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柏世嘉汽车头像柏世嘉汽车头像

    柏世嘉汽车

    认证:埃尔法车主·车龄7年

    简介:80后技术控有自己的职业操守清楚自己是干什么的

    228粉丝5关注479获赞1精华关注

    热热热 是谁惹的祸 保时捷Panamera 4,2011年4月注册,3.6L排量,车在堵车情况下水温过高,发动机舱内水管脱落,防冻液几乎全部流失,后果就是发动机温度过高,无法行驶。 拖车回厂。已经知道了故障的位置,车到后就立刻安排了拆卸排查工作,发动机气门室盖上面几乎都要被拆光。 节温器壳体与水管连接的位置脱离,是造成防冻液漏光的原因。 我们之前已经查过了此故障怎么处理,所以没有在重新固定水管的问题上浪费时间,而是直接着手将节温器壳体拆下,马上更换新的壳体。 有意思的是新旧配件的构造不完全一样,厂家对新配件的设计有改进,而且改进恰恰就在此次发生问题的部位。 厂家明白自己的配件设计有缺陷,在后续配件的设计生产中加以改进,重新设计了。 在正常情况下原设计其实是足够的,什么情况下这个设计会出问题?接着往下看: 既然拆卸了节气门和进气道,那就把清理积碳的事也捎带手弄弄。 直喷发动机进气门背面积碳,一定要隔4~6万公里拆卸清洗(药液、干冰、核桃沙均可作为清理手段)一下。不用留言说燃油添加剂可以清洁了这那的,直喷发动机为啥用燃油添加剂洗不了这部分的原因请自己去查。 继续恢复,都完成之后添加防冻液,删除故障码,试车检查。 正当觉得肯定没问题,准备例行公事试车的时候,问题来了:怠速时水温不断攀升,直到110摄氏度,散热风扇开始高转才停止。 心里咯噔一下,先排除残余空气的可能性,然后出门试车。试车时发现问题比较特殊:只有在原地怠速时水温才会过高,车一走起来水温立即就能下降。 也就是说只要水箱散热器撞风,水温立即下降。 回来检查散热风扇,发现所有问题的起源: 水箱散热器的下半部分没问题,但整个上半部分已经被糊满了,程度非常严重。 散热器无法正常散热。发动机散热困难造成水温高,然后导致水管脱落。这就是这次故障的起因。 拆卸前杠并彻底清洗散热器,然后重新试车,一切恢复正常,本次问题解决。 最后,造成散热器上部污染的原因,是保时捷的一个特殊设计:巨大的空气滤芯盒放置在前杠内部,散热器的前上方。 根据经验来看,肯定会有没看完就留言胡说的喷子。所以留个思考题转移一下注意力:虽然帕纳梅拉的空滤挡住散热器的一大部分导致了这次出现的问题,但这个空滤位置其实是一个好设计。那这么设计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柏世嘉汽车图1柏世嘉汽车图1
    柏世嘉汽车图2柏世嘉汽车图2
    柏世嘉汽车图3柏世嘉汽车图3
    柏世嘉汽车图4柏世嘉汽车图4
    柏世嘉汽车图5柏世嘉汽车图5
    柏世嘉汽车图6柏世嘉汽车图6
    柏世嘉汽车图7柏世嘉汽车图7
    柏世嘉汽车图8柏世嘉汽车图8
    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1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1
    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2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2
    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3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3
    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4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4
    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5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5
    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6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6
    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7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7
    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8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8
    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9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9
    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10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10
    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11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11
    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12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12
    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13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13
    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14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14
    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15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15
    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16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16
    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17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17
    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18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18
    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19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19
    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20热 热 热 是谁惹的祸图20
    2020-06-01

