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风之翼0P2c头像风之翼0P2c头像

    风之翼0P2c

    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32粉丝3关注15获赞关注

    提问决赛圈了兄弟们,极氪001和小米su7,这俩感觉都不错,也都看了实车,列下自己看重的优缺点,信息来源主要来自试驾和网上查的车主分享。大家给下思路和建议,不对的地方也请指正 【用车需求】 老婆上班通勤(老婆开) 我们周末短游外出(我开)等 三口之家➕我爸妈,需要安全座椅 挺看重安全的,不特别着急用车,有换车需求,目标开8年以上 【001 U版】 看重的点 1. 浩瀚平台、公路坦克、零自燃,中保研测试优秀,也看到很多事故无伤新闻。 2. 细节配置拉满,相比小米多了自动门、按摩、可调天幕、眼神交互、220v插口、雅马哈24音响,都是很喜欢的配置,内饰感觉也比小米高级的多(个人主观)。 3. 双腔空悬加可调,底盘素质拉满,能软能硬,这个试乘感觉也很好 4. 月内提车,无须多等。 5. 看了下实车,内饰无异味(吐槽下宋L味道太大了),材质也很好,乘坐空间也算较大,后备箱很能装,还可以放倒当床,非常方便 影响决策的点 1. 算力和智驾,48tops不想多吐槽了。算法我觉得吉利传统车企,没有这方面经验,短时间应该跟不上,也查到一些自动泊车剐蹭的新闻,试驾时泊车也没一次成功,换了位置才行。 2. 车机,虽然同样的8295,但交互设计感觉还是差点意思,有很多不方便和不舒服的交互 3. 颜值一般,我觉得还好,老婆觉得一般 4. 试驾的时候感觉电门很重,不知道什么原因(当时开宋L感觉完全不一样,宋L就是随踩随有) 5. 续航,能耗还是高,不担心电费,就是担心续航,影响的是充电频率,循环次数,长途需求 【su7 max】 看重的点 1. 颜值极其能打 2. 车机降维打击,而且本身也是小米手机用户,也喜欢车家互联,很打动我们。 3. 智驾和算力,小米的研发肯定差不了,语音教父也在,而且我也有很多小米的工程师朋友,这点我非常有信心。 4. 同样的类浩瀚平台,应该安全 5. 体验下来服务细节很好。新车企,对车的投入非常大,雷总亲自把关信得过。后面的服务不会太差的。 影响决策的点 1. 空间还是小一些,怕家人坐后面不舒服。 2. 排队提车时间太久了,要到年底,倒不担心影响用车,新能源我觉得决赛季应该在2025,担心中间万一出其它更好更有性价比的纯电猎装或suv。 3. 还没有中保研的碰撞测试,怕来个大坑 4. 新发布,保有量少,通病和长期问题短期看不出来,怕踩到无法ota并且不能接受的坑 5. 对比极氪缺少的软配置(上面提到的自动门天幕等等) 6. 底盘低,空悬气罐更低,担心剐蹭维修麻烦、成本高 主要就是这些,希望大家多给给建议,或者我们没关注到的比较大的差异 防止有偏差,极氪那边也发了,有重要信息的话也给大家同步过来。

    提问决赛圈了兄弟们,极氪001和小米su7,这俩感觉都不错,也都看了实车,列下自己看重的优缺点,信息来源主要来自试驾和网上查的车主分享。大家给下思路和建议,不对的地方也请指正 【用车需求】 老婆上班通勤(老婆开) 我们周末短游外出(我开)等 三口之家➕我爸妈,需要安全座椅 挺看重安全的,不特别着急用车,有换车需求,目标开8年以上 【001 U版】 看重的点 1. 浩瀚平台、公路坦克、零自燃,中保研测试优秀,也看到很多事故无伤新闻。 2. 细节配置拉满,相比小米多了自动门、按摩、可调天幕、眼神交互、220v插口、雅马哈24音响,都是很喜欢的配置,内饰感觉也比小米高级的多(个人主观)。 3. 双腔空悬加可调,底盘素质拉满,能软能硬,这个试乘感觉也很好 4. 月内提车,无须多等。 5. 看了下实车,内饰无异味(吐槽下宋L味道太大了),材质也很好,乘坐空间也算较大,后备箱很能装,还可以放倒当床,非常方便 影响决策的点 1. 算力和智驾,48tops不想多吐槽了。算法我觉得吉利传统车企,没有这方面经验,短时间应该跟不上,也查到一些自动泊车剐蹭的新闻,试驾时泊车也没一次成功,换了位置才行。 2. 车机,虽然同样的8295,但交互设计感觉还是差点意思,有很多不方便和不舒服的交互 3. 颜值一般,我觉得还好,老婆觉得一般 4. 试驾的时候感觉电门很重,不知道什么原因(当时开宋L感觉完全不一样,宋L就是随踩随有) 5. 续航,能耗还是高,不担心电费,就是担心续航,影响的是充电频率,循环次数,长途需求 【su7 max】 看重的点 1. 颜值极其能打 2. 车机降维打击,而且本身也是小米手机用户,也喜欢车家互联,很打动我们。 3. 智驾和算力,小米的研发肯定差不了,语音教父也在,而且我也有很多小米的工程师朋友,这点我非常有信心。 4. 同样的类浩瀚平台,应该安全 5. 体验下来服务细节很好。新车企,对车的投入非常大,雷总亲自把关信得过。后面的服务不会太差的。 影响决策的点 1. 空间还是小一些,怕家人坐后面不舒服。 2. 排队提车时间太久了,要到年底,倒不担心影响用车,新能源我觉得决赛季应该在2025,担心中间万一出其它更好更有性价比的纯电猎装或suv。 3. 还没有中保研的碰撞测试,怕来个大坑 4. 新发布,保有量少,通病和长期问题短期看不出来,怕踩到无法ota并且不能接受的坑 5. 对比极氪缺少的软配置(上面提到的自动门天幕等等) 6. 底盘低,空悬气罐更低,担心剐蹭维修麻烦、成本高 主要就是这些,希望大家多给给建议,或者我们没关注到的比较大的差异 小米那边我也准备发一下,有其它的思路也同步过来给大家~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