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太慢了!从MEB纯电平台,看大众汽车电动化之路

    车同轨头像车同轨头像
    车同轨2023-11-14

    大众汽车,作为世界一流的汽车品牌,其在中国的市场渗透率相当高。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凭借技术储备,大众汽车也是推出了MEB纯电平台,并积极投入国内市场。

    大众ID.系列是大众汽车在华推出的纯电车型系列,包括5款车型:ID.3、ID.4 X、ID.4 CROZZ、ID.6 X、ID.6 CROZZ。其中,ID.3、ID.4 X和ID.6 X由上汽大众生产,而ID.4 CROZZ和ID.6 CROZZ则由一汽-大众生产。2022年,大众ID.系列在国内交付量为14.31万辆,略高于同年“蔚小理”的交付量,但在大众汽车的整个体量中并不算优秀。

    细微差异,平台都是MEB

    说实话,南北大众同宗同源,全部都基于MEB纯电平台架构打造,只有外观、内饰、调教的些许差异。

    大众汽车的软件生态其实挺一般的,根据此前大众集团CEO迪斯的规划,大众汽车的软件生态以及智能化水平,应在2025年时取得领先成效。2023年,迪斯就投资了大量资金给大众汽车软件部门——Cariad。

    可惜,欧洲不是互联网的发源地,也没有硅谷的区位优势,大众Cariad在投入270亿欧元后,给诸多ID.系列车主带来了如今的模样,车机BUG、黑屏不断、时不时就卡顿,无法操控。

    许多人讲软件是大众的「阿喀琉斯之踵」,这话实在是太过贴切。

    MEB平台的优势在哪儿?

    无论是上汽大众还是一汽-大众旗下的ID.系列车型,能够在汽车消费市场存活下去,一定是有其出色的特点。这也是80岁的大众汽车生来就具备的东西——驾驶。

    因为前后的四轮四角设计,成熟的电气化技术,ID.系列的车内空间布局尤为宽敞,可以强化更好的操控感,同时带来出色的乘坐空间。这也是为何ID.3的车长仅4261mm,轴距却能达到2765mm的缘故。MEB带来了出色的空间布局规划,也让车辆的重心分配更贴合50:50的轴荷比。再加之本身电池包就铺设在车辆底部,重心低,重心稳,行驶质感也会大幅度上升,在高速驾驶时会明显地感觉到大众ID.系列带来的驾驶信心。无论是极限的入弯,还是出弯,都会不自觉地感觉成熟与稳重。

    底盘同样是大众MEB平台的特色,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挂+后五连杆式独立悬挂。保障了德系品味的一致性,低速工况下,过滤细碎滤震非常干脆,路感回馈几乎没有。但是到了高速场景驾驶下,又能够明确的感知路面的情况,但是没有丝毫开大车的坐船感,反而是轿车般的贴地与沉稳,底盘的厚重确实体现的德国人对这款车花费了不少功夫。

    可惜成也大众,败也大众。早在2019年时,大众汽车就喊出了2025年,年产100万辆MEB的口号,而且2025年要推出33款车型。目前来看,国内就5款,国际上10余款,还是有点难的。按照目前年销量15万的趋势来看,这个目标确实有点难达成。安亭的上汽大众全新工厂、佛山的一汽-大众工厂已经投入运营,预计年产能可达60万辆,更不谈自家狼堡的生产基地,100万的产能爬升可以做到,但是100万的车能否交付,成了大众ID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众ID.系列摇摇欲坠

    早在很久之前,大众汽车就满怀着激烈的热情投身到电动化汽车发展之路上,只可惜一切都是大众公司的弊端,车企太大,投入研发周期太长。2019年,基于MEB平台打造的 ID.VIZZION 概念车在日内瓦车展发布,这也是大众ID.7的原型车。可惜到了如今,ID.7才姗姗来迟,将于11月17日的广州车展上开启预售。太慢了!

    从2019年到2023年11月,这中间几乎是横跨4年多的时间。4年的时间里,理想汽车实现了盈转亏;4年的时间里,威马汽车土崩瓦解;4年的时间里,蔚来已经发布8款产品,换电站建设超1000座。

    结语:大众ID.系列就是大众汽车的新能源缩影,成熟之余遇上时代壁垒,而且因为冗余庞大的身躯,想要转个弯就颇为费劲。

    上任4年的迪斯(前任大众CEO)转弯了一半,不小心踩到坑;新上任的奥博穆(新任大众CEO),又将带来怎样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呢?确实是一个比较令人好奇的问题。

    次阅读
    10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10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