度的电池组差价会是多少?S7的80度与100度差价在3W,可不可以说M9增程与纯电差100度的电池组,差价在12-15W?如果那些大佬说可以接受纯电顶配65W,那增程顶配50W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那些大佬不接受65,只接受60,那是否也可以接受增程顶配在45-48时间呢?

    有理想的小豹子理想 L8空间到底怎么样?够用吗?一镜到底实测 #理想汽车 #理想L9 #理想L8 #理想L7

    2023-12-02

    郑州你豪哥对增程式的看法

    展翅飞翔的鸟儿飞行家比两年前的落地成交价降了10-15万,降价促销可以理解,但关键是官降之后销量依然惨淡,毫无起色,林肯这是在自毁长城。作为老车主,虽然不怎么在乎二手保值率,但这么盲目的降价只能让老韭菜们心里苦,车子一下降了档次,发现原来自己被收割了这么多。 换了新中国区总裁,打法果然不一样,降价促销这个东西就像股票,越跌买的人越少,根本不知道底线在哪。说到底,还是对自己产品没信心,所以最简单无脑的做法就是降价。为啥不多动动脑子提升下产品竞争力呢,这个降价法,对老韭菜的林肯忠诚度是极大的伤害。反正我下个车绝对不会再选林肯,而且也会劝说周边的人别买它。

    时髦可乐dVM9是大嘴进军智驾领域的旗舰王牌,既要叫好、也要叫卖,既想走高端、也要考虑受众范围,所以华为对M9的定位在于拉走BBA高端客户,也要抢占国产40-50之间的市场空间,毕竟国产领域这个区间能拿的出手和老百姓认可的产品很少。价格定高了,M7无法满足40W预算的车主需求,只能去选L9,M8何时出遥遥无期,短期内华为没有与L8、L9竞品。价格定低了,势必影响M7销量,也一定会减配到遭人唾弃。因此,等等S7价格吧,S7顶配双电机四驱+空悬+智驾,与M9增程入门版差别就是全尺寸硬件和内饰的用料(双电机换成增程器,电池平台折半换成燃油系统),不算额外需选配的大灯、HUD、投影/全场屏,M9入门增程价格应比S7顶配多个3-5W的用料(比M7六座顶配多个8-10W),也就是M9入门增程在39-41W之间,加上七七八八的选配,满配应该在47-49W之间,相比纯电M9入门需在此基础上多个5W左右,即44-46W,纯电选配的种类就多了,预计选配能达到8-10个W,即纯电满配在52-56W之间,增程与纯电存在8-10个W区别是正常的。如果M9增程入门标配大灯、HUD,达到43.9至45.9,是符合目前观望者心理预期的,也是抢L9份额最好的、最合理的价位。以上只是个人理解,关键还要看S7顶配定价是不是还是35.8,如果S7降了,对M9下调可能会如网上传闻的38.9起,但以大嘴的习惯,应该只会降S7的丐版和次丐版,顶配不会有变化,个人保守M9丐版还是40起可能性更大。

    大熊车研魏牌的销量非常艰难,蓝山和摩卡我都试驾过,技术非常好,长城的问题出在哪了?有人说是营销,如果广义上讲可以说是营销,但不是大多数人理解的那个营销。 从信息触达率来说蓝山的营销已经做到极致,可销量还是拉夸,那就不是宣传营销的问题,而是产品的问题。产品的长线生命力还得靠自身实力 其他都是外力。产品分为设计定位和技术,技术底子没问题,那就是产品设计和定位问题。 以我的看法,长城现在还没有打通技术到商品的任督二脉。技术不错不代表能赚钱,能转化成商业结果也是非常难的。很多技术好的公司都在历史中消亡了,就是因为他们无法将技术进行有效的商业转化。 长城缺少的并不是营销,缺的是客户喜爱的商品

