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马力刺客|最便宜的混动轿车们 马力标的实不实?

    E电园小编辑头像E电园小编辑头像
    E电园小编辑03-18

    唇上马力没意义,轮上实测验真理。不知道屏幕前的各位看到7.98万的比亚迪秦PLUS之后有没有些许动心?那8.88万的五菱星光呢?这些一次又一次打破价格底线的混动车,究竟在动力上有没有我们看不到的“阉割”?努力打折的卡罗拉(图片|配置|询价)和轩逸,优惠后的价格还是比自主品牌更高,它们又是不是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长处”?这期马力刺客,我们就深入探究一下这些最便宜的混动轿车们。

    观看完整视频,抖音搜索:E电园小编辑

    [ · 功率/扭矩曲线解析 ·]

    来看看这四台车在榜单上的情况,首先这四台车在测试的时候,两台插混车都是在高电量的状态下测试的,插不了电的车是默认的状态。另外因为这几台混动车的传动比并没有确切数据,所以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扭矩的数据,但是不影响扭矩曲线的走势以及功率的数据。 轩逸在马力机上实测是轮上122匹,达成率89.7%。秦PLUS轮上是152匹,达成率是84.4%。星光轮上122匹,达成率是68.9%。卡罗拉轮上84匹,达成率是61.3%。

    然后挨个来看看每台车的功率曲线,轩逸的超混电驱,是增程结构。发动机发电,电动机驱动车辆。可以看到功率曲线峰值是出现在大概70-80km/h的位置,过了峰值之后,功率就在115匹上下波动。后段的功率表现非常好,在马力机上跑到了160km/h的极速。但是实际在路上测试的时候,其实这台车是大概过了140km/h,就有一个明显的电子限速的感觉,可以在实测的这个速度曲线上反应出来。

    秦PLUS DM-i(图片|配置|询价)这个结构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发动机有一个直驱的挡位。这里可能会有人有疑问是说,这个发动机可以直驱车轮,那表格里标称的最大功率,为啥不把发动机功率加进来?

    其实我们在测试的时候也研究了一下这个问题啊,我们发现像秦PLUS、星光这种单挡位的混动车,在最大功率输出的时候,其实发动机是没有直驱车辆的,发动机只是担任一个发电的功能,直驱车辆的还是电动机。也就是说这种结构的混动车,轮上最大的功率也就是电动机的功率。

    DM-i首先可以看到40-70km/h这一段是出现了一个扭矩的峰值然后往下走。这个区间你能明显感觉到是电池来驱动车辆。过了70km/h之后发动机转速开始迅速飙升,发电之后把电流给到电动机,然后把电动机功率推到了顶峰152匹。峰值是出现在大概80-90km/h,比较靠后。过了峰值之后,斜率也是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极速是跑到了180km/h,极速很高。

    星光电动机功率来的很靠前,60km/h不到就到了功率的顶峰。接着就开始一个超级大的下坡,功率骤降。车速85km/h之后就跌破了100匹。并且极速也不高,最高车速只跑到了145km/h。我大胆推断一下,星光这台车应该是用了一个比常规车辆更大的一个减速比,所以导致功率来的很靠前,去的也很快。为的就是在一个性能相对来说不那么出色的电机上,去营造出一种常用的市区驾驶速度区间,驾驶起来的轻盈感。我的评价是这套动力总成,在动力输出方面是不如秦、轩逸、卡罗拉的第一梯队的。

    卡罗拉的THS Ⅱ混动在油和电中间是特别偏向油的,所以达成率并不高,轮上马力84匹,数值也不高。如果从图上两根曲线来看,整体的调校比较成熟,尤其扭矩曲线,过了顶峰之后非常顺滑的往下走,功率也是一个比较稳定的下坡。一句话解释呢,就是从头到尾的没有劲。

    高转功率的实测榜单,马路三大妈其中一位轩逸,把奥迪RS e-tron GT给挤出前三名了,这是我做梦都想象不到的桥段。轩逸和秦PLUS都是马力虽然不大,但是很持久。轩逸高转功率达成率是95.9%,秦PLUS是 93.4%。卡罗拉它毕竟是一个比较偏向油的混动平台,底子也还可以,高转功率达成率是84.5%。星光因为极速只有145km/h,而我们要测试150km/h时刻的功率,所以没上榜。

    [ · 加速实测 · ]

    加速部分我们测试了两台插电混动车高电量的加速,和馈电加速。

    秦PLUS高电量时候0-100km/h的加速时间是7.88秒,馈电时候0-100km/h加速时间是8.23秒。之间相差0.35秒。

    60km/h-160km/h的加速是15.35秒,怎么说呢,就这个级别的车能完成这项测试,就是一个大拇指。

    星光高电量时候0-100km/h的加速时间是8.31秒,馈电时候0-100km/h用时9.09秒,之间是差了0.78秒,这个差距是要比秦PLUS更大的。

    然后是两台不能插电的车,轩逸0-100km/h加速8.63秒,卡罗拉0-100km/h是10.15秒。几台车在全力加速过程中前轮都有一定程度的打滑,其中星光和卡罗拉前轮打滑程度比较严重,车里能听到响胎的声音。轩逸和秦PLUS相对来说抑制前轮打滑,抑制的更好一些。

    [ · 总结 · ] 经过几轮的实测,轩逸这套混动系统给我留下一个不错的印象,它的轮上功率达成率和后段功率达成率都是排在四台车里的首位,并且加速踏板很跟脚,动力相应迅速。

    卡罗拉能从图表上看到它的曲线很平滑,是一个很成熟的调校,但是在绝对的动力数值上实在是有点差。秦PLUS上这套DM-i,数据很好加速快、极速高,并且硬件也很成熟。只是调校上我觉得和轩逸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加速踏板不是很跟脚,即使是在SPORT模式下。

    但是它的价格跟轩逸相比之下差了毕竟可能得有4万块啊,几乎就是差了半台秦PLUS的钱。基于这个差价来说,我觉得这个短板我能接受。星光这套混动系统,整体体验下来我觉得相对来说比较一般,各项测试的数据都没有很出彩,并且看了发动机舱之后,我觉得它集成度上也比较普通。所以我认为星光上这套混动,和其他三台车相比,还是处在第二个梯队上。

    次阅读
    评论
    3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3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