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ModelX失控致2死6伤,特斯拉疑有严重安全隐患,呼吁召回

    车聚头像车聚头像
    车聚2020-09-09

    引言 | 不能再忍了


    9月5日,四川省南充市一辆特斯拉Model X(图片|配置|询价),在富民街突然高速行驶,撞翻多辆汽车并撞倒数名行人,最终导致2人死亡6人受伤。


    场面过于惨烈,车聚君不再放视频与图片了。



    当日,南充交警一大队在官方微博证实了此事,并通报:


    驾驶员刘某(女,51岁)已被警方控制,初步检测,排除酒驾、毒驾嫌疑,事故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当中。


    一、为何当天就能确定车辆没问题?


    很快,认证为@特斯拉客户支持 的账号在一条微博的评论区回复:

    特斯拉高度重视此事,已派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根据对车辆数据的分析,显示车辆没有发生故障。


    值得注意的是,该账号并没有在自己的微博正文中刊发这个说明。



    看到这条回复,有网友表示:这就开始甩锅了?


    还有网友表示:特斯拉自己去检测会有故障吗?


    车聚君想到的是:这么严重的问题,特斯拉当天去,当天就证实车辆没有问题么?车辆数据是如何拿到的?不应该封存在警方处吗?车辆没有发生故障的依据是什么?分析验证过程有无得到任何第三方监督与认可?


    作为对比,我们先回顾一下温州陈先生的案例。


    8月12日晚,陈先生开一辆Model 3(图片|配置|询价)回家,在小区停车场前100米,车辆突然失控,导致严重事故。他本人被抢救了7小时,才捡回一条性命。


    8月18日,特斯拉派人来取陈先生的车辆数据,称要送交总部检测。陈先生不放心,坚持让交警把原始数据存于第三方,特斯拉从第三方拷走数据。


    8月20日,特斯拉的售后人员才第一次去医院探望陈先生。


    从这个案例看出,首先,特斯拉更关心车辆数据,而不是经历生死的用户。其次,事故车的车辆数据解析有相当难度,需送交特斯拉总部分析。


    如今,温州事件过去半个多月了,依然没有下文。在南充事件中,为何工作人员当天就能得出结论?这次不需要总部检测了?


    二、3个月6起失控,全是用户问题?


    为方便理解,车聚君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了近期特斯拉的失控事件。



    从公开报道可看出:三个多月,特斯拉接连发生了6起疑似失控事件。按特斯拉的说法,这些都是用户操作失误造成。


    特别是南充事件中,一些力挺特斯拉的网友,更是发出了大量刘女士穿高跟鞋的照片。言外之意,事故由车主违法驾驶造成,车辆并无问题。


    车聚君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现行的2011版,并未发现有关穿鞋的规定。


    交规在各地实施中,会有不同。如浙江省规定:驾驶人不得赤脚、穿拖鞋或者穿高跟鞋驾驶机动车。南京市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穿拖鞋、穿跟高四厘米以上高跟鞋或者赤脚。违反规定一般会被扣2分,罚款50元。


    但在四川省和南充市的地方规定中,均无关于高跟鞋的明文规定。


    刘女士穿高跟鞋驾驶Model X肯定会增加风险,但是否违法尚不能确定。警方的通报中,也未提及该行为。


    因此,南充事件中把责任完全推给高跟鞋,目前看不能成立。进一步结论需待警方公布事故认定书,或第三方发布鉴定结果。



    那么在前五起Model 3的失控事件中,车主有什么过失呢?
    从目前的官方信息看,车主们均排除了酒驾、毒驾、疲劳驾驶嫌疑,也未见精神异常等情况。
    那么是特斯拉车主驾驶水平普通太低,还是它的加速踏板与刹车踏板太容易让人混淆?Model 3已经开售一年多,为何在最近三个月集中爆发失控?
    一位读者质疑:一个事故可能是踩错踏板,已经不止一起了,不可能每个人都踩错踏板吧?


