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大众:为什么再也没能拿出一款爆款“神车”?

    汽车K线头像汽车K线头像
    汽车K线2021-08-12

    看着造车新势力们不断进化,大众集团已经有太久没能打造出一款爆款神车了。


    正当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利用夏日休假的时间,在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汽车城玩电动冲浪板的时候,刚刚公布过一份颠覆全球汽车业三观二季报的特斯拉又发大招,Model 3在中国市场又降价了。

    当人们都在好奇,特斯拉新车价格还能降低到多少的时候,大众汽车集团也一定在反思,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打造出一款爆款车型?

    至少,从上汽集团公布最新销量数据来看,大众在中国市场,情况很不乐观。7月,上汽大众销量为7万辆,同比减少47.76%,1~7月销量为60.24万辆,同比减少14.52%。而一汽-大众表现略好,7月销量约为10万辆。

    对于大众汽车集团目前的处境,究其原因,或许可以概括为两个关键因素:误判并错失了用户预期,盲目追随竞品节奏、东施效颦。

    换句话说,今天提起大众汽车,有多少人还能找回当初“这才是车”的信赖?又能想起哪些吸引人的新亮点、新车型?

    十余年前,大众推出的朗逸、途观,由于占据了合资企业在各自细分市场中的独特优势,符合人们对于在同价位下,带有大众Logo、整体表现均衡的产品预期。

    但时过境迁,昔日“神车”们在市场上相继折戟、被对手超越。同时昔日行政级神车帕萨特(图片|配置|询价),在一连串跌跌撞撞的风波后,先是在美国宣布停产,后又在欧洲市场计划退市。也就是说,未来我们在中国市场见到的新款帕萨特将大概率是本土化的“魔改”版本。

    邪门儿的是,大众在华的两家合资品牌似乎都十分偏爱“魔改”,甚至让人怀疑,原本“原汁原味”的一汽-大众,也正是看着上汽大众越来越多中国专属车型推出,一怒之下推出了捷达子品牌。

    问题是上汽大众的专属车型们,现在过得也不怎么样了,除了前文提及过的销量表现,按照最新谍照,曾经堪称“大众最美车”的凌渡,其新款续作也在前不久的工信部信息中让人大跌眼镜。

    能够把一款车“魔改”到让人“魔怔”的上汽大众,和把合资车企身段玩儿成本土品牌style的一汽-大众,这种“全球车不够,魔改款来凑”本末倒置的操作,大众,真有你的。

    有人认为A6L、Q5能够成为神车,除了特殊的历史因素,主要是终端价格优惠足够给力。但与优惠力度更大的二线豪华品牌相比,奥迪双雄当初的确也是凭借“一流品牌”、均衡且放心的德系品质,赢得用户追捧。

    然而回看最近这段时间,除了保时捷911的全新换代大获成功、帕拉梅拉中期改款颇受好评,包括Taycan这种全新平台的产品也在上市后遭遇了不小风波。

    更别提ID.4、ID.6两款新一代纯电产品,南北大众4款ID.系列车型,7月合计销量突破5000辆。

    考虑到上市仅有四个月,有人将这一提升速度和造车新势力初期的增速进行对比后发现表现不俗,但作为一家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跨国汽车巨头,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已经完成最初的培育阶段后,这种对比手法是不是得到了上汽集团的真传?ID.系列对于大众来说最多只是开了个头,但这个“头”开得并不好。

    汽车K线认为,在这背后,体现出大众集团在推出新品时,或许是受到了其他品牌爆款和新概念频出的影响,盲目追随,导致误判了潜在用户对自己的期待,并且在新车推出后,没能利用好品牌积淀的优秀标签,触达用户。

    不提奥迪Q2L这种纯电动版比燃油版更便宜这种冷门的例子,把目光聚焦在奥迪e-tron、大众ID.4、ID.6上,也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

    如果实际上手,不难发现奥迪e-tron不仅有着堪比Q7的豪华驾驶质感,而且那份账面数据并不好看的续航里程,其实也十分扎实可靠;同样上手体验过大众ID.4、ID.6,相信很多人也会对其细腻的驾驶感受留下深刻印象。

    可问题是,这些配置并没有明显短板的大众新车,同样也没有能让人眼前一亮、独树一帜的新亮点。

    或许作为传统车企,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之下,大众更看重的一定还是利润,很难接受新势力品牌亏钱造势的玩法,但也不至于在某ID.系列产品宣讲的五大标签中,前两个居然是灯光效果、后两个是抽象的高效可靠和实力传承,而最热门的智联互通,又很难在消费者心目中能够与新势力们酷炫的传播效果所匹敌。

    好消息是,在大众展示的用户人群画像里,“感官体验”“品牌内涵”“理性选择”“社交活跃”,的确已相对准确描绘出很多大众品牌潜在客户的特征,而这些特征也恰好是作为传统优势车企所拥有的几张好牌。

    只不过千万别看着新势力们前手推神车,后手价格战,实施2030 NEW AUTO战略的时候,一激动想起了“魔改”传统,弄出“四个二带俩王”的打法。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万次阅读
    401评论
    100赞同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