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大众甲壳虫的“小众”末路

    大众侃车头像大众侃车头像
    大众侃车2018-03-19

    文/大众侃车 何欣

    01、总是在失去后才追悔莫及……

    “甲壳虫作为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汽车之一,即将面临第二次停产,而此次停产之后将不会再推出新的车型。”——大众汽车研发主管Frank Welsch

    还没从霍金教授离世的消息中回过神来,又被甲壳虫即将停产的消息轰懵了。

    “啊!”

    这是我们汽车编辑群里所有人第一眼看到这个消息的反应。

    不敢相信,这款见证了数十年汽车风云变幻、创造过多个世界记录、汽车历史上最成功的经典车型,这一次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至尊宝说: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 我没有珍惜, 等到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我每每看到这段文字只会对至尊宝这种事后马后炮的痴情唾弃。

    但人就是这样,在别人的故事里清醒,在自己的人生中糊涂。

    很早以前,在我还没有进入到汽车圈的时候,当问起最喜欢的车时,甲壳虫这个词出现了无数次,我梦想着有一天能拥有这样一辆车,或者为它写一些文字,而当我真正进入到这个行业里后,无数的新车型新品牌让我眼花缭乱,却独独忘了这个最初的承诺,最后在甲壳虫终于要离开时才想起了它。

    这回,我也变成了曾经唾弃的人,在甲壳虫宣布停产的消息后才“假惺惺”表达我对甲壳虫的痴情。

    不过,唾弃就唾弃吧,有些话还是要说。

    所以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这款无数人的“Dream car”——甲壳虫。

    02、甲壳虫诞生之不得不说的两个男人

    甲壳虫得以面世不得不说两个男人。一位是费迪南德•保时捷,一位是阿道夫·希特勒。

    甲壳虫的诞生背后是一段久远而又复杂的历史,故事中既有设计制造工艺的美,又藏着政治博弈的黑。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在时间上处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历史上对这一段时间的注解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20世纪30年代则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

    甲壳虫历经了这整段复杂的十数年,它从一开始的不被看好到后来实现量产的轨迹也与这复杂的时代背景十分吻合。

    早在1926年,当时作为戴姆勒-奔驰公司的首席设计师费迪南德•保时捷,在日复一日的设计制造高档豪华车和高性能赛车的日子里,他渐渐地萌生了一个想法:设计一款所有人都能拥有的平民化的经济型小车。

    因为这样的产品与戴姆勒或者奔驰方面一贯制造的高级车或者高性能车截然不同,几年过去后,公司高层却一直对保时捷的这一想法丝毫不感兴趣,在他们看来,随着经济日渐萧条,平民买车看起来是多么不切实际的一件事。

    因此在看不到任何支持的情况后,费迪南德•保时捷离开了戴姆勒·奔驰公司。

    1931年,保时捷回到斯图加特创办了保时捷发动机汽车设计顾问公司。随着公司发展逐渐走入正轨,这时候,保时捷想起了未竟的小车梦。

    之后两年时间里,保时捷开始着手设计工作,从最开始的Typ 12样车到后来进一步优化的Type 32样车,尽管Type 32样车已经具备保时捷梦想的小车模样,模样简单可爱,线条优美,但资金不足却让保时捷小车几次止步于量产。

    1934年生产保时捷Typ 32样车,采用风冷4缸水平对置发动机

    直到1933年,事情有了转机,希特勒在那年的柏林车展上提出了“国民汽车”计划,这其实就是后来的大众汽车,当时他看上了保时捷,要求他为德国民众设计一款车,并给出了这款车的基本轮廓:这将是一款极速大约100km/h,车内空间最多可以同时容纳两名成人和三名儿童,售价不超过1000马克的车型。

    流传到今天的美谈里,还有希特勒在慕尼黑一家餐厅,取过一张餐巾纸信手绘制了“人民汽车”的草图。

    但事实却是大众甲壳虫汽车计划是希特勒在战前希望给公众传达出的政治信息,希特勒在庆生活动前后专门使用了大众甲壳虫汽车,并组织了竞选活动,暗示了是他使德国拥有了大众甲壳虫汽车,让人们为他投票。

    而绘制的“人民汽车”草图也只能说希特勒的绘画功底不错,再说他在汽车设计上天赋异禀就真的是尬吹了,因为明眼人一看这草图跟保时捷已经生产出来的样车有九成九的相像。

    不过无论希特勒真实意图是是何种,他最终促成大众甲壳虫汽车的事实不可否认。

    在希特勒的支持下,保时捷成功的在1936年造出了甲壳虫的原型车VW-3系列车。这款车可以说是日后甲壳虫车型的原型,其极具个性的元素在后来的甲壳虫车型上都得到了体现。

