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深度解析 | 大众与小鹏缘何携手造车?国产汽车开始反向输出技术?

    青岛汽车生活头像青岛汽车生活头像
    青岛汽车生活2023-08-01

    上周,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联手在车坛投下一颗“震撼弹”,双方签署战略技术合作和少数股权投资框架协议,并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具体说来,大众汽车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约50亿人民币),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并以观察员身份在小鹏汽车董事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将成为小鹏汽车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仅次于何小鹏和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那么,大众汽车可以得到什么呢?从双方发布的公告看,其将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这两款车将基于小鹏G9(图片|配置|询价)的电动车平台和软件联合开发,小鹏汽车将贡献整车平台以及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系统,大众汽车则提供全球领先的工程和供应链的能力。新车计划于2026年入市。

    大众的新能源颓势

    据知情人士透露,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的谈判工作在去年第四季度就已经开始,这说明双方都是心仪已久了。

    从大众的角度来说,过去两年,其在传统燃油车业务上的优势逐步消退,而大力投资的智能电动车业务尚未取得成效,尤其在其销量占比约三分之一的中国市场,销量滑坡明显。今年上半年,中国是大众汽车唯一出现销量下滑的主要市场。而具体说到纯电车型销量,大众汽车今年前6个月仅在中国市场售出6.24万辆,低于去年同期,在其全球电动车销量中仅占比19.38%。而与比亚迪相比,大众的半年销量仅有比亚迪高峰月销量的四分之一,可以说“相当惨淡”。

    销量的颓势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大众在新能源以及纯电车领域,竞争力一般,已经跟不上竞争节奏,尤其是在智能座舱、车机系统、软件开发、OTA升级,以及高阶智能驾驶方面,大众的纯电车型都有明显短板。而如果说,大众在新能源上有什么优势,还是在传统的驾驶、操控,底盘调教等方面。

    大众汽车试图通过自己研发电动化汽车平台,以形成差异化竞争,降低成本同时保护利润。但是,传统汽车制造公司难以在研发思路及时更新转换,导致产品上新时间一再拖延。对此,业内人士也表示,日德汽车企业特色是匠人精神,以流程化体系化思维操作,而软件更侧重迭代试错,与传统造车思维相背离。

    为何选择了小鹏?

    就技术而言,小鹏汽车一直被认为是中国车企中高阶辅助驾驶能力的“天花板”。自成立以来,小鹏汽车一直以开发和量产完全自动驾驶汽车为方向。截至今年7月初,小鹏汽车高速 NGP 累计行驶里程达到3160万公里,用户渗透率达到 84.32%。今年7月6日,小鹏汽车针对旗下G9和P7i两款车型推送了版本号为4.3.0的OTA升级。本次更新之后,全新一代高速NGP上线,官方称其“接近L4级体验”,提供自动避让施工场景、自动汇入拥堵场景、智能应对旁车加塞等功能,可实现全程“零接管意愿”。

    此外,小鹏汽车800V碳化硅电气架构也已经量产,充电5分钟可以补能超过200公里续航。与此同时,外资车企电动车一般采用的是400V电气架构车型。今年,小鹏发布其最新的扶摇架构,在这一最新的架构之下,小鹏在国内车企中率先实现了“前后一体式铝压铸车身”;电池方面则采用了CI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将电池包上壳体和车身地板合二为一;并首次实现了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的通信架构,同时支持多通讯协议,让车辆在数据传输方面更快速,以此支持以大量数据传输为基础的高级别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智能座舱、OTA等智能功能。

    显然,在大众的新能源自研技术没有取得突破的情况下,面对“不等人”的中国市场,大众选择携手“小而精”的小鹏,是完全合乎逻辑的。

    真正的“双赢”还需淬炼

    目前看起来,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是彼此需要,与小鹏汽车的合作能够较快弥补大众汽车的能力短板,并有望盘活大众在华遍布长春、上海、合肥、佛山等地的项目。

    而对于小鹏来说,小鹏之前在G9的营销及产品定位上没有把握好,算是“吃了亏”,虽然G6迅速调整好了姿态,但也没有达到“高枕无忧”的阶段。或者说,小鹏的技术路线和战略方向肯定没问题,但是短期的资金压力和长期的市场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而牵手大众,小鹏短期内获得了7亿美元的资金支持,缓解现金流压力;长期看通过收取技术开发费,开拓新的商业模式,拥有更多想象空间。

    另外,在此次合作中,小鹏向大众输入智能化技术,大众也向小鹏输出更高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以及整车制造能力等,也有利于小鹏打造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大众在成本控制和优化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他们也会帮助小鹏优化G9平台的成本,利用大众零部件在全球的采购能力帮助小鹏进行降本增效。

    当然,“大小合作”前景的展望很美妙,而具体的合作过程肯定少不了“磕磕绊绊”,真正的“双赢”还需时间的淬炼,需要双方对合作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愿意彼此分享利益,共同进步。

    点评:国产汽车也有了技术输出的一天

    从自主品牌新能源在技术上突飞猛进的态势看,大众与小鹏的合作仅仅是个开始,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几乎每家新势力汽车都在和跨国企业接触,区别只在于谈判进程及公布时间。比如零跑汽车正在与日系及印度汽车公司技术合作沟通中,但尚未到合约签订之时。

    目前的局面确实让人感慨,在中国汽车工业漫长的发展历史上,国内自主品牌对于国际巨头、外资品牌处于仰望的状态,昔日,是我们希望用市场与利润换来技术,而大众与小鹏的合作打破了这样的格局,中国汽车本土企业开始反哺外方和合资企业,在汽车电动化时代,中国汽车企业从技术输入方转变为技术输出方,这确实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一件事。

    文/老郑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