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标配ESP和10气囊 这台丰田车足够安全却是钣金工噩梦?

    然哥聊车头像然哥聊车头像
    然哥聊车2019-03-01

    我把奕泽开进洗车店里的时候,平时跟我打招呼的那帮小伙伴们的第一反应是——设计师大概和钣金工上辈子"有仇"吧。"好看"这种词就不说了,奕泽第一次出街的时候,大家就充分认可了它的颜值。但也因为我们都是搞汽车的,深深地为奕泽的钣金师傅同情一把。

    主要是开了几天我发现,这车除了颜值变化之大,我们都看在眼里,等你用了以后就知道,变化之大的可不只是颜值。

    很多人不是觉得日系车在安全上差点意思吗?那么现在这台奕泽就等于告诉大家:不要跟我比安全。

    能给到的安全配置 奕泽都给了

    奕泽全系配备了ESP和主动刹车系统。同时,包括前后排侧气帘、膝部气囊和头部气帘在内,车里一共设置了10个气囊,也都是全系标配。

    同时,LDA车道偏离警示系统不只是高配才有,中低配车型都配备了这个功能。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至少是奕泽同级别,迄今为止也没有哪款车会这么"慷慨"。这种感觉也有点像丰田这几年在设计上走的风格:要么稳妥到底,要么激进到底。

    说实话ESP+10气囊对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真的是足够足够好了。能多一组气囊自然是好,但我个人感觉啊,真的是不如减少两个气囊,换几个更实惠点的配置。比如后视镜自动折叠之类的。我经手的车很多有这功能,我也是习惯了锁车时后视镜折叠,这样心里就知道这车锁上了。那几天开奕泽,每回锁个车,都生怕没锁上,好几次都按几次锁车键确认。真是逼死我这个强迫症患者了。。。

    除了配置,奕泽在安全方面所做的努力,很大程度来自丰田TNGA平台和GOA车身结构。

    像大家都热衷的热成型钢,奕泽也不落人后,但上面那幅图里的信息,还远不止如此——

    · 车头设计了两根防撞梁。这叫做碰撞受力的"上路径"和"下路径"。对于高位碰撞和低位碰撞,都有很好的力的传递作用。早几年,广大群众热衷于讨论防撞梁的减配,但在传统的安全工程师看来,这都是瞎扯淡——他们认为防撞梁仅能给保险杠保形,没有实际效果。但是这两年,观点发生了很多变化,防撞梁变成碰撞力传递的起点,它们在碰撞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双防撞梁就是这样的体现。不过防撞梁主要作用还是吸能,所以不仅不能用高强度钢,还要挖很多的引导槽用来引导溃缩变形。

    · 车身的高强度钢分为很多等级,但它们排布地很有趣:弱的都在外围,而强的都在乘员舱附近。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吸能——外围的部件多溃缩、多吸收碰撞能量,而乘员舱则是越硬越好,尽量别变形。

    · 奕泽的顶棚横梁使用了屈服强度最大的型材。这也是为了防止乘员舱变形,尤其是在翻滚时的变形。重视顶棚的强度也是现在的一个很重要的趋势。下图就是很火爆的IIHS的顶部承压试验,模拟的就是老司机翻车工况。

    焊缝是很多人都忽略的东西,但它其实非常关键。

    有一种说法:激光焊只是比较平整,美观一点而已。实际上,如果单看一个焊点,激光焊比传统点焊并无太多优势。但它的优势是可以做很多、很密集。

    为什么焊点多、密集,车辆的安全性就会变得更好呢?

