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楼主
    —叶之秋—头像—叶之秋—头像

    —叶之秋—

    深蓝S7车主·车龄半年

    • 精英创作者LV3精英创作者LV3
    • 懂车帝3周年懂车帝3周年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登录大师LV4登录大师LV4
    • 懂车评论员LV3懂车评论员LV3
    • 持之以恒LV5持之以恒LV5

    24款问界m5除了智驾还有什么

    05-15发布于:问界M5车友圈

    此条内容被收录为精华内容

    #圈友鲜试驾

    试驾车型:24款问界m5增程maxRS四驱高阶智驾版+选装包

    今天天气:风力3级,温度在23度左右,艳阳天

    一 外观

    整体看上去线条很圆润很简洁,在前脸加大了封闭的面积,减少了格栅的面积,对于低趴的m5来说是比上个版本好看的。两侧有真导风槽,不知道会不会降低风阻,但是看上去很有高级感。侧面采用长车头短车尾的设计,黑化的轮毂加上红色卡钳和有点溜背的车顶,看上去很有运动范。采用隐藏式门把手,配上笔直的车身线条,看上去很舒展。尾部采用类似于环形的尾灯,把车标围在中间,有些设计感。后备箱地台我觉得有点高,如果要是低一点和尾箱保持水平就好了,那样拿放大件的东西会非常方便。因为整车的线条很简洁,没有多余复杂的装饰,我觉很耐看。颜色上整车为红色,在车标、轮毂、车窗装饰条、侧面摄像头都采用了黑化设计,给人的冲击感很强,很显高级感。


    二 内饰

    内饰设计比较简约,基本看不到实体按键。在主驾驶有仪表屏和hud。仪表屏显示的信息很丰富,但是对于我的驾驶坐姿来说,即使把座椅调到最下面,看仪表屏还是需要使劲低着头,很不方便。今天阳光很晒,仪表屏看起来就比较暗看不清,不知道能不能调节亮度。Hud的显示面积有点小,而且感觉不是arhud,可以显示速度、档位、导航的信息,显示的功能也有点少,个人觉得这样的hud可以标配,选装包的hud可以升级成面积大点的arhud。方向盘的快捷按键触感还可以,但是可以实现的功能还是有点少。我觉得可能是想通过语音控制来实现,因为语音唤醒使用起来很流畅,无延迟,识别也很清晰。副驾驶层次感很明晰,用了桃木、空调出风口、皮革的材质,但是都是相近的黑色,看起来也不凌乱,给人轻奢的感觉。



    中控屏幕的摆放也不突兀,且画质非常好,在各个功能切换的时候也有过渡而不是生硬的切换画面。屏幕下方有很多小卡片,使用起来很方便,不用在各级菜单之间来回找。在屏幕下方有空调控制按键,在打开后一定时间无操作画面会自动关闭,对于使用不熟练的人来说不太友好。车辆设置里面很简洁,一眼就可以看明白,不像一些车辆一样分很多菜单,减少了学习的时间。在屏幕上方下拉也有快捷菜单,但是左右都是返回。我觉得可以有一边在设计一列快捷菜单,另一方设计成返回的功能。总的来说是处在第一梯队的,就跟华为的电脑放在那里一样,上手操作很简单





    三 驾驶感受

    油门很跟脚,且可以细微控制,因为是四驱版本,零百加速4.3s,调节到运动+的模式,可以很轻松就突破到一百迈,深踩油门推背感很强,基本上是把人按到了座椅上,且可以听到发动机的声音。日常开也不会有蹿的感觉,给人的体感和踩油门的深度是成比例的。

    刹车我有点不适应,感觉跟踩在一个材质较硬回弹力度较大的弹簧上一样,如果想深踩一点就需要使劲并和刹车抗衡住。调教很灵敏,稍微松一点刹车力度就会改变,所以如果想刹车不会突然紧或者突然松,就需要进行非常细微的控制,而这是需要适应时间的。

    方向盘没有虚位,调教很灵敏,更侧重运动而不是家用。在转弯过程中感觉车尾的跟随性很好,转弯半径一般。

    在驾驶过程中,感觉对于沟坎过滤的很好,在硬的同时不生硬,有一定的韧劲。在遇到比较粗糙的路面或者细碎颠簸的路面时时可以感受到方向盘的震动,且有一点压耳感。在隔音上我觉得一般,虽然前后采用双层加胶玻璃,过了100迈就可以听到明显的风噪。在发动机噪音上,在平直的道路上不管怎样急加速都听不到发动机声音,但是如果在桥上就可以听见低鸣声。

    因为我所开的车还未开通智驾,所以只是体验了一下自适应巡航和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上前方车辆刹停我就接管了,然后因为距离的过近触发了主动刹车,感觉还是挺靠谱的。自动泊车上车熟练的像个老司机,两把就倒进去了,速度感觉比我倒车还快。


    总的来说整车的底盘调教偏硬,转向手感和刹车油门都很灵敏,急加速一把很爽,过弯和掉头都是有信心的,但是风噪抑制的一般,稍微有点遗憾。

    四 乘坐感受

    前排坐垫偏硬,且包裹感很强。这种硬有点像沃尔沃的座椅,硬的同时有一定的舒适性。而不是像有的车硬的硌得慌。后排座椅比前排座椅软一些,坐进去有种陷进去的感觉。坐垫长度和高度都可以,我身高192,可以承托到我大腿,不会悬空。但是后排中间座椅靠背是真的硬,就感觉靠着块石头一样。因为座椅中间靠背下方是凹进去的,所以腰下部会有一节悬空,我觉得我短途都坐不来。


