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浦江镇老爷叔头像浦江镇老爷叔头像

    浦江镇老爷叔

    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6粉丝2关注82获赞关注
    更换新R标打孔档把DIY图1更换新R标打孔档把DIY图1
    更换新R标打孔档把DIY图2更换新R标打孔档把DIY图2
    更换新R标打孔档把DIY图3更换新R标打孔档把DIY图3
    更换新R标打孔档把DIY图4更换新R标打孔档把DIY图4
    更换新R标打孔档把DIY图5更换新R标打孔档把DIY图5
    更换新R标打孔档把DIY图6更换新R标打孔档把DIY图6
    更换新R标打孔档把DIY图7更换新R标打孔档把DIY图7
    更换新R标打孔档把DIY图8更换新R标打孔档把DIY图8
    更换新R标打孔档把DIY图9更换新R标打孔档把DIY图9

    提车没多久就想着要把中网贴黑,黑化后的前杠运动感十足,问了几家贴膜店都不愿接单,无奈之下只能自行研究,说干就干。 这个前杠最大的难点在于凹槽,绝对地狱级难度施工,由于没有烤枪,就买的TPU,tpu施工一般都是水贴,但是每根亮条都很小,水贴很难固定刮水,所以采用了干贴,也正因为小,所以就算干贴,表面也不容易起泡,但是那个凹槽位置很难掌握,连续失败了3,4次后终于摸索到了一点门道,膜不能拉升,要在放松状态下送膜,用指甲一点一点推过去,到了最后收边的时候还是会产生气泡,虽然现在已经知道如何避免这最后的气泡,也不想再返工了,实在脑壳疼,蹲在地上两条腿都快废了,前前后后折腾了大约12个小时。 最后我建议这块地方用pvc膜来贴,配合烤枪,施工难度要比tpu低,首先pvc膜厚度没有tpu那么厚,在送凹槽的时候贴合度就更高,其次,pvc在烤枪加热后更容易达到放松状态,送膜更轻松,转角收边也更贴合。虽然贴得还是有不少瑕疵,但是对于第一次贴膜的新手来说也挺满意了。 现在再给我贴一次的话,估计也得要4到5个小时左右,对于贴膜店来说确实挺废工时,收费低了对不起店里,收费高了车主不愿意,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多店不愿贴干这个了。 最后说下自己贴的总费用,买了1.5×0.5的膜60元,用了三分之二,贴膜工具60元。 🔧保养分享 📸爱车美图 💘实用车品

    CC夺目中网亮条黑化DIY图1CC夺目中网亮条黑化DIY图1
    CC夺目中网亮条黑化DIY图2CC夺目中网亮条黑化DIY图2
    CC夺目中网亮条黑化DIY图3CC夺目中网亮条黑化DIY图3
    CC夺目中网亮条黑化DIY图4CC夺目中网亮条黑化DIY图4
    CC夺目中网亮条黑化DIY图5CC夺目中网亮条黑化DIY图5
    CC夺目中网亮条黑化DIY图6CC夺目中网亮条黑化DIY图6
    CC夺目中网亮条黑化DIY图7CC夺目中网亮条黑化DIY图7
    CC夺目中网亮条黑化DIY图8CC夺目中网亮条黑化DIY图8
    CC夺目中网亮条黑化DIY图9CC夺目中网亮条黑化DIY图9
    雷达也太敏感了,能不能关了图1雷达也太敏感了,能不能关了图1
    雷达也太敏感了,能不能关了图2雷达也太敏感了,能不能关了图2
    CC夺目到底给不给排产图1CC夺目到底给不给排产图1
    CC夺目到底给不给排产图2CC夺目到底给不给排产图2

