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合资品牌40年——伴你成长的那些车(9):长安铃木奥拓(上)

    如果说上世纪80、90年代起合资汽车品牌的成立和桑塔纳、捷达和富康这三款车型的引进让中国大众对于现代化的汽车有了深刻的认识,那么同期引进的菲亚特126P就是叩开“私家车”大门的敲门砖,让那一时期第一批富裕起来的“万元户”有了近距离接触汽车的机会。不过说起来126P总归是进口车,而且引进的总量也不多,今天的主角则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126P手中接过私家车的接力棒,成为了红极一时的入门私家车首选的长安铃木奥拓。

    我们先来聊聊长安汽车的由来,很多人了解一汽、东风和上汽,但对于长安汽车却知之甚少,殊不知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间。洋务运动开始后,李鸿章开始在上海兴建上海洋炮局,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能够生产和修理近代武器的兵工厂。1863年工厂迁往苏州并更名苏州洋炮局;1865年再次迁至南京更名为金陵制造局;中华民国成立后沿用了厂名并在1929年开始改称为金陵兵工厂。

    民国24年(1935年)的工厂大门

    金陵制造局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金陵兵工厂开始着手西迁重庆,1938年3月1日,工厂在重庆正式复工,同年4月更名为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加上从株洲迁到重庆的第十兵工厂,两家工厂一度为抗战提供了超过60%的武器弹药。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第二十一兵工厂更名为国营四五六厂,并且凭借多年的军事装备生产经验为抗美援朝提供了大批的军用物资,第十兵工厂则更名为国营一五二厂。

    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一厂全体员工呈献爱国号枪炮各二十尊摄影纪念——民国27年(1938年)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为了响应中央“军民结合,学会两套本领”的生产方针, 1957年四五六厂在在兵器部的要求下开始了“军转民”的尝试,着手研制国产的军用越野车。在一无设备,二无技术,三无资金的条件下,利用缴获的美制威利斯吉普车作为参考和仿制,仅用时三个多月便在1958年5月生产出了第一辆样车,并进行了2.5万公里的道路测试。这是新中国的第一辆军用吉普车,被命名为“长江牌”46型,在1959年还作为受阅方队参加了国庆10周年阅兵,截止到1963年停产时共累计生产1390辆。

    长江牌46越野车

    在四五六厂开始研发军用越野车的同时,四五六厂、一五二厂先后更名为国营长安机器制造厂、国营江陵机器厂,这两家工厂也成为了日后长安汽车的雏形。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 4月,中央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拥有汽车制造经验的长安厂在第二次军转民的大潮中将目光瞄准了充满了未知和潜力的汽车制造,这次的目标是门槛低、价格便宜又符合当时国情的微型车。

    以铃木Carry为代表的的微车曾是我国众多汽车企业仿制的对象

    1981年,长安厂购买了两台铃木Carry货车作为原型开始测绘并仿制,在拆解和测绘时方才发现生产制造的技术难度超过了预期,随后长安厂不得不决定引进铃木的生产技术,这也成为了铃木公司进入中国的初始点。1983年10月,第一辆样车试装完毕,两个月后长安厂试制出8辆样车,并通过道路试验后证明了性能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当来自铃木的日方代表看到长安厂短短几个月便能够拿出仿制的产品后自然也对长安强烈的造车意愿刮目相看,增添了和长安进一步合作的信心。

    1983年12月,试制8辆样车

    1984年3月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赵紫阳在重庆视察工作期间,专程到人民大礼堂查看了长安试制的微型车,并做出了“重庆可以搞联合体生产汽车”的指示,这为长安和铃木的正式合作拉开了序幕。同年长安厂和日本铃木公司正式签订技术贸易合作协定书,开始进行微型汽车和发动机项目的合作。

    1984年赵紫阳视察重庆期间专程查看长安试制的微型车

    1984年11月15日,第一批长安牌SC112微型厢式货车和SC110微型载货汽车正式下线,这也标志着长安厂正式从一家军工企业正式转型为民用车生产企业。也就在那个时期,全国各地以铃木Carry为原型仿制的国产厢式货车如雨后春笋般的爆发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昌河飞机制造厂,哈尔滨飞机制造厂,柳州五菱和吉林轻型车厂,大家对此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火遍全国的“微面”出租车了。