    顶缸,属于发动机损坏非常严重的一种情况: 奥迪中高端车型常见的3.0T发动机,大修费用本身不低,如果更换整个缸体,费用又会增加不少。 说到这儿应该会有喷子说开这车的怎么会在乎这点钱,修这个不如直接换缸体等等风凉话。 但现实情况是,像缸体成了这样,缸盖不会没有损伤,活塞连杆也会有问题,全都更换会开支巨大,这个案例要求能维修的要尽量靠修来解决。 所以,这就是展示低成本维修的办法,如果预算充足,那还是建议更换缸体甚至更换发动机来解决了,那样我们干的会更快更省心,还能多赚不少钱。 焊接前的开槽。 这是个铸造铝合金缸体的发动机,在焊接前需要先做好相应的准备,因为周围是机油道、水道,开槽时要注意尽量减小范围,开槽后还要注意清除机油、清除氧化层,否则有脱焊的隐患。 不了解的人把焊接都当作没啥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实际上焊接工程在工科里是单独的一个专业,当中的学问还是很多的。铝合金焊接需要专门的铝焊机,焊接过程中要采用惰性气体保护,焊的过程也要随时注意避免有氧化层。 焊接的同时对于应力也要有充分的认识,焊接造成的应力没有充分释放掉是很多焊接部件出问题的根源。好在这个案例里的部件本身和焊接部位并不大,对在之后使用中的强度、压力这些工作环境下达到预期使用寿命还是很有信心的。 焊接之后经过机加工完成的缸体,说完美并不为过吧? 很多人会担心焊接部位的强度,认为焊接的部分强度不够,之后可能会开裂。 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在焊接工艺过硬,焊接合格的情况下,实际上焊接部位的强度往往是要高于其他部位的。是不是跟自己的认知相反了? 最后的装车试车很成功,我们也将继续跟踪这辆车的使用情况。 记住:这个修复案例的前提是损伤严重+预算有限。如果你的预算充裕,我们是非常愿意用主机厂建议的办法来进行维修的。 最后留个问题:大修完的发动机最怕什么?我们交车的时候会反复叮嘱客户要避免什么?

    柏世嘉汽车图9柏世嘉汽车图9
    柏世嘉汽车图10柏世嘉汽车图10
    柏世嘉汽车图11柏世嘉汽车图11
    柏世嘉汽车图12柏世嘉汽车图12
    柏世嘉汽车图13柏世嘉汽车图13
    柏世嘉汽车图14柏世嘉汽车图14

    10万公里的时候宝马325(E90)开始烧机油了。 每代3系的口碑都是同级别的标杆,E90当然也一样。尤其是这325,各方面非常平衡,优点已经被很多人说过很多回。不过,它也跟其他畅销车一样有一些通病。一定里程之后开始烧机油就是其中之一。 宝马厂家的说法是机油消耗在0.7L/1000km以内属于正常,如果按照这个说法,保养周期的每1万公里烧掉7升机油都不必担心,但这相当于把保养换的机油都消耗完一遍不止了,总觉得这个标准哪里不对劲啊…… 所以我们并不太相信这个标准,我们的建议是当发现有烧机油的情况时及早开始找原因,尽早开始治理。 E90这代常见的发动机是N46B20(320)和N52B25(325),烧机油的主要原因是气门油封老化。 气门分为进气门和排气门,是直接控制发动机进气和排气的装置: 气门油封,顾名思义就是套在气门上,防止漏油的东西。考虑了一下展开讲的话又得说一大堆,就不展开了。 气门油封是橡胶+金属才值得,其中橡胶的部分是老化漏油的主要原因。 又考虑了一下,宝马发动机的气门油封为什么老化漏油比较普遍也不展开说了,知道主要和使用的橡胶材料以及发动机高温有关系就够了。 气门油封老化相对比较好判断,初期是凉车启动时排气管冒蓝烟。至于边行驶边冒蓝烟,那烧机油非常严重的车都会那样,不能看到就说是气门油封不行了,还要认真查所有的可能性。 曾经更换气门油封是一个中等程度的工程,因为需要拆下发动机缸盖分解,更换后再恢复,同时还要更换不少辅件。揭缸盖更换的时间、费用都很高。但近年出现了专用工具,可以免拆缸盖更换气门油封,大大降低了更换的难度,节省了时间和费用。 接下来就是用这种工艺更换的过程了: 拆掉气门室盖 所有的工作都在原厂维修资料的指导下进行。 还要拆掉整个配气机构,包括正时调节齿轮、凸轮轴等等,因为不是重点,就不一一展示了。 完全没有油泥,金光闪闪。这就是一直用好机油,保养到位的表现。 这套特殊工具的原理,是从火花塞孔里往气缸内打压,顶住气门,然后用杠杆原理压下气门弹簧,拿掉气门锁夹,松开弹簧,这样就能拔掉并更换气门油封了。在这期间,气缸内始终保持压力顶住气门。 网上找的分解图,非常直观的看出气门组件的结构。 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是弹簧的压力很大,拆装一定要小心。 拆下来的气门油封就是这样,对比看看区别。 每个气缸有4个气门,每个气门有1个油封,宝马320(N46B20发动机)有4个气缸,共16个气门油封;宝马325(N52B25发动机)有6个气缸,共24个气门油封。 但这两个发动机换起来的难度并不只是有油封数量上的区别,6缸发动机靠近前挡风玻璃的气缸很不好下手,所以施工时间远多于4缸发动机。 还有很多施工细节,比如换的时候新的气门油封要泡一下机油再装等等,就不一一赘述了。 重新恢复安装,安装时要重新对正时,这也需要专用工具来辅助,对于熟手来说半小时就能解决战斗。 在这个案例中,因为检查时废气量较大,节气门很脏,我们认为废气阀也出问题了。 废气阀、油气分离器,我们常常混为一谈,虽然这么说并不严谨,但从结构上来说也不能说这么说完全不对。业内大家都养成了习惯,所以姑且这么称谓。这个部件的损坏是烧机油最常见的原因。 这款发动机是把废气阀集成在气门室盖里的,所以就用更换整个气门室盖来解决。然后清洗节气门,全部归位。 都换好、安装好之后,最后再检查一遍,然后补齐油水,确保都完成之后,点火启动。 随着排气管又冒出一股蓝烟(更换气门油封时进入气缸的机油燃烧出来的),发动机逐渐的开始恢复正常怠速,等水温油温都正常之后,反复轰油门、保持各区间转速来观察排气管情况,一切正常。 主项目都完成了,但没有全部完成。 因为机油烧不干净,所以在烧机油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积碳,我们接下来还需要深度清洗进气道、喷油嘴、燃烧室、三元催化器的积碳,清洗干净之后还要在各种路况条件下试车,观察运行是否稳定,各项指标是否正常。这部分就不做赘述了,以后有机会再说。 最最后,收拾好发动机舱、外观、内饰,跟提车来的车主确认目前的机油液位和车辆里程并记录,然后交付车辆。 接下来就是车主对维修效果的长期使用观察了。