    躺平开车我的M7智驾版本提车20多天了吧,期间跑长途旅游了一趟,一共跑了3500公里,85%都是高速,自己也总结了这个四驱版本的特点跟大家分享一下。 充满电表显是175公里,当你的电耗在22左右的时候,这个175公里达成是完全没问题的。市区跑我一般电耗16-20,平均18.5吧,实际达成续航明显是超过175公里的。 高速用100的速度跑,开NCA,电耗在23.5左右,那么续航就要打9.5折了。用110跑电耗约24.5,续航打9折。用120跑电耗会上升比较多,达到27的样子,续航要打7.5-8折。我跑高速不会超120,不安全,所以往上就没测了。以上个速度我都测了500公里以上,因为我们上班单边180公里,只有来回2次,测试的时候来回就用一个速度跑。 特别要注意:你如果用智能模式,增程器启动的时间看你的车速,跑得快余电30%就启动了,120以下一般是余电19%启动。一旦增程器启动,它会先冲电,把电量充到21%,这个过程很耗油。所有后来我跑高速都是燃油优先,余电69%的时候启动增程,它就不会去充过多的点,只会保持69%,油耗下降很明显,因为我单边180嘛,增程跑10-15公里我就切换回强制纯电,跑到单位大概还有10%的电,然后就在单位慢充到100%。这样成本非常低,加了200的油,要跑10多个个来回才能用完。 看很多车友都说要保留20%的电,我看车子说明书上没这要求啊,我反正是预计纯电能跑到都是强制纯电,当然也不会把电用完,快充就到90%,慢充就到100%,不知道这样影不影响电池。 以上就是用车1个月的一些感受,对我们这种单边180左右的,确实很省钱啊,我算了下,一年要省1.5万油钱,等我家充装好了估计得省2万。

    一胡车友最近这种40万传言真多,预售价官网说50到60,华为不可能降10万,那不是愚弄大众吗,别抱不实际幻想,买不了M9,还有M8,迈巴赫保时捷都喜欢,不一定买得了

    自由图木舒克2z问界M9EV版本续航只有585公里,就算电控方面做的再好,加上车上用的电器,真实的续航恐怕也只有430公里左右,如果这个数字大差不差的话,能打消大伙的里程焦虑吗? 而且M9这款车我觉得后期的维护成本比较高,最值得说的一点就是22寸的轮胎,换四条可能就要大几千块钱,现在的轮胎大概一般都在六万公里到八万公里更换轮胎,而且新能源车型的轮胎跟燃油车不同,对轮胎的质量性能各方面都有比较严格的标准。 22寸的轮胎,就从扁平比的角度说,过个炮弹坑,鼓包的概率就比20寸19寸的轮胎大的多,如果再损伤轮毂的话可想而知........... 首先我本人是百分之一万支持我们国产车的,绝对没有黑,只是突然想到这个点就聊聊罢了..........

    懂懂不懂车也懂车老婆心心念念好几年E300了,之前买了两套房,手上没啥钱,今年年底差不多能有五十来万存款准备买辆车,之前没有M9也想着奔驰E300不错,但是自从M9出现后一直关注他的消息,很想买这辆科技车皇,老婆觉得这车是不知名的国产,怎么抉择?

    守毅人YYM7有多少人冲着华为的商誉下的订单,十一定的车还没提呢,S7发布就已经192线的激光雷达了!去年刚买的Mate50不说了,M7还没出娘胎,就遥遥落伍了!反正车还没生产出来,我们没提车的可以加点钱配192的激光雷达啊!

    踏马东瀛赏樱花从M9定价分国内家庭收入和华为未来战略

    俺么扫瑞这次我不预定了,已经上过两次当了。

    Silent1217819844车顶天幕炸裂了,5月份以来,因为各种问题去这个售后店保养了4次,上周五因为提示空调滤芯需要更换刚去售后保养,每一次都和我说做了全车检查没问题,让我放心开,结果周日因为天气凉快,我就把前遮阳帘打开了,结果一看,从副驾到主驾头顶部的天幕都裂开了,而且我自己看没看到受力点,联系售后客服让我去店里确认一下原因,所以周一去了店里,直接指着一个一毫米左右的点点和我说是外力导致的……就一个一毫米左右的点就能把整个车前天幕都裂开明显就是玻璃质量问题,还给我讲物理原理,无论什么原理那么小个点能把车天幕整炸裂,那前挡风玻璃这种直面路上各种小东西的位置是不是随时都有可能直接碎了?还和我说最开始可能就是个点点,但是别一直开着晃荡啥的可能就导致不断炸裂,那我就想问你们保养干啥了?每次都和我说车没问题,让我放心开,结果都快裂到砸到我了我自己才发现问题,那么每次是依据什么让我放心开的?车行驶路上会有飞石等我理解,但是这么小个点点能把车整炸裂,这就不是飞石的问题了,按照这个说法真有个飞石天幕就碎了且直接砸到人了,那请问我以后怎么开车上路?这么危险我没办法保证我一路上开车啥也碰不到。