    1984年,第一批长安牌微型载重汽车下线出厂

    与此同时,同在重庆的江陵机器厂也开始仿制汽油发动机,截止到1988年底,江陵厂经过4年的努力,发动机年产量已突破一万台大关,这为日后长安汽车有限公司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年江陵机器厂的内部报纸

    前期技术合作取得的成功促使长安厂和铃木公司的合作得以进一步加深,1993年6月8日,中日两国三方合资的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中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占51%股份,日本铃木株式会社拥有39%股份,铃木(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持有10%股份,第一期建设投资总额17000万美元,注册资本5998万美元。长安铃木成为了国内第一个中日合资的汽车生产企业,相比于规模体量更大的丰田、本田和日产,反倒是不起眼的铃木抢占了先机。1995年1月1日,长江厂和江陵厂整合二者汽车制造和发动机制造的专长,合并成立了现在的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长安铃木成立

    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

    讲完了长安汽车的故事,转过来再看看铃木公司,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汽车品牌之一的铃木公司由铃木道雄创立于1920年,公司的发展轨迹和丰田汽车公司很类似,都是从纺织工业起步,逐步发展到汽车制造。1952年铃木公司开始生产摩托车,1955年开始生产汽车,而且产品多以符合日本国内法规和用车习惯的微型车K-Car为主,这刚好与80年代我国对于低端载客/载货车辆的巨大需求相吻合,客观上促成了铃木公司第一个来到中国合资建厂。

    Michio Suzuki 铃木道雄

    1955年微型车Suzulight(二冲程360cc)首次亮相

    长安厂最初购买用于测绘仿制的车型是铃木公司1961年推出的满足K-Car规范的微型货车——Carry的第七代产品,而本文的主角奥拓则是铃木公司在1979年推出的同样满足K-Car要求的微车Alto。我们先来看看铃木Alto的发展:

    第一代Alto:

    第一代Alto代号SS30V/40V,于1979年5月登陆日本市场,是一台两门掀背的微型车,后排座椅可折叠。受限于K-Car的法规要求,第一代Alto只搭载了一台0.539L排量的二冲程三缸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仅有21kW。不过上市后凭借低廉的售价还是收获了很多关注,甚至在产品最初上市的几年里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如此小的车上铃木还推出了四轮驱动的版本。1981年铃木Alto增加了一款0.543L排量的四冲程三缸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保持不变,最大扭矩从52Nm降至41Nm。

    第一代Alto

    第一代Alto也成功的打入了国际市场,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基斯坦等国家都有不错的表现,在出口的车型上还增加了一款排量为0.796L的三缸汽油发动机作为动力。

    第一代Alto

    • 第一代Alto车辆参数:

    车长:3,195mm

    车高:1,335mm

    车宽:1,395mm

    轴距:2,150mm

    第一代Alto

    第二代Alto:

    1984年第二代Alto上市,在动力方面沿用了上代车型上使用的0.543L排量的四冲程三缸汽油发动机,随后铃木在这款发动机的基础上加上了涡轮增压器并且于1985年推出了高性能的“Works”高性能版本的车型,这款增压发动机的最大功率提升至了47kW,外观上最明显的差异便是发动机盖上增加的进气口和后扰流板。

    第二代Alto

    Works版本

    同时在这代车型上铃木还新增加了5门版的车型和一款主要用于出口车型上使用的更大排量(0.796L)的三缸发动机,并且可以匹配2速或3速自动变速箱。

    5门版本

    Works版本上的涡轮增压发动机

    • 第二代Alto车辆参数:

    车长:3,195mm

    车高:1,400-1,435mm

    车宽:1,395mm

    轴距:2,175mm

    整备质量:540-630kg

    我们国内消费者最为熟悉的长安铃木奥拓就是以第二代Alto为原型进行国产的,不过奥拓车型的引入早在长安和铃木成立合资公司前便已经开始了。1992年在兵器总公司的统一安排下,国内共有四家企业可以开始通过技术引进的方式生产组装铃木Alto, 这四家企业分别是:重庆长安、吉林江北、湘潭江南、西安秦川。在这几家企业中吉林江北长期亏损最终停产关闭;湘潭江南后来被众泰汽车重组并生产过一段时间的江南奥拓,并凭借1.88万元的超低价格收获了一波关注度;西安秦川曾经也生产过一批奥拓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出了秦川福莱尔最终变为了如今的比亚迪,只有长安厂凭借此前微车的生产基础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

