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比亚迪组大哥局,吉利、奇瑞壮腰,自主五强真能好好在一起?

    车业杂谈头像车业杂谈头像
    车业杂谈2023-08-10

    坊间一度将吉利、长城、长安并称为“自主三强”,随着比亚迪的强势崛起和奇瑞的韧性回归,“三强”变“五强”,比亚迪媳妇熬成婆制霸车市。

    8月9日,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王传福在分享20年造车经历时几度哽咽。这场活动中,感人的不止他的哽咽,还有“中国汽车”的同框画面。


    按照乘联会最新数据:7月,乘用车市场同比下降2.3%,环比下降6.3%,但自主品牌逆势跑赢大盘,同比增长15%,环比增长1%。7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53.2%,超越合资。

    从月度厂商零售排名来看,“自主五强”排名依次是比亚迪、吉利、长安、长城、奇瑞。批发销量排行榜中,奇瑞跃居NO.2,仅次于比亚迪。


    其实大家都有感觉,随着竞争加剧,“五强”关系变得紧张微妙;而从销量结构来看,各家发展至今的基本盘和增长点其实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盘一盘自主五强的喜与忧。

    01

    比亚迪:挑战从国内第一到世界第一的复杂

    作为全球首家达成500万新能源下线的车企,比亚迪在500万庆典中愿意将自己变为“之一”,将合影C位让给其它品牌,颇显格局。不管其它几个品牌认不认这个大哥,比亚迪起码拿出了姿态,当然,大哥也有大哥的烦恼。7月,比亚迪的月度销量已经突破26万台,努力向全年300万目标挺进。但比亚迪的宏图壮志并不局限于卖更多车,而是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链。


    短期来看,坚持自产自研的比亚迪要面临技术和成本的两大挑战,当插混技术线路壁垒不再,比亚迪需要打造新的技术护城河;其次,垂直模式的供应链体系相对供应商如何继续保持成本优势?所以,比亚迪需要规模,也需要高端差异化,接下来易四方、云辇等技术将助推比亚迪向上走,方程豹、仰望接踵而来。能否得到市场认可,今年明年就能看出来。


    比亚迪当然已经意识到,光靠占领国内市场的不足以支撑世界梦,所以海外市场必须打开。从近期印度投资遇阻事件大家都能感受到,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留给比亚迪的是一条麻烦的路。

    02

    吉利:搞定了B端和高端,最难是中端

    按照数据,吉利7月销量达13.8万台,其中新能源销量为4.1万台,单月新能源渗透率近30%——除All in电动车的比亚迪之外,“五强”之中或属吉利的渗透率最高。


    但众所周知,吉利在共享出行领域已经布下天罗地网,导致不少消费者对之电动车印象就是网约车。而与这个印象形成反差的是瞄准30万+市场的高端极氪。7月,极氪交付量达1.2万台,突破新高且势头稳健,口碑基础强大,深受年轻精英的喜爱。


    拿下一高一低,吉利如何在10-20万的中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通过帝豪L和星越L,雷神Hi·P混动系统的存在感并未在主流消费圈刷起来;好在今年推出的银河L7较快实现月销破万,银河L6也将在9月正式上市,它们给了吉利找回场子的信心。


    吉利想要在比亚迪打下的“混动”江山里分食并不容易,产品层面的“卷”无非就是增配&压价,背后其实考验的是供应链&销售渠道。按照规划,吉利为银河匹配了全新零售体系,年底将达到600家渠道布局,为年销10万打基础。

    吉利能否在主流C端站稳脚跟,就看银河了。后劲多大?也需要时间来检验。

    03

    长安: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自主五强之中,长安是唯一的国字号车企。在四大国字号集团里,长安是唯一不靠合资撑腰的自主品牌。7月,长安集团销量破20万台,其中的中国品牌汽车达17万台,占比高达85%。


    目前,长安汽车已经在燃油车市场占据稳定头部地位,研产销服体系经历了各种考验后愈发强韧,拥有令人羡慕的基本盘。不过,切换到新能源赛道,长安汽车并不是把握先机的那一波。

