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给我车模啊

    03-23发布

    作者提到的车系:


      对于长安启源q07个人见解 长安启源Q07作为品牌旗舰SUV,凭借“天域座舱”“天衡底盘”等卖点试图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其部分设计选择与技术配置引发了用户争议。我将从车门设计、仪表盘缺失、智驾芯片性能及底盘用料四方面,结合行业对比与用户反馈,剖析其存在的核心问题。 一、无框车门:美学溢价下的实用性牺牲 无框车门是Q07的亮点设计之一,但其实际体验与宣传的“高级感”存在明显落差: 1. 密封性与耐用性隐患 无框车门依赖复杂的玻璃升降逻辑(开门时玻璃自动下降,关门后回升),长期使用后易出现密封胶条老化、漏风漏雨等问题。尤其北方冬季,玻璃与胶条冻结可能导致车门无法正常开启。尽管Q07宣称采用“隐藏式水切设计”优化密封性,但用户实测反馈高速行驶时风噪明显,隔音表现逊于同级传统车门车型。 2. 维护成本与安全争议 无框车门结构精密,玻璃升降电机、胶条等部件更换成本高昂。此外,车门缺少传统框架支撑,侧向碰撞时玻璃碎裂风险增加,被动安全性存疑。尽管Q07强调车身采用1500兆帕高强度钢,但车门结构本身的脆弱性仍让用户担忧。 3. 形式与功能的失衡 无框车门的设计初衷更多是为了营造运动感与仪式感,但在家庭用车场景中,用户更关注实用性。例如,频繁的玻璃升降操作增加了系统故障概率,且车门关闭时的单薄感与传统车门的厚重感形成落差,反而显得廉价。 二、无仪表盘设计:过度极简主义的代价 Q07取消传统仪表盘,依赖AR-HUD与中控屏显示行车信息,这一设计在用户体验层面引发多重问题: 1. 信息获取效率低下 HUD虽能投影车速、导航等数据,但在强光环境下显示效果受限,低配车型未配备该功能时,用户需频繁转头查看中控屏,分心风险显著增加。此外,菜单层级复杂化(如胎压、续航信息需多次触控调取)与驾驶直觉相悖,中老年用户老花眼尤为不适应。 2. 系统可靠性争议 电子化界面高度依赖车机稳定性,而用户反馈中已出现HUD延迟、中控屏卡顿案例。一旦系统故障,关键行车信息将完全缺失,安全隐患突出。相比之下,传统仪表盘与电子屏结合的设计(如竞品极氪001)更能平衡科技感与可靠性。 3. 设计逻辑的自我矛盾 Q07主打“家庭出行”场景,却舍弃了最符合直觉的物理仪表,强制用户适应新交互逻辑。与其宣称的“贴心关怀家人”理念形成割裂。 三、智驾芯片性能滞后拖累智能化体验** Q07搭载的智驾芯片在2025年市场竞争中显露疲态: 1. 算力与功能适配不足 芯片的算力底这导致Q07的L2级辅助驾驶功能(如自动泊车、语音变道)响应速度较慢,复杂场景下易出现识别延迟。 2. 生态兼容性局限 芯片对高精度地图与第三方应用的兼容性较差,无法支持哨兵模式、城市NOA等进阶功能。尽管厂商承诺通过OTA升级优化,但硬件瓶颈难以突破。 四、全铁底盘:成本导向下的技术妥协Q07的“天衡底盘”虽强调CDC智能悬架与IDTC扭矩控制,但全铁材质的选择暴露了成本控制优先的思维: 1. 轻量化与能耗劣势 全铁底盘重量较铝合金材质增加15%-20%,直接影响续航表现(WLTC工况下电耗增加约8%)。 2. 耐久性与操控性短板 铁质部件易锈蚀,长期使用后底盘刚性下降,影响悬架响应精度。尽管CDC系统宣称可“预判路况”,但硬件基础限制了调校上限,过弯侧倾抑制能力弱于同级铝基底盘车型。 3. 市场定位错配 作为定价16万-18万元的高端车型,Q07在底盘用料上未能与10万元级竞品拉开差距,用户对“越级体验”的期待落空 长安启源Q07的设计折射出车企对“潮流元素”的盲目追逐,却忽视了用户真实需求: 提供有框车门,传统仪表盘满足大众化需求,尤其是中老年人看hud会眼花。 2. 更换高性能智驾芯片,开放硬件升级服务; 3引入铝合金底盘部件,提升轻量化水平。

      9评论

      6点赞

      扫码下载懂车帝APP

      懂车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