    2023-11-15

    91che关于增程式,我就看看,不说话,就服这高速路况百公里10.7个油的“新能源”。

    快开车V销量下滑,保价承诺偷偷消失,7年换7任CEO的魏牌还好吗?

    2023-11-15

    捌拾贰號数码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让问届M7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销量从每个月几百台突然提升到每月上万台,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吗?

    2023-11-14

    汽葩说场哥以后买车注意了,看看这个榜单上还在巨额亏损的,大家就尽量注意吧!

    2023-11-14

    木石评车问界公布预订量成瘾。 预售五六十万的问界M9能有两万的预定量,这个确实玩过了。

    大熊车研奇瑞跟谁博弈?——华为,双方就「智界」的问题在博弈。 双方关注的核心点在于—— 1、智界归谁管? 2、智界S7以谁为参照物? 按智选车模式来说,智界应该是归华为负责的,但之前奇瑞也说了,「智界是奇瑞旗下的全新智慧豪华新能源汽车品牌」。 余承东想拿「AITO」来统一不同的「X界」智选车产品,奇瑞对此大概是没有100%支持。 所以呀,我们看到智界自己成立了官方微博,这已经说明了奇瑞的态度——「智界跟问界不是一家的!」。 那问题就来了。 如果按照AITO品牌,以及数字「7」的定位,智界S7应该跟问界M7为同一档位,均落子在「25万级别」。 正因如此,这正好对应了此前星途星纪元吹风的「20万级别」定位。 但要是智界真的自己独立出来,那么S7的定价参照物,可就不是问界M7咯。 去年尹同跃说过,「基于E0X平台的纯电高端品牌,首款车型预计在30万元左右。」 如今星纪元ES预售26万起,智界S7回到去年说到30万级别,这事是不是就正好理顺了? 最终双方会博弈出怎样的选择,还有1周时间就会揭晓了。 只是智界S7这款车型一直没有得到太多的宣传,传播节奏上多少是被耽误了。 更进一步的是,华为还抱着多少想卖S7的决心呢?

    2023-11-14

    行走的丹霞9月盲订M9之后开始关注研究问界,每天也在懂车帝逛逛。曾经分析过M9的定价策略 ,大概率还是要抢量,而不是用高价去立高端标杆。低配版低于45万甚至低于40万(如果上市前价位在40-60万的BBA降价,L9和ES8也降价的话~已不不幸言中)也分析了成爆款的可能性(设定的爆的标准是超30000辆),结果引来好多兄弟各种喷。😀😀😀华为的成就就是把各种不可能变为可能!余承东就是华为的战神。他当年华为才是少年时就可以打败世界通讯巨头,现在背靠壮年的华为,在全球车圈根本就没对手。看看新势力崛起这么多年了,谁有能力如华为,一但下场就重新定义了新能源车要智能化的的定位,甚至智车才是高端车的定位。A E B之争就是冰山一角的验证;华为有实力重新定义标准!什么过去的认知、国际的标准等等,在华为这儿还真不好使。M9才透出来部份信息,就已盲订3万,正式发布的各种惊喜大定会冲上3万+,你信不信?昨天智界S7的预发布,对标保时捷但低价亏本卖,再次暴露了余大嘴的野心~大杀四方,无论BBA还是新势力,Suv还是轿车跑车,出一款就抢你的市场,没商量。M9基本是对标迈巴赫,但定价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还有各种黑科技加持,就问你如何应对?耐心等待吧,兄弟们,惊喜已在路上。