    江南奥拓

    秦川奥拓

    秦川在奥拓基础上开发的福莱尔,凭借低价热销了一阵

    长安铃木合资公司正式成立后,国产奥拓成为了第一个国产化的车型。动力方面采用了铃木在出口版上使用的0.796L三缸发动机,这款代号为F8B的发动机采用了单顶置凸轮轴,单缸2气门设计,最大功率26.5kW,最大扭矩60.5Nm,从数据上看动力输出乏善可陈,不过好在奥拓自身的整备质量也仅为670公斤,日常代步倒也可以应付,而配合四速手动变速箱油耗可以低至百公里5L左右,经济型还是非常出色的。

    国产奥拓生产线

    • 国产奥拓基本参数:

    车长:3,200mm(快乐王子)3,300mm(都市贝贝)

    车宽:1,405mm

    车高:1,440mm

    轴距:2,175mm

    最高时速:120km/h

    40km/h等速油耗:≤4L/100km

    油箱容积:30L

    F8B化油器发动机

    国产奥拓主要分为了前期生产的SC7080系列车型和后期生产的SC7081以及SC7082系列车型。这其中早期的7080系列采用了原版的方形仪表台并且中控台面积较小,后期的7081和7082系列采用的是弧形仪表台和新造型的中控台。7080系列中又根据配置细分了7080A、7080B、7080D、7080E、7080F等几款车型;7081系列又分为了7081基本型,7081A(都市贝贝)、7080B(小王子)、7080C(快乐王子)。

    早期的SC7080内饰

    改款后的SC7081内饰

    以常见的后期型号SC7081系列为例,四款车的配置从低到高:

    • SC7081基本型无前雾灯、方形后雾灯、钢制轮毂、黑色后视镜、黑色防擦条、两声道喇叭等;

    SC7081基本型

    • SC7081A都市贝贝在基本型的基础上增加了铝合金轮毂、银色的前保险杠和侧围(侧围上还有都市贝贝的文字标识)、黑色车顶行李架、后排座椅头枕等;

    SC7081A都市贝贝

    无转速表的仪表台

    • SC7081B小王子在都市贝贝的基础上增加了圆形前雾灯、圆形后雾灯、车身同色后视镜、银色行李架、后牌照框的位置从尾门上移到了后保险杠上、前门电动窗、三声道喇叭、独立转速表等;

    SC7081B小王子

    高配车型带转速表的仪表台

    • SC7081C快乐王子在小王子的基础上增加了发动机盖进气口、后扰流板、四门电动窗、主驾驶座椅腰部调节、副驾驶正面气囊等。

    SC7081C快乐王子

    奥拓上市后,凭借较低的售价迅速打响了私家车市场,而在出租车行业中也开始被各家出租车公司大批量采购,在长安铃木的老家重庆,“拓儿车”成为了随处可见的城市一景。进入21世纪后,长安铃木奥拓的价格进一步降低到了5万元以内,基本型的价格只需要3万元出头,真正成为了一台居家代步买菜车的不二之选。也正是因为价格便宜,买台二手奥拓改装的年轻人也不少。

    重庆奥拓出租车——重庆人喊的“拓儿车”

    2008年,长安铃木国产奥拓正式停产,其中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微型车的市场逐渐萎缩,另外的因素是由于升级旧奥拓满足新的法规及排放要求的成本过高,不过国产新一代的奥拓已经蓄势待发了,2009年上市的国产新奥拓的原型车就是铃木第7代奥拓。

    快乐王子,发动机舱盖的进气装饰和后扰流板是最明显的特征

    篇幅有限,长安铃木奥拓的故事还远未结束,下文会继续分享。

    更新下奥拓的下篇文章链接:

    合资品牌40年——伴你成长的那些车(10):长安铃木奥拓(下)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抖音同名账号分享更多汽车故事。

    .万次阅读
    16评论
    27赞同
    收藏
    分享
    16评论
    27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