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乘风破浪——体验理想L7 Air

    咖加车评头像咖加车评头像
    咖加车评2023-05-12

    作者 —— 咖加用户:笛小凡

    理想再出招,L7能在销量榜上拔得头筹么?

    某天中午在食堂遇到了一位理想ONE车主同事,一起吃饭聊天中得知她是2020年上半年提车的早期用户之一。遥想当年,理想汽车刚交付不久就遇上了全国静默,一度交不出车,在当时甚至有该企业正处于挣扎边缘的消息传出。

    和我同事同款的绝版蓝色理想ONE

    但随着理想ONE车型交付量的稳步增长,其竞争聚焦的三排座SUV市场原霸主汉兰达都慢慢走下了擂台。纵然常年宣传6座,但熟悉的朋友可能知道初代理想ONE车型拥有2+3+2这样三排座椅布局的7座版车型可选。不知是因为汉兰达已然是这样,还是没有二排独立座椅的附加键盘值,多数消费者在当时还是选择了6座版,甚至连展厅都很少见7座的展示车型,官方也一直淡化这个选项,并在2021款推出时正式取消。

    虽然6座SUV看起来多功能,但是在5米左右这个尺寸大多只能满足“四座”的功能。理想汽车也在L8的发布会上正式带来了一个全新品类的产品——大5座SUV,后续其正式上市的发布会还正式推出了更加细分的产品等级——L7 Max / L7 Pro / L7 Air,其中Air车型在相比Pro仅仅更换了电池供应商和空气弹簧的情况下将L7的入门价格拉低至31.98万元,这款车最近开始了正式交付,本次体验的也是这个款式。

    「造型设计」

    L系列目前三款车型的设计整体看来是一脉相承的,也就在星环灯引擎盖接合处、车门下部、D柱造型和尾门设计几个方面有一些差别,即便“数字最小”的L7车长也超过了5米,无论哪款看着都不会“显得小”,这在目标受众眼中一般是个好事。

    最初在L8发布会上看到L7的图片,我是觉得这个D柱突然的下溜看着挺有违和感,不怎么好看。虽然实车相比L8敦实的造型仍有差距,但确实是一定程度上营造了更加运动的风格,尤其是L7独享非常漂亮的白色珍珠漆,在光照下的质感层次非常好,很推荐大家选择。

    相比尺寸几乎一致的L8,区分L7主要有这几个方法(下图均是左L7,右L8):

    1. 车漆如果是白色,那一般是L7;内饰如果是黑色,那一定是L7(L8、L9的深色内饰为黑咖配色,L7为纯黑色);

    2.车门板下方造型,下凹的是L7,凸起的是L8;

    3.车尾高位刹车灯,L7为左右分体式,L8为为整体式,且L7尾门中央有折线;

    4.引擎盖前端和星环灯的相对位置,L7稍微盖过星环灯,L8则是和星环灯完美过渡。

    多说一句内饰布局,L7同上面两位兄长一样,采用了最新的家族化设计语言。因为第二排改为了贯通式的整体座椅,空调出风口从窗框顶部移到了B柱后侧与前排中央扶手的后端,扶手顶部少了两个储物盒,也因为鼓风机布局改变,前排中央通道下方非常方便的掏空储物槽被取消。

    还有一个隐藏的细节,也是这次我听介绍才了解的,L7和L8使用的LCD材质车机屏幕最高显示亮度其实是要高于旗舰产品L9的,也就是说,在强光直射的环境下,有可能L7和L8的车机屏幕相比L9其实具有更好的可用性。

    「动力总成与驾驶性」

    本部分可以延续此前L8文章中的褒奖,我觉得这代理想L系列产品的动力总成是优势表现。无论起步、中途加速、高速巡航还是匀速跟车,动力随加速踏板踩踏的释放都非常均匀,随踩随有且强劲,官方宣称5秒左右的标称值应该差不多。有人说“理想开着不像电动车,像传统燃油车”,实际不叫像燃油车,这叫符合人类习惯的动力释放方式,无论油车电车都该如此。