    节奏上慢一拍或许也算“谋定而后动”?7月,长安在销量海报中大方晒出月销近4万的新能源数据;假如按照7月乘用车13.5万台的数据大致推算,其新能源渗透率也不算难看。


    随着深蓝品牌影响力提升,C端市场对长安新能源车的印象并不似吉利那么拧巴,这算是一个好的开始。随着后期启源系列加入,长安势必要在新能源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占位。毕竟,目前的新能源销量远不及长安的年初预期。

    04

    长城:“动物园”改造升级,稳住10万荣誉线

    自从哈弗H6(图片|配置|询价)跌下SUV冠军宝座,属于长城的黄金时代就暂告一个段落了。新能源赛道中,长城其实的起步并不晚。2020年,魏建军自我鞭策,提出长城命悬一线,并发布三大技术品牌:坦克、柠檬和咖啡。而随后长城在营销端的表现却有些看不懂,咖啡命名、动物命名噱头掩盖了长城真正的技术投入。


    在经历了大概半年的波折低迷后,近期的长城销量重回正轨。今年7月,按照长城官方数据,其销售的新车达10.9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为2.89万辆,占比达26.51%。在哈弗枭龙以及魏牌高山等车型的带动下,长城旗下各品牌都没有放弃在新能源赛道上努力奔跑。


    自主五强中,长城的基本盘承压着实不小。30%的新能源市场要与比亚迪过招,70%的燃油车市场要和诸多合资品牌以及长安、奇瑞竞争。长城的第二增长曲线在哪?除了新能源,也是海外。长城的国际视野不容小觑,1997年就开始出海的长城,海外战略理念早已不是产品出海,而是生态出海。谋篇布局之后能否迎来硕果?考验长城的是耐心,还需要一些天时地利人和。


    05

    奇瑞:出国下乡都不难,进城难,怎么破?

    在一二线城市,奇瑞汽车的”出街率”并不高,所以很多人对于近两年奇瑞销量的猛涨并不理解,然而自主五强之中,奇瑞是”破卷“最成功的。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奇瑞出口39.4万辆,占同期总销量(74.14万辆)的53%。还有数据统计,近三年来,奇瑞出口量翻了三倍,海外销量的占比从28%上升到如今的50%以上。


    海外大涨其实遮盖不了奇瑞在国内市场的失意。无论是新能源还是高端化,技术奇瑞起步都很早。比亚迪卧薪尝胆造了20年的新能源,奇瑞的新能源研发也可以追溯到二十多年前。但两条路,奇瑞都走得不顺利,典型的起大早赶晚集,幸好如今有海外业绩撑腰。


    今年4月,奇瑞发布了新能源战略,将”奇瑞、星途、捷途、iCAR”捆在一起构建全新品牌矩阵。下半年,eQ7、星纪元 ES将问世,奇瑞后期还要与华为合作造纯电轿跑......奇瑞踩下电门,第N次对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产品层面,奇瑞并不缺乏技术储备。接下来,能出国、能下乡的奇瑞要突破的瓶颈是如何能够风风光光进城?大城市的渠道布局和营销破局,是奇瑞的必修课。

    【写在最后】

    自主五强发展至今,各个都是大哥,所以老实来讲,自主五强想在同一赛道齐头并进,听起来美好,但并不现实——所以,扩增量比抢存量更重要,增量在哪?打败特斯拉?抢占海外市场?海外又有多少细分赛道?这将等待中国汽车一边走出去,一边梳理。


    打造关键技术、把握产业链的竞合关系、洞察市场需求、完善海外新能源基础建设,还得扛住政治形势带来的各种不确定压力......想要走出去的中国汽车将面临很多考验——唯一确认的,是永远不要低估中国车企的韧性。至少,自主五强,没有一家会躺平。

    迈过500万,船夫哥煽的情,是真情。中国车企都是盐碱地里长出来的,谁都不容易。

    .万次阅读
    107评论
    49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