    事实上,杭州赵女士的问题车辆,从店方取回时,由一位修车行的专业人士驾驶,同样出现了三次无故加速的情况。幸好赵女士有一个对照组参考,否则很可能一种舆论会认为是“女司机不会开车”。


    南昌的陈先生、北京的马先生、温州的陈先生都是多年老司机,而且买特斯拉的车主一般家里都有几部车,不太可能犯下油门刹车混淆的错误。
    修车师傅和老司机都踩错刹车,而且三个月发生6起,这在其它品牌中闻所未闻。难道都是用户的错?
    三、事发时,所有用户都没踩刹车?
    特斯拉坚称:对,都是用户的问题。比如,他们这样答复南昌的陈先生:



    "我们后台的数据显示,碰撞发生前几分钟,系统没有监测到驾驶员踩过刹车踏板,而是有踩下加速踏板的动作。"


    陈先生气愤的回应:


    "我一直在尝试深踩刹车,但如果是刹车失灵了,那怎么监测有没有踩下刹车的动作?"


    这是一个很好的回答。


    好比,一家酒店发生了命案,酒店回应:我们的监控视频并没有记录到任何犯罪行为,反而有被害人正常出入的镜头。所以,酒店没任何责任。--可如果你的监控有盲区呢?或者你的监控被黑了呢?


    因为我没有记录到,所以等于没发生。


    这相当于拿自己的错误和失职,来给受害者第二次伤害。堪称神仙逻辑。



    事实上,一位杨姓车主的公开发言,驳斥了特斯拉的神逻辑。


    “我亲身经历过,是系统卡死造成的。当时我开自动驾驶在高速上行驶,遇到前方堵车,踩刹车想取消自动驾驶,发现踩车没反应,取消自动驾驶也取消不了。这时候我急忙双手按住方向盘两边的滚轮重启系统,在屏幕暗下去的时候踩刹车有用了。后来致电特斯拉,他们也说后台数据显示我没踩刹车(实际是系统卡住后台接不到信号)。”


    这位车主的经历,可以证实以下几点:


    ▎特斯拉在某些情况下,确实会刹车失灵;


    ▎重启系统可以恢复刹车,说明它的刹车是电控优先;


    ▎在刹车失灵时,特斯拉后台是收不到刹车信号的。


    因此,特斯拉声称后台没有发现刹车信号,不代表用户一定没踩刹车。



    事实上,一年多前上海一起Model S(图片|配置|询价)失控案例,可以反驳特斯拉的“车主未踩刹车”言论。


    监控显示,这辆Model S在向前冲时,也仍然亮着刹车灯。车主陈先生表示,他从头到尾都在踩着刹车,但车子还是以150km/h的时速飞进了河里。


    幸好现场有监控,否则这位特斯拉车主也是百口莫辩了。


    四、是「电控优先」还是「刹车优先」?


    其实,关于特斯拉车辆有可能突然失控的争议,存在很长时间了。



    上表是车聚君根据国内外公开报道、用户群反馈整理的特斯拉失速事件,时间线涵盖2016中至2019年中。其中2018年5月8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起Model S突然失控事件,还造成了2死1伤。


    中国的常熟、上海、杭州,也有类似案例被批露。


    其实,这都是冰山一角。


    2020年1月,美国交通下属的NHTSA,收到127位消费者发起的请愿书,列举了110起由特斯拉车辆突然加速(Sudden Unintended Acceleration)造成的事故,共造成52人受伤。


    车聚君摘录两个案例:


    2018年12月,内华达州一居民在三个月内经历了两次突然加速。当时,他开一辆2017年的Model S,正在慢慢驶入停车场,突然遭遇了“无法控制的加速(uncontrollable acceleration)”,事故导致他肋骨断裂和18,000美元的财损。


    2019年11月,加州一位2015年的Model S车主称,他的车在自动辅助驾驶状态下,突然毫无征兆的加速,以105-113公里的时速在高速上行驶了30分钟。最后追尾其它车辆才停下,安全气囊随后打开。