    同样,理想L7(图片|配置|询价)的动能回收力度整体也比较弱,即便在最强的都能回收选项下,负扭矩增益也不算强。这对于倾向于强动能回收方式驾驶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既然已经给选项了,不如就直接标定出一个更强档位。

    之前在L8和L9上,我觉得刹车脚感都不够完美,L7在这方面也延续了劣势。我感觉在踩踏(尤其低速快踩刹车的情况下)时,制动力释放会略有波动,我觉得这依旧是个令人感到遗憾的缺点,也希望理想在快速的产品更迭中修复这个问题。

    对于混动车(包括增程式混动)来说,内燃机运转品质和“油电衔接”工况的优化始终是个重点,而在理想L7上,这两方面都表现的特别好,如果不看中控屏上的功率流和工况显示,我觉得找不出明确的起机时间点。

    理想L7作为序列的第三款产品,基本延续了“兄长们”在动力总成上的优势,其全面的驾驶性标定水平放在串联混动车里可以给出好评。但相关驾驶性的刹车表现,这辆理想L7表现依旧不佳,还需进一步提高。

    「转向与底盘」

    转向手感还是如上次说L8一样,总体可以给好评,但我觉得在大角度下的回正阻尼还是略大了一点,转弯掉头后的回正略慢。

    到店之前,我也专门和销售员聊了一下,得知理想L7当下的主要订单都来自于我体验的这款售价31.98万元的L7 Air版车型,也就是全系售价最入门的版本。虽说是“入门”,但多数配置都是入门即标配,相比Pro减少2万元最大的区别其实是将空气悬挂换成了机械螺旋弹簧,那我也就仔细体验一下这副底盘的表现。

    虽然理想官方培训里一直说空气弹簧在“连续颠簸的抑制”上有贡献,但他们并没有提起过L8、L9哗啦啦的滤震品质和部分场景下多余的晃动。开着这辆搭载机械螺旋弹簧的L7,体验整体还是舒适的取向,对路面接缝和小颠簸的过滤我觉得都比较彻底,不错。在快速并线或者经过大颠簸(尤其是跳坡)时,L7明显比我此前试的L8和L9更能“拉得住”,回摆和竖向晃动更少,美中不足之处,是通过高减速带时能感觉前桥有轻微的颤动,上坎动作不够干脆,此外前桥比后桥面对高减速带时要更硬一些,但整体来说这是一个能对得起售价的底盘。对于多数目标用户,试了它应该就足够满意,这可能也是L7 Air版订单量更高的原因之一吧。

    除了动态表现,Air版还缺失了带空气弹簧车型拥有的车身高度调节功能。与不少朋友想象中悬架降低可以提升动态表现不同,上次时理想L8时悬架低位时的动态反而不如标准模式,纵然这只能作为参考,我还是觉得空气悬架对于这种高底盘的电池车最大的影响是上下车便利性的改变。

    理想L系列带空簧的车型可以降低4cm的车身高度,降低后的离地间隙甚至可以媲美不少MPV车型。但好消息是,即便默认高度或搭载机械弹簧悬架的Air车型也没有上车如爬楼般的痛苦体验,上下车姿态都比较得体。至少对我来说,这个空簧带来的高度降低只能当作是个甜点功能,不至于彻底影响选购。

    「隔音静谧性」

    可以说,即便这是一辆售价32万的理想汽车,隔音静谧性依旧是达到了46万L9的高水平,几乎无可挑剔,特别安静。

    与此同时,虽然没进行AB对比,但我凭印象感觉L7的增程器运转在部分工况下似乎品质比L8还要更好,无论起停机还是震动、声音控制都相当好,接近L9的水平,值得表扬。

    「空间&静态乘坐」

    我之前在理想L8的文章中讲过,L9是一辆品质很高的大型SUV,而L8在乘坐空间略缩的情况下保留6座布局,且主销款相比L9价格降低接近10万元,是适合更多家庭的多功能性价比之选。那么L7的定位其实也很明确,那就是一款中大型大五座SUV。