    如果是使用高强度钢的冲压件,其强度都很大。但是如果将两个冲压件焊接起来,如何保证焊接的地方不会成为短板呢?一般来说,焊缝的强度并不比车身板材差,几百MPa的强度也很常见。但两块冲压件的接触不可能全部焊接上,那些没焊接到的地方,就会成为薄弱点,在碰撞的时候带来巨大的伤害。

    如果我们尽可能多布置焊点,尽量减少没焊接到的地方,不就可以增强整车强度了吗?这么做,就好比我们用胶水将两个纸板粘连起来。一个方案是隔10cm涂一点胶水,另一个方案是每隔1cm涂同样多的胶水。虽然每个点的粘性都差不多,但因为第二种方案涂了更多的点,所以粘连效果肯定更好。

    我们害怕的事故车,其实最大的危害就是再次碰撞时,安全性极差,而事故车安全性的最大短板,就来自于焊接质量的极度不靠谱。

    这两年新出的一些强调安全的车型,都像奕泽一样,采用了更多的激光焊点。但是像奕泽这样能做到5000个左右,还是不多见的。因为这需要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工作更多时间、或者布置更多的焊接机器人,无疑极大地增加制造成本。

    在奕泽身上,丰田SUV把两件事做到极致

    接下来就多谈谈驾驶感受,这里会介绍到奕泽两个非常厉害的地方。

    首先是奕泽非常厉害的噪音控制水平。

    驾驶奕泽几乎是听不到什么噪音的,无论是发动机噪声、胎噪还是风噪,都几乎听不见。即便是车子跑起来了,发动机转速超过2000rpm,噪声水平依然非常出色。

    这并非因为奕泽的隔音效果好,而是本身发出的噪声就很低。我曾长时间打开窗户驾驶,也在怠速时仔细听过发动机舱的噪音,声音都非常小。

    另一个"吓死人"的特征就是它的油耗水平。

    这台全新的日本进口的2.0L自然吸气发动机,峰值功率达到126kw、峰值扭矩是203Nm,动力参数非常厉害。但更厉害的是其40%的热效率,基本是世界顶级水准了。

    实际驾驶来看,油耗水平的确厉害:高速/地面混合路况、55km/h的平均速度,油耗只有5.0L/100km。

    而在纯粹的市区路况中,油耗也能够控制在7L/100km左右。

    这两个优秀的性能表现离不开奕泽这个模拟10挡的Direct Shift CVT。更多的挡位带来更大的速比范围,在高速巡航时转速可以被进一步压低。在70km/h时,发动机转速才1200rpm。这么低的转速能不省油?能不安静?

    而且这个Direct Shift CVT在起步时,通过一个直接啮合的齿轮,跳过了钢带系统,提升了效率并降低钢带的磨损。这样做还可以缩小两个钢带轮的尺寸,减小变速箱总成的体积。

    CVT钢带本身也减小了钢带夹角,这样也可以提升扭矩容量。

    驾驶奕泽其实是很轻松的事情,它不像一些日系车那样,它的油门显得非常线性,加速过程比较平顺。虽然在变速箱做了很多直接连接的设计,但起步反而更加柔和。

    不过有意思的是,当你全油门加速时,车辆先断开液力变矩器,同时发动机会轰高转速,然后再猛地结合。这样一来,当你刚踩下油门时,车辆并没有立刻开始加速,而是在等了零点几秒后迅速"弹射"出去,获得了与动力参数不匹配的加速表现。

    最后还是简单说说我对奕泽颜值的看法吧。

    实话实说,奕泽的这套设计,制造和冲压的复杂程度比很多豪华车还要"过分"。在普通人眼里,这就是帅。但在造车师傅眼里,这种帅的背后是丰田对自家工艺的信心。

    当然,能够造出奕泽,也是因为丰田之前在家族里的其他产品上,已经证明过了自己的这套技术的可行性。从雷克萨斯旗舰LS到丰田亚洲龙,我们都见到过丰田这几年工艺上的优势。

    另外,后门的门把手位置、大倾角的后风挡玻璃、能放一杯枸杞茶的三角形尾灯……不少的细节都极具辨识度,也特别容易吸引到年轻人。

    总的来说,奕泽没有什么炫目科技,但把一些主流的、新的安全配置下沉到了入门款车型上,把丰田的安全的理念贯彻的比较彻底。而在动力总成方面,则是把静音和油耗两件事情尽量做到极致。内心还是期待混动版能够出现在国内市场的。

    当然,无需多言,奕泽也肯定在可靠性方面,走了极致,就像其他丰田车一样。这些无疑是家用车最该关注的东西。

    .万次阅读
    159评论
    256赞同
    收藏
    分享
    159评论
    256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