    特斯拉对此矢口否认,称它的车辆不存在突然加速情况。


    它的观点是,该请愿书是一名做空特斯拉股价的投资人策划,而且特斯拉车辆有三个内置安全装置来防止意外加速。例如,同时踩下刹车踏板和加速踏板,那么电机将不会工作,车辆会停下。



    车聚君觉得,做空特斯拉的人肯定有。但一个投资人能召集到127名车主进行集体投诉,真要花不少力气。而且,就算有商业目的,也并不妨碍这110起失控案例的真实性。


    好比,Muddy Waters针对瑞幸咖啡发布了89页做空报告。前者当然有目的性,但不妨碍报告的真实性。最终结果大家看到了。


    另外,特斯拉的「防错设计」是在刹车起作用的情况下,可实现「刹车优先」,这也是绝大部分车企的标准设计。但问题是,如果刹车失灵了呢?系统收不到刹车信号,它如何执行「刹车优先」的设定呢?


    一个关键点在于,它的刹车系统很可能是「电控优先」。


    在杨先生的案例中,包括车机在内的整个系统死机,刹车和Autopilot均失去控制,随着系统重启,刹车才恢复作用。那在宕机期间,刹车如何优先呢?


    刹车好比皇太子,其它子系统好比阿哥,当发生冲突时肯定是听皇太子的。但是,如果皇太子在某一时刻突然昏迷,那么其它阿哥自然就各行其事了,甚至趁机兴兵作乱,也是有可能的。


    而且,特斯拉说的「刹车优先」也不一定100%有效。



    比如上海陈先生的Model S案例,他的刹车灯是亮的,说明系统收到了刹车信号,但还是冲到了河里。这好比,这时皇太子仍是清醒的,但他发出的命令已经没人听了。这仍然是全面电子化的锅。


    有意思的是,特斯拉的皇太子,在发病时,可能一会儿清醒,一会儿昏迷。


    比如杭州赵女士的案例。一开始刹车不起作用,后来靠蹭墙,以及不断拼命踩刹车,才把车停下。就是说,刹车起初失效,但最后突然又有效了。这也是赵女士,后来无法说清楚的原因:因为店方说,你不是说我们车刹车失灵吗?最后不还是靠你踩刹车停下的?


    至于,特斯拉这位疑似患了癫痫的皇太子,为何发病?何时发病?如何治好?没人知道。


    特斯拉回应南昌事件时,最后一句话耐人寻味:刹车失灵的可能性非常小。那就是,还是有一定可能性了?


    那么,那个可能性是什么?


    五、远程遥控什么鬼?为何删用户数据?


    我们先来看一个搞笑又可怕的案例。



    2020年8月21日,一位知名媒体人收到一位特斯拉车主的投稿,后者称他在自己的APP上找不到自己的车了,离奇的是出现了5辆远在欧洲的车。


    车主可以远程查看这5辆车的所有信息,并能远程遥控......”


    看到了吗,各位?特斯拉的普通用户,无意间就可以阴差阳错的控制万里之外的其它特斯拉车辆!


    那么,如果有人有意去这样做呢?


    不出所料,特斯拉并没有给那位满脸问号的中国车主一个答复。那么,我们不得不联想:这三个月来,连续发生的数起Model 3失控事件,是否和特斯拉的软件系统紊乱有关?


    比如,多数失控车辆都是在低速时,突然极速前进--速度在120-150km/h,而且车速到达顶峰后以一种绝对匀速前进。比如南昌车主一直以127km/h前行,8公里没有任何变化。请问,任何一个正常人类在闹市区能开出这样的结果吗?让一个老司机盯着时速表也开不出这样的匀速吧?