    柏世嘉汽车图15柏世嘉汽车图15
    柏世嘉汽车图16柏世嘉汽车图16
    柏世嘉汽车图17柏世嘉汽车图17
    柏世嘉汽车图18柏世嘉汽车图18
    柏世嘉汽车图19柏世嘉汽车图19
    柏世嘉汽车图20柏世嘉汽车图20
    柏世嘉汽车图21柏世嘉汽车图21
    柏世嘉汽车图22柏世嘉汽车图22
    柏世嘉汽车图23柏世嘉汽车图23

    柏世嘉汽车免拆缸盖更换气门油封

    2020-04-01
    免拆缸盖更换气门油封图1免拆缸盖更换气门油封图1
    免拆缸盖更换气门油封图2免拆缸盖更换气门油封图2
    免拆缸盖更换气门油封图3免拆缸盖更换气门油封图3
    2020-04-01
    柏世嘉汽车图24柏世嘉汽车图24
    柏世嘉汽车图25柏世嘉汽车图25
    柏世嘉汽车图26柏世嘉汽车图26
    柏世嘉汽车图27柏世嘉汽车图27
    柏世嘉汽车图28柏世嘉汽车图28
    柏世嘉汽车图29柏世嘉汽车图29
    柏世嘉汽车视频6柏世嘉汽车视频6
    2020-03-28