    1938年,国民车的样式最终确定为VW38车型,并进行量产。希特勒将这款车命名为KdF-Wagen。

    原本按照计划,德国民众会在一年后开上这款车,但由于二战的爆发,直到战后德国民众才第一次开上以他们名义诞生的车。

    03换代篇

    虽然甲壳虫已经走过了八十年,但它的换代次数相对来说却是非常少的。

    作为太过经典的一款车型,甲壳虫对于换代一直表现的很佛系,毕竟它换个颜色就可以继续卖好几年。

    而且经历过几次换代后,甲壳虫仍保持着最初的模样,气质依旧,可爱萌萌的外观造型深入人心。

    第一代甲壳虫正式名称并不是甲壳虫,而叫大众Type 1,Beetle和Bug只是人们对它的昵称。这一款车型最为经典,也是最长寿和销量最多的大众单一设计车型,它直到2003年的时候才在大众的墨西哥工厂停产。

    1994年,大众以Concept One的名义推出了甲壳虫概念车,并在同年的北美国际车展上亮相。四年后,甲壳虫以New Beetle新甲壳虫的名义开始生产,第二代车型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代甲壳虫,不过它到2010年就已经停产。第二代甲壳虫圆滚滚的造型,前后几乎一致的设计让它成为了车迷心中永远的经典。

    第三代甲壳虫可以说各方面都得以提升,广泛使用晶莹剔透的灯具组件和LED元素,车辆视觉档次明显提升,造型更加突出的后扰流板和从车底勇敢探出头来的排气管让三代甲壳虫更加动感。但无奈车迷们对此并不买账,从此以后销量更是一落千丈。

    如今,2018款甲壳虫成为了它最后的绝唱,这款车型指导价19.6-27.5万之间,搭载1.2-1.4T两个版本发动机,提供105-150匹马力的动力,全系标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车身长度4278,轴距2537(2540)。

    04昵称篇

    再谈谈甲壳虫的昵称篇,很多人以为甲壳虫汽车就是它最开始的名字,但其实这款车型真正被大众汽车正式命名为“甲壳虫”是在很久以后了。

    在很长的时间里,甲壳虫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名称,它一直都是以各种研发代号的身份存在。从保时捷Typ 12到保时捷Typ 32再到VW 1和VW 38,还有希特勒梦想中的Volks Wagen国民车。

    1938年大众汽车量产后,KdF –Wagen成了这台车正式的名字,不过因为酷似甲壳虫的外形被《纽约时报》取了“甲壳虫”的昵称,但很快二战结束重新恢复生产时,KdF-Wagen这个残留着纳粹色彩的名字也随着纳粹政权的倒台遗留史册。这时候人们都叫它大众Typ 1,或者直接叫它大众汽车,因为当时大众汽车只有这么一款产品。

    到了很多年后的1968年,一部《疯狂金龟车》让甲壳虫大放异彩,大众集团才第一次把“甲壳虫”这个名字用在正式宣传中。

    05小众和大众

    说起甲壳虫,很多人说这是英雄落寞,充满着昔日王者走下坡路的无尽悲凉。

    很多人说它注定失败,因为它是小众的,没有市场的。

    但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

    全球有几百种汽车品牌,而车型的数量更是不计其数。在2017年,全球汽车销量突破9000万辆。

    所以销量在去年只在美国销售共15000甲虫的轿跑车和敞篷版的甲壳虫当然算是非常非常小众的。

    但甲壳虫同时又是大众的。

    它是世界汽车史上设计最成功的汽车之一,从创厂后几十年还能维持经典风格。

    它是有史以来制造时间最长的单一车型,也是累计销量最大的单一车型。

    它在1946年生产战后第一台甲壳虫开始,到了1950年销量就突破10万辆,它在1955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到了1965年突破1000万辆,1972年2月17日,一台编号为15007034的浅蓝色甲壳虫成为大众汽车人的骄傲。甲壳虫取代福特T型车,成为全球总产量最大的单一车型,创造了德国经济奇迹。

    小众和大众总被看作是对立面,但实际上有时小众和大众仅有一线之隔。

    在资本市场,有无数个这种用“小众”概念包装起来的“大众”消费。

    例如民宿文化,被商家包装成了文艺小资青年的旅行文化,却变成了新的旅行潮流。对了,还有丽江等一系列这种看似“小众”却已经成“大众”后花园的旅游景点。

    在汽车行业也同样如此呀。

    特斯拉的目标客户群体是对奢侈车感兴趣的环保主义者或科技狂热者,但我看到的是它成为有钱人购物清单里的新宠,他们中符合这个定位的又有多少人呢?

    还有大众甲壳虫的对手宝马mini,不也是用“小众”概念包装起来的“大众”品牌吗?

    这都是营销的套路,只是抓住了消费者追求独特的消费心理。

    就连甲壳虫,当时不也正是有别于“大众”高档豪华车和高性能赛车的“小众”吗?

    甲壳虫只是这个阶段汽车行业里的“小众”,但在整个历史洪流中它是绝对的“大众”。

    所以你看,“小众“比”大众“并不高级到哪里去,”大众“比”小众“也没有那么不可取。有时只是时机不同。

    作为甲壳虫万千粉丝中的一员,只能对它的离去祝福,同时期待当时机成熟,有一天能够与甲壳虫再次重逢。也许就有那么一天,甲壳虫再重回大众之路。

    次阅读
    3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3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