    更何况,当时他还要面对逆行、躲闪、闯红灯、撞土堆等一系列高难操作,他的内心得强大到什么程度才能让右脚稳定的踩在加速踏板上?说他把电门踩到底不动也不对,这辆进口Model 3的极速是261km/h。说他用了Autopilot也不对,事后证实他没有开启该功能。而127km/h,正是他之前跑高速时,设定的最高限速。


    种种迹象表明,这些很可能都是机器行为。


    而车主当时唯一能控制的,可能就是转向了。你很难想像这些车主在那一时刻的绝望。南昌的陈先生当天刚送完儿子上学,他怎么也想不到会有8公里的生死时速,让他在生死间做抉择。不幸中的万幸是,20年驾龄的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土堆,以一种自杀的方式,高速撞上去了。


    可惜,南充的刘女士没那么幸运。


    她当时的位置是一条很窄的商贸街,店铺林立,车水马龙。我们无法想像她当时的绝望,可以肯定的是她今生留下了开车的阴影。如果有机会采访,她大概最后悔两件事:一是穿了高跟鞋,二是买了特斯拉Model X。


    这并不好笑,也不是美国科幻电影,它就真真实实发生在2020年这个魔幻的夏天。


    另一个魔幻的地方在于,特斯拉在悄悄删除用户的数据。



    另一位知名媒体人,近期也在微博上爆料:有特斯拉车主反应,他们的车也有刹车失灵、挂倒挡前进的现象!


    更可怕的是,特斯拉把这几位车主行车记录仪中的相关数据给抹掉了,抹掉了,抹掉了。这跟前述几起案例,如出一辙。


    比如,杭州的赵女士、南昌的陈先生、北京的马先生,他们的相关数据也都被特斯拉工作人员悄悄删除了。


    为什么呢?


    如果真如特斯拉所说,后台数据显示都是车主操作失误,那么相关数据应该对特斯拉有利,它应该好好保存下来啊?为啥要从云端把宝贵的数据抹去呢?而且,这些案件已经涉及公共安全了,不是谁想删就能私自删除的。有可能涉嫌侵犯用户财产权、以及妨碍司法公正。


    难道,它想掩盖什么真相吗?



    据报道,目前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均已派人至南昌当地参与事故调查。相信,他们也会同时派人到温州、南充调查。


    那么,车聚君给这些专家提个美芹之献:


    ▎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各地方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中心、以及相关企业,都有新能源车辆的实时运行数据、历史数据。理论上,是层层上报,实时上传。如果车企擅自删除了相关数据,可以在地方和国家平台找一下原始数据。


    ▎按照国标要求,发生三级故障报警应有信息上报和故障处理追溯信息上报。信息包括不限于:位置、车速、里程、充电状态、电机信息等等,可以详细检查一下特斯拉的上报记录。


    ▎抓紧保护、拷贝南充的车辆原始数据。以往,特斯拉以“数据只能由特斯拉机器读取”为由,取走原始数据,带来证据完整性的风险。而且,上次温州失控事件中,特斯拉事发一周后才去现场取数据,而南充事件中当天就赶到现场,并快速声称车辆没问题。所以,更要注意数据的安全性。无论如何,温州陈先生还有一份原始数据,保留在第三方技术中心。


    即使,特斯拉删除了云端数据,工作组对照车端数据,也能找出蛛丝马迹。


    车聚小结


    特斯拉“失控门”的真相,可能比我们看到的还要严重。因为涉及面广、危险性强、又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给消费者和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比如,小编的Model S就有过挂R挡向前冲的情况,很心慌。


    我们尊重它作为一个伟大的科技企业,带给全世界的颠覆性创新。但在考虑诗和火星时,我们也要活在当下,切实解决车辆的安全性问题。


    事实上,特斯拉的种种表现已经符合了《召回管理条例》的特征,不管什么理由,应尽早召回相关产品,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北京店能以“进店升级”的名义为马先生的Model 3偷偷摸摸更换新电机,说明它至少知道一部分故障原因。那,先从光明正大的召回电机开始吧。


    期待,国家联合工作组能早日给出权威、公正、合理的答案。

    次阅读
    93评论
    78赞同
    收藏
    分享
    93评论
    78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