    L7在前排座椅延续了L8和L9的高水准,没什么缺点可挑剔。咱们直接来看后排空间,没有了L8需要迁就第三排的麻烦,L7的第二排座椅位置比另两款车都要更靠后。也就是说,如果比拼第二排最大化的腿部空间,L7是绝对的第一。是的,你没看错,L7第二排腿部空间比L9还要宽敞。在将驾驶座都调节至我的驾驶位置后,三款产品第二排最大腿部空间表现按L9-L8-L7的顺序如下图所示。

    L9定位于大型SUV,第二排腿部空间充裕:

    L8则是中型六座SUV,第二排腿部空间够用但不算很大,甚至为了向空间妥协,前座后背都改为了软质的皮面包覆:

    L7在车身外尺寸和L8相近的情况下,拥有夸张的第二排,腿部空间不仅超越L9,甚至能直追本田冠道:

    除了空间本身的差异,L7这套固定式第二排座椅的布置位置要略低一点,但这不是啥问题,毕竟有着相当充分的腿部空间,脚往前伸就可以获得很好的腿部承托效果。而椅形设计本身也很好,填充材料柔软度、皮面材质、坐垫长度都无可挑剔,头枕位置合适,靠背电动调节最大可达40度,虽然不如L8上独立座椅的后调范围,但也是一个靠上去十分放松的状态了。

    不少朋友应该都在网上看到此前的理想车型的车主们会将前排头枕摘下放倒靠背连通第二排,下图就是我此前在理想ONE上体验的图片。这种状态看着宽敞实则难受,因为前排靠背相较第二排坐垫不够低,腿部搭载前座靠背上,大腿中部会有集中受力,要不了多久大腿就会发麻,完全不舒适,更不用说还得专门找地方存放拆卸下来的头枕,更是麻烦。

    而理想L7的右后座设置的“女王座”模式就大大解决了前述的问题,前排座椅前推后放下的歇脚板位置合适,二排乘客搭脚在上面可以获得进一步的放松姿态,也就是前后空间对使用者腿长可能有些限制,整体来说这个状态不亚于许多豪华D级车带来的第二排乘坐体验。

    除了左右座位,我还专门在二排中间位置体验了一小会儿,这个位置的柔软度和靠背舒适度都勉强可接受,同时还有和两侧相同的脚部空间待遇,算是个可以舒服使用的“五座”。整体设计的第二排座椅自然就没有了分体座椅的独立手枕,L7第二排中央靠背整体放倒后的中央扶手设计也很精巧,皮面覆盖多、杯架位置靠前、 宽度足够、放下收起都轻松灵活,好评。

    如果非要给理想L7的车内座椅挑个遗憾,那就是第二排固定的坐垫角度在适配不同靠背角度时还显得捉襟见肘,右后座跷脚休息的状态不受此限制,但坐在左边或不进入“女王座”模式时,靠背在大角度后仰时人会有“往下溜”的感觉。去年上市的全新本田CR-V在这个问题上给了大家一个非常好的示范,随着靠背后仰,坐垫仰角也会随之增加,整个人能够被“兜”在椅子里,这样就会更舒服啦!【注意,这里提到的仅为CR-V坐垫联动功能,并不涉及那款车后排座椅的所有评价】

    最后再说一嘴后备箱,相比第二排的空间,后备箱放在这个尺寸里只能说是正常,受制于基础较高的地台,尾箱空间和L8放倒第三排后的尾箱空间相差不大,够用肯定是没问题,但谈不上利用率多么夸张了。此外,大家不要被官方“放倒座椅铺床睡觉”的场景迷惑,理想L7第二排座椅放倒后没法完全和尾箱形成纯平面

    「功能配置」

    理想这个品牌自从第一代车型上市就有特立独行的一点——全系仅有一款配置,众多舒适性、豪华性、驾驶辅助配置全面标配,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低配车”。