    空间上前排调整到我合适的坐姿,后排坐下后还有3指的距离。头部因为是天幕且没有电动遮阳帘,所以空间会大点,前后排都在一拳左右。


    因为这辆车也没有手动遮阳帘,在今天23度的情况下,阳光比较晒,不开空调车内是有点晒的,开空调后头顶不觉得晒了,但是吹得胳膊很凉很不舒服。

    五 音响

    搭配15+4头枕扬声器,只是觉得低音很澎湃,中高音的人声很清晰,因为不专业,所以个人觉得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


    六 前面没说的细节

    1 外观导风槽内有过滤网,可以将一些虫子挡在外面。但是我觉得有点多余,因为不好清理,而且不过滤也不会影响发动机的使用。


    2 尾箱的开门按键在后雨刷上面,非常隐蔽,而且很简约。这样既不会影响美观,也不用去弯腰按按钮了。


    3 在左侧大灯下方有小盖子,销售说是大灯清洗,但是只有一边有,我觉得是安装拖车钩的。

    4 方向盘快捷按键左侧的金属拨杆较硬,拨动的感觉不是很好。

    5 座椅下方的滑轨可以看到最前面的螺丝是没有用螺母包住的,虽然在滑轨里,但是如果家里有小孩子的还是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可以找个塑料包起来。


    6 后视镜上可以用nfc对车辆进行解锁,对于忘带钥匙的人很友好。


    7 在门把手内侧、上下车的地方,都有logo标识,显得很高级,我觉得如果能发光就更好了。


    8 前排中间的高音单元,白天看起来不如贷金属面罩的高级,据说晚上会很好看。

    9 后排有拓展口可连接平板


    七 能耗

    拍的是试驾车能耗,可以当做最高的参考值

    平均下来电耗是18.9,油耗是1.7。本次试驾过程为26分钟,中途多次进行急加速和减速,距离为19.1公里,电耗为15.8,油耗是3.5。我觉得是非常低了,我开的车稍微加个速电耗就奔着16以上了。


    据了解,充电从百分之二十充到百分之八十,快充需要半小时,慢充需要五小时。我觉得慢充时间有点长了。Wltc续航只比我的车少10公里,电池多9度。我的充满需要大概五小时。当然四驱费电,但是两驱也才比我开的车多10公里,不知道是不是加速快1s费电的缘故。

    八 竞品对比

    问界m5后驱高阶智驾版和小米su7长续航智驾pro版本对比,

    对比理由:同样是手机厂造的车

    从参数上看

    劣势

    1 长度少20cm,高度多17cm,所以问界在腿部空间上会少一些,在头部空间上会多一些。

    2 纯电续航里程在cltc工况下少228公里,电池比小米少11.3度,不如小米跑得远,相对来说需要频繁充电。

    3 零百加速多1.4s,没有小米推背感来的足,但是日常使用也够用了。

    4 前备箱比小米少20L,后备箱比小米少170L,如果自驾游或者拉年货没有小米装的东西多。

    5 第二排跟小米比少加热功能,南方还好,北方是真的很实用。而且我觉得加热比通风按摩都都要实用,因为按摩可有可无,通风的话吹久了也不舒服。

    6 不支持carplay和carlink的手机互联,但是我觉得因为车机很好用,这两个功能没有也罢。

    7 辅助驾驶芯片算力为200,而小米为508,理论上小米处理数据会更快。

    8 小米支持米家互联

    优势

    1 后排充电功率为66w而小米后排为18w,问界更加照顾后排乘客。

    2 扬声器数量比小米多5个,相对来说立体感可能会更强。

    3 价格贵2.4w

    4 智驾上支持跨楼层代客泊车、城区智驾领航辅助,而小米是需要选装的。

    总的来说华为相对于上个版本还是有诚意的,价格上增程版带有高阶驾驶辅助的跟23款没有驾驶辅助是一样的价格,都是24.98w。在华为刚刚问世的时候,因为自动泊车等相对智能化的功能还未普及,且中控屏流畅度做的比较丝滑,手感非常好。在加上侧面很像保时捷的车身和华为音响、鸿蒙座舱和华为智驾方案,所以很受关注。现在小米造了第一辆车su7,颜值非常高,在车机流畅度方便我觉得是可以和华为比肩的。至于两款车如何选择,如果不在乎智驾,觉得一般的L2辅助驾驶足够用了,平时也就跑高速用,且对长续航有需求,那小米完胜。如果想要智驾,觉得平时在城区需要进行跟车以及泊车等功能,还是建议选择问界,虽然价格贵点,毕竟已经更新过12次,而小米刚刚问世,问界相对来说比较成熟。而且网上有问界在高速前方有车祸的时候紧急避险的视频,还是非常有信服力的。

    这款车更推荐给喜欢开着爽的、对智驾有要求的、追求运动调教的人。不太适合带娃的或者是一家五口的。因为后备箱只有369L,是偏小的,且后备箱地台较高,拉大物件的话会很难拿出来。如果人多或者是带娃可以看看调教软一点、储物空间大一点的家用车。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