    一年半的选车历程,兜兜转转,最终选择了CC 第一辆车是13款经典的蒙迪欧,已经陪伴了我8年,本人喜欢开快车但是不暴力,1.5T的发动机明显感觉不够用了,所以去年年初就有了换车的念头,经过1年半的各种4S店试驾,比较,最终很幸运地在上海封控结束后享受到了购置税减半政策,定下了CC夺目版。 在这1年半的时间内,几乎把20-30W之间主流合资车都试驾了一遍,对于这个层次的车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文章有点长,废话有点多,只希望给选车的小伙伴一点参考少走弯路。 选车第一阶段:2021年上半年,去年上半年,芯片荒还未全面爆发,各大4S店促销力度还是可以的,纷纷来电邀请到店试驾,那就一辆一辆说吧。 别克君威GS:全车配置相当高,动力澎湃,237马力LSY发动机,前排赛车座椅是真的硬,后排就舒服多了,全车没有明显短板,最终一个亲戚提车了这辆车,油耗偏大,路况好的情况下都有10,油门调校输出那种轻踩不走,踩多了又有点窜的感觉,还有个问题就是机油温度偏高,好像是通病,温度高总不是好事。 别克君越:和GS同款动力总成,油门调校和GS明显不一样,比较线性,美系车一贯的隔音好大沙发, 想必油耗一定也不低,开起来感觉有点像开船,舒适性绝对可以但是悬挂软了点,还有那个中控和30年前的方向盘直接劝退。 日产天籁2.0T:这款VC-TURBO黑科技发动机确实很猛,可偏偏配了一个CVT变速箱,虽然很有力但是给我的感觉却淡如水,坐在软软的座椅上摇啊摇,真是白瞎了这款发动机,完全不搭调。所以天籁卖得最好的还是那款2.0自吸。还有吐槽的就是车机屏幕,倒车影像颗粒感太重了,没有CARPLAY 。 本田雅阁混动:之前确实有考虑过混动,但是试驾完毕后感觉有点失望,初段动力很好,朋友坐在后排,速度超过80码就吵得不行,前排感觉还好,但毕竟是有家室的人,得考虑家人的感受。换挡和GS一样是电子的,还是喜欢传统档杆,我那无处安放的右手。优惠力度也不大,落地26左右,性价比不高。 凯美瑞混动:对于凯美瑞压根是没有考虑过的,中控不是我喜欢的样式,但朋友很喜欢就陪他去试驾一下吧,和雅阁相比,噪音控制好一点,但也没好到哪里去,大约40码之后有一个明显发动机起跳介入的感觉,刹车减速后有一种飞机减速的那种“唔唔唔”的电子音,显得相当LOW,完全不是雅阁的对手。 英菲尼迪QX50:所有试驾车中唯一的一台SUV,为什么要试驾这台车,因为它搭载了天籁同款2.0T发动机,本人对这款发动机还是念念不忘的,想看看在QX50上面的表现,给它一次机会,但实际上还是让人失望了,受CVT的制约,起步很肉,噪音偏大,但是40码之后就是畅快淋漓的感觉了,内饰做工很好,可以选装17喇叭BOSE,但是车机系统一言难尽。 马自达阿特兹2.5:发动机声音很好听,但是自吸的动力还是没啥激情,正好又碰到阿特兹的异响事件,这款车只能算是匆匆过客。 宝马325LI:所有试驾车里开起来最舒服的一台,油门很轻,提速很快,利索绝不拖泥带水,后排比上一代宽敞,舒适性也很好,4S店试驾车只有325,预算32可以提320,就当下定决心的时候芯片荒开始了,无奈放弃。 奥迪A4L和奔驰C:压根没考虑,A4L在上海太多了,审美疲劳。C级的1.5T发动机真的是智商税。 经过去年上半年的试驾之旅,其实大众还没走进我的视野,为什么当初没考虑大众,就是害怕这个DSG啥时候闹情绪。去年下半年芯片荒开始了,各家4S店纷纷回调优惠幅度,看车之旅暂时搁浅。 时间一晃来到了2022年年初,对于到底要选怎么样的车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了,2.0T发动机+大空间+CARPLAY+传统档把。由于之前3系给我留下的好印象,对于德系大众还是要给一次机会的。之后又开启了一波试驾之旅。 福特EVOS:去福特做保养时候看到的新款跨界车,确实很漂亮,试驾以后感受很一般,号称动力强劲,没感觉出来,美系良好的隔音也没感受到,噪音比我开了8年的蒙迪欧都大,1米1的大联屏车机多数都要靠语音控制很不方便,当你在和朋友聊天要打开空调,播放音乐时,只能一遍一遍的“你好福特,你好福特”。。。 帕萨特330豪华:上汽试驾只有330,动力还可以,中控有点歪不是很喜欢,样子偏商务,刹车有点点头,舒适性不错,后排中间鼓包比迈腾还矮一点点。 辉昂380:大号的迈腾,小号的A6,纵置平台,销量惨不忍睹,想想还是算了。告别了上汽,转入一汽看看。 迈腾380豪华:来到一汽,直接点名要求试驾380迈腾,这才感觉到和330的明显差别,提速从容动力澎湃,找了个路段特地模拟了一下堵车路况,走走停停,并无传说中的变速箱顿挫等问题,心中对于这台高功率发动机的好感已经无限放大了。。。再看这个内饰,中规中矩,外观沉稳大气又不失运动感,挺适合我这个40岁的老头子。 为啥最后选了CC,请听下回分解。

    浦江镇老爷叔图1浦江镇老爷叔图1
    浦江镇老爷叔图2浦江镇老爷叔图2
    浦江镇老爷叔图3浦江镇老爷叔图3

    用户7231733963720大佬们,cc的无框车门密封性怎么样?另外隔音效果怎么样?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