    而现在随着产品线细分,L系列几款车型出现了Air / Pro / Max这样的配置划分,但具体的区分点主要在驾驶辅助硬件、车内二排屏幕、空气悬挂这三点,涉及基础舒适度的配置,包括但不仅限于人机交互界面、座椅功能、车内皮质包覆等等这一切都是豪华度一以贯之的,即便是本次体验指导价31.98万元的L7 Air车型,内装豪华感、皮质包覆、做工精细度我觉得都是相当完美的,就不说对比Q5L、GLC、X3这种价位相近的产品力了,我觉得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百万级豪车的水平。

    与很多人独爱Apple CarPlay不同,我对智能化车机操作界面的接纳度是很高的。作为使用者,Apple CarPlay有几点逻辑我至今无法适应,其中多项有关最主要的地图导航功能,正好趁此机会说说。时至2023年,CarPlay界面中对地图的比例尺缩放只能通过触按屏幕角落里的“+”“-”来完成,用车上屏幕翻阅地图的效率我实在想不出比这更低的了方式了;

    在地图阅览过程中,无法通过点按地图选择相关目的地,必须要进入搜索框输入,或者使用手机才能完成地图点选;备选路线选择方式也不好,CarPlay界面内无法通过点按备选路线切换,只能在驶入备选线路后自动切换,以我经常使用的高德地图为例,手机端是可以预先点按前方出现的备选路线进行规划。

    除了CarPlay界面内的逻辑不佳,连接以后影响消息通知这个问题也一直在困扰我。很多人习惯于一上车就让iPhone和车辆保持Apple CarPlay连接状态。但在这个时候,无论是否行驶中,手机能够响应的通知就主要变成了电话和短信,而第三方即时通讯软件的消息通知则会被完全关闭。也就是说我坐在车里,哪怕没开车,手机来了条微信消息或者语音通话邀请,手机是处在既不会响铃、也不会震动,甚至锁屏的界面都不会被电量的状态,我不知道是否有朋友因此错过一些关键通知,但我认为这是个非常影响手机及时通讯功能的体验。

    相比之下,一套功能完善的智能化车机系统反而是我比较喜欢的多媒体功能解决方案,理想当下的车机功能整体不错,只是希望能在未来更新中给行车卡片加入更多的相关信息,用中控屏覆盖原有仪表的部分功能,这样就更好地弥补没有仪表盘的遗憾了。

    「市场展望」

    不管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是否认可,但理想汽车在过去几年的形象塑造确实是成功的。从我第一次开理想ONE到现在已经过去三年半,很多人不经意间已经在认为“理想蔚来都是比较豪华的品牌,总得比大众和比亚迪高端一点”。可能官方在一定程度上也按此定位,针对原被传统豪华品牌把控的中型/中大型豪华五座SUV市场用全新的L7车型发起冲击。

    就产品力而言,理想L7在该区间对希望选择“家用大五座SUV”的用户而言是无可替代的最优解。串联式增程的动力总成在动力、响应、平顺等维度早已抛离了一众纯燃油竞争对手,舒适、宽大的座椅与空间表现与几乎无懈可击的配置等级,更是让售价百万元的中大型豪华品牌对手都望而却步。当下的竞争早已变了节奏,市场霸王也在快速易主,按目前的销售数字来看,至少理想L7收获了不错的认可度与订单数。

    前有理想ONE逐渐占领并取代丰田汉兰达的市场地位,现有理想L系列三款车型开始挑战原有豪华品牌车型的市占区间。很难说,后续车型L6的车型会不会乘风破浪,对传统合资非豪华品牌的主流中型SUV(比如本田CR-V、丰田RAV4、大众途观L等车型)来一波新的冲击呢?

    前几日我体验了某个改款换代的新能源合资车型,既有其保守之处,但也不如许多媒体说的那么落伍与过时,看完新势力的作品,下一次我们来聊聊传统品牌的“发力”之作吧……

    .万次阅读
    31评论
    5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