    一台2013年10万公里的3.0T奥迪A8L,客户到手之后开了2000公里,大部分都比较满意:虽然年份和里程不少,但外观内饰很整,上任车主用的还是非常用心的。整个车的设计至今看起来还不是非常过时,动力和科技含量也足够,对于现在这个价格就能拿到当时最高端的车辆,心里还是很满足的。 决定拿这个车是因为车整,但是对于烧机油是有心理准备的,目前看消耗量在每千公里0.5升左右,正好在厂家建议解决的临界点上。因为打算长期用,所以打算彻底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发现除了烧机油之外还有一个问题:车开起来发散。 发散这个感觉很难准确形容。虽然奥迪开起来底盘的反馈跟宝马是两码事,但最起码应该是紧绷有弹性的,现在开起来则稀里哗啦的,明显不对劲。 到修理厂检查,很快找到了原因: 其实就是整个前悬挂的金属连杆(奥迪用的是铝合金的连杆)连接部分的胶套大部分都开裂了。 开裂的胶套不能吸收行驶时传来的震动,造成杆碰杆,这就是造成松散感的来源。 老车大部分有这问题,奥迪车尤其多。这是因为奥迪从A4开始往上的车型,前悬挂都比较复杂,连杆比较多,连杆的胶套又比较单薄造成的。 其实整个连杆都没什么问题,就是胶套部分坏了,但很多修理厂说胶套不能单独更换,只能整套的更换全部连杆来解决…… 询了一下更换全套原厂连杆的价格,吓了一跳;即便用同品质的进口非原厂连杆,全套换下来数目也很大。 但是看了这些连杆的构造,发现胶套其实都是用金属壳包着,嵌进金属杆里的,看上去这两个部分应该是分开的,应该能单独更换胶套才对。 穷能使人增长很多本事,尤其是省钱的本事。因为得知解决发动机烧机油问题可能要花不少钱,想把整备经费更多的用在发动机上,为了多快好省的解决前悬挂问题,就开启了网上的搜索和学习之路。 前悬挂一共有8根连杆,一共10个胶套,除了连杆之外,还有两样:平衡杆吊耳、平衡杆胶套,也需要换。为了看着方便,沟通方便,还找到了专门的分解图来看: 图里面红框的部分就是这些胶套和吊耳。 学习的过程中得知,在汽车的分解图里,只要是单独画出来的单独编号的配件,都会有单独提供的。 那这么说的话,其实这些胶套肯定有单独提供的才对,只有那个24号的吊耳才是只能更换整个连杆。只是要么因为单独换胶套赚的钱少,要么换起来麻烦,要么是真的不会换,4S店和修理厂才都不去单独换胶套。 平时有机会时也会咨询每一个碰到的修理厂,遗憾的是95%以上(这个比例其实是瞎编的,真正能做的只遇到了1个厂,之前问过的厂的数量早就不知道有多少了)的修理厂都回答不能单独更换胶套,这令我非常沮丧,一度想要放弃单独换胶套的想法。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碰到了能做的一家。 为了避免advertisement嫌疑,就直接说车了。 拆卸下来以后再看,胶套的开裂程度远比之前在车上的时候看着要严重,确实到了非换不可等程度了。 店里提供材料,用来更换的胶套也是德国的,看着材料和做工还是非常满意的。因为没法看到车上胶套新的时候什么样,所以不敢说要替换的这些比原厂的还要好,但是至少看上去应该不输给原厂的。 做工细腻,看着还是非常让人满意。 平衡杆吊耳没法单独换胶套,只能换整体。 价格还可以接受,单独买了2根准备换上。 连杆都拆下来,准备更换了。 毕竟是底盘件,拆下来都埋汰的不得了,但还没说能不能洗一下,店家老板就安排了挨个连杆刷洗、擦干,再更换胶套。 看到洗好之后的连杆,心里已经开始更换之后的效果了。 但这个更换胶套不像想的那么简单,首先不能把前悬挂的连杆全部一次性拆下来换,需要一部分完成之后安装上去,再拆另一部分,其次整个胶套是靠“挤”的劲进入连杆里的,每根连杆换胶套都需要两个人配合,不断的调整,时间很长。原以为一个上午可以完工,没想到直到下午也还没有全部完成。但是看到换完的连杆,心里暗自高兴,起码看着效果非常不错! 第二天去的时候,发现更换工作都完成了,兴奋之余把前后的东西摆拍照片留念: 确定都没问题之后出去试车,底盘的韧劲跟之前是天壤之别,差异非常明显,属于新车的那种紧致感终于回来了! 因为前悬挂全都经过了拆装,几何设定有了改变,所以开起来有轻微跑偏,所以接下来去完成了四轮定位。 完成之后开起来已经是爱不释手了,奥迪的四驱车和两驱车型果然完全是两个概念,德国车的底盘件果然还是非常值得投资的。 但店家也说了,底盘胶套这东西就是消耗品,随着里程和时间的增加,迟早还会出问题,一般8万公里左右换的情况多一些,但这也要看使用环境来定,即使是同一种车型,车和车的消耗情况是不一样的。 但这个问题已经不会困扰我了,因为单独更换胶套的费用远远低于更换整个连杆的费用,虽然不知道这车还要开多久,但即便开到再次更换的时候,费用也完全不会成为负担了。 底盘问题顺利解决,下一步就要考虑解决烧机油的问题了。

    柏世嘉汽车图30柏世嘉汽车图30
    柏世嘉汽车图31柏世嘉汽车图31
    柏世嘉汽车图32柏世嘉汽车图32
    柏世嘉汽车图33柏世嘉汽车图33
    柏世嘉汽车图34柏世嘉汽车图34
    柏世嘉汽车图35柏世嘉汽车图35
    柏世嘉汽车图36柏世嘉汽车图36
    柏世嘉汽车图37柏世嘉汽车图37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