    AMBME试驾M7和理想L7真实感觉 今天去试驾了M7 刚好理想店在隔壁,所以在同一条路上试驾,分静动态对比 静态部分 1.空间 问介70分(腿部空间宽裕 顶部一拳) 理想90分 (腿部空间宽裕 顶部两拳有多)理想坐椅更大 2.内饰 问介90分(喜欢木色配饰感觉比较高档) 理想80分 (感觉一般,没设计也没有槽点) 3.外观 车头理想问界各有美和槽点 ,车屁股理想好看 ,这里不打分,每个人的审美不一样 另外细节方面 1.理想的按摩不如问界力度大。 2.车的屏也是问界那个大小刚好。理想大联屏太夸张了。 3.还有后排的屏也是 。问界选装两个刚好在后坐椅前方,比理想悬空在顶上实用多了 4.另外问界的声音是可以坐头枕上发出的,应该点赞。 5.理想用语音执行操作要叫“理想同学”真的好土, 问界可以直接说(仅主驾驶) 6.问界可以在车上打微信语音电话 静态部分总结:理想坐椅舒适度和空间上胜出, 问界在细节体验上更好。 动态部分 我比较看重隔音和避震 ,两台车都走同一段路跑了几圈 1.隔音 理想95分 问界70分 两台车在60码普通路差不多,都是比较安静 区别在粗糙麻点路,问界的有比较明显变化,那种颗粒感伴随震动传进来 而理想的变化不大。应该是弹簧悬挂相对空气悬挂,对这种物理特性决定的。 在高架上开到90码 , 环境声、风噪的隔绝也是理想更好。 隔音问介比油车优秀多了,但是理想是出乎意料的强。 2.避震 理想80分 问界60分 路况好的时候两台车差不多,区别在于过井盖,路面的坑,减速带 理想的悬浮感更强,什么感觉,就是过个坑的时候,理想的底盘是自己在玩自己的。能听到声音但是身体上感觉不明显,当然和我一起试驾的朋友觉得会有一种虚假感,和预期不符合。反正我个人是喜欢软一点 问介有明显的路感,直接颠屁股 砰砰两下,路面的俯仰和小震动也比理想多一点,我感觉还是悬挂的原因吧,希望未来M7也能上空悬。 3。驾驶感受 动力,两个车都很强,理想的油门更线性更跟脚,问介有延迟感 刹车,问介脚感偏硬,理想在空悬舒适模式下有点头,切到运动后就没有了 方向,问介在舒适模式下也很重,高低速变化不明显,理想没有这个问题,但自动回正力度偏小,调头后大油门的时候尤其明显。 两台车虽然都有缺点,但是都是感觉比我的油车好开太多了,算是瑕不掩瑜吧 网上说的开大船忽忽悠悠那倒是没有,舒适性很强 ,好开 ,操控一般,因为是大车,怎么可能像小车一样灵活。 另外问介还有几个的问题,希望厂家能优化 急加速的时候能听到电机的声音,理想是没有的。 调节座椅的时候有明显的声音,不知道是电机还是坐椅摩擦。 开关尾门 ,有明显的“崩”一声弹开的声音 ,关上的时候是“哐当”明显砸上去的感觉。

    三三2256问界新m7丐中丐提车感受

    人间清醒Lee哥昨天逛商场顺便试驾了下M7 本来想试驾下M5,因为觉得它底盘会好一些。 牛逼的L3没法试驾,油门挺线性,电车NVH真好。 但是这底盘真是一言难尽,和我之前开的哈弗H2水平差不多,车身晃动巨大,过坑洼明显感到轮子很散,发出嗡嗡的震颤音。

    滝谷525理想L8跟9大家觉得差的多吗 现在比较纠结 都去看了,家里更推荐L9,我个人可能觉得8够用 ,各位大佬们是出于哪个点买的L9呀

    我的天空QoQ作为真实车主,这车并没有很优秀,更多的是失望,三十出头的车,三天两头的出问题,异响,玻璃升降卡死,充电口盖卡死,音箱共振类似于嗡嗡嗡,小毛病一大堆,真让人感到失望,三天两头的往4s店跑,比外地出差回家还勤快,售后群一问三不知,售后服务堪忧,真的太让人失望

    车驰神往ccsw01降价7万换销量见效甚微,雷克萨斯难挽在华颓势

    2023-10-25

    Blood旌旗50万豪华车的标准,我来定!——问界M9

    2023-10-25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