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换个马甲”发布新品牌,生死存亡时刻,本田“烨”能否实现翻盘

    奇点智行头像奇点智行头像
    奇点智行04-26

    在2024北京车展上,广汽本田首次公开了全新品牌的电动车“烨P7”,该车也是本田全新品牌的首发车型之一。

    外观来看,P7配备了贯穿式LED灯带,两侧采用C型设计,看起来十分前卫。车头下部配备了大尺寸的熏黑包围,拥有不错的运动感。烨品牌最新的H车标也出现在车头上,其造型是一个去掉外圈的本田LOGO。

    内饰方面,新车配备了狭长的全液晶仪表盘和大尺寸中控屏幕,屏幕下方拥有一排触摸式按键,方便常用功能操作,整体科技感方面,确实比以往提升了不少,但是与自主品牌相比,仍然有些许差距。

    动力方面,据悉新车将拥有单电机后轮驱动和双电机四轮驱动两种驱动形式。其中,单电机后轮驱动依靠高功率后驱电机,实现前后50:50的重量分配。双电机四轮驱动依靠前后两组高功率驱动电机,能够根据不同路况和驾驶需求,精准分配前后轮动力。

    生死存亡时刻,“烨”能否实现翻盘?

    相比新产品,大家更加关注的是新品牌到来的意义,在业内人士看来,面对电动化转型缓慢,以及在国内日趋下滑的市场销量,“烨”的成功对于本田而言,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面对电动化浪潮席卷,日系合资品牌明显已经跟不上中国新能源市场快速发展的脚步,并且因为电动化转型的失利,日系车的销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下滑。

    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本田在华销量为123.42万辆,同比下滑10.1%。而今年3月份,本田在国内销量仅为6.04万台,同比暴跌了51%。要知道,本田有过辉煌的时候,无论是东本还是广本,旗下都有扛起销量大旗的爆款产品。比如东本的思域、CR-V、XR-V,广本的雅阁、飞度以及缤智等等,无不是当初各自细分市场的热销车型。可如今,随着中国新能源渗透率越来越高,包括本田在内的燃油市场受到了极大冲击。

    更重要的是,面对油车基本盘不断被蚕食,在新战场电动化领域,本田同样是毫无作为。不管是东本e:NS1还是广本e:NP1,这两款纯电动车的市场表现更是惨淡,两款车平均每个月销量都仅有两位数。

    履新不久的本田(中国)本部长,兼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及本田技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五十岚雅行毫不避讳的指出本田的问题。

    同时,他表示,“烨”品牌将由本田(中国)年轻的研发团队自主设计。承袭本田长期以来“以人为本”、“驾控的乐趣”、“MM 理念”的造车哲学,并且集结全球领先的中国技术和优势资源,高维融合本田最新技术,从而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好开”、“更有趣”、“更有范”的全新价值体验,将“自由移动的喜悦”推向新高度。

    站在本田的视角,本田推出全新品牌,誓要在华做出一番改变的决心,这点显而易见。但问题是,“烨”能否实现翻盘呢?

    答:难,真的很难!

    加快电动化进程,本田新品牌真的能成吗?

    首先,市场因素,如今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已经开始逐渐“固化”,竞争极度激烈和呢卷。而后来者想要居上,重新追上,需要花费的投入和付出,将随着时间的推进成几何倍式的增长。

    其次,产品因素。“烨”品牌计划在今年推出烨P7和烨S7共两款车型作为第一弹车型,两款车型将分别由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量产,将在今年年底上市,这意味实际交付可能要等到2025年。可以看到,即使是新的字品牌,但是依旧改不了本田电动化转型“拖沓”的老毛病。

    最后,在产品和技术,“烨”的实际表现也让人大大怀疑。根据官方的宣传,“烨”品牌车型基于本田全新开发的智能高效纯电Architecture W架构打造。W架构是本田专为中国消费者开发的新一代专用纯电平台,搭载“三合一”高功率驱动电机和一体化压铸外壳的大容量、高密度电池。

    说到底,新车还是换汤不换药,依旧采用的Architecture 架构。而,只是多了个“W”,难道本田Architecture 架构就焕然一新了?所以,基于Architecture 架构打造的烨品牌新产品,其产品力究竟如何,恐怕让人打个大大的问号。

    写在最后

    一是在传统燃油车市场的优势逐渐被自主品牌取代,并且品牌形象和口碑也因为接连不断的质量问题逐渐崩塌;二是在处于增量市场的新能源领域,本田不仅没有积极转型,甚至至今没有推出一款可靠的纯电动产品。对于本田而言,当下正在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刻。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