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研报 | 半固态电池悄然上量,中国公司再占先机

    观山车局头像观山车局头像
    观山车局01-05

    半固态电池已开始量产,迈出产业化的第一步。


    文 | 新汽车研究所

    2023年12月11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11月动力电池装车量数据。与新能源汽车上月创纪录地实现超100万辆的销量相对应,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也同步高速增长。联盟的统计显示,动力电池2023年11月装车量达44.9GWh,同比增长31.0%;2023年1-11月,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339.7GWh, 累计同比增长31.4%。

    在近45GWh的装机量中,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贡献了0.41GWh,占比不及总量的1%,比例虽然微乎其微,却值得特别关注。因为这家公司的产品均为半固态动力电池,单月0.41GWh的装机量意味着,半固态电池已开始量产,迈出产业化的第一步。

    来源:新汽车研究所

    何为固态电池?

    当前主流的锂离子电池使用的电解液为液态有机溶剂,且大都为高易燃物质,容易发生起火、自燃和爆炸等事故。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案之一,是使用固态电解质代替隔膜与电解液,开发量产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由于不使用隔膜与电解液,其电芯中可供储能的空间加大了,能量密度也将相应地提高。开发中的固态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目前已接近400Wh/kg,有望突破500Wh/kg,远高于三元锂离子电池350Wh/kg的能量密度天花板。

    虽然固态电池的安全性能与能量密度优于液态锂离子电池,但其产业化面临3个“拦路虎”:

    (1)成本居高,经济性差;

    (2)高电导率和良好加工性能难以兼顾;

    (3)固态电解质与电极材料之间界面接触差。

    为解决上述问题,半固态电池,作为从液态锂离子电池向固态电池的过渡方案,应运而生。它是混合固液锂电池,其电芯中既有固态电解质,又有液态电解质,其中电解液的含量占比为5~10%。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路线

    资料来源:中科院物理所

    半固态电池有3大优点

    从当前产业实践看,半固态电池虽然是过渡方案,但其兼具固态电池和传统锂离子电池的优点,还有一个产业链构成非常重要的优势。

    技术方面,它和固态电池有着同样的工作原理,因而也同时拥有固态电池所具备的安全性好、能量密度高、灵活性好、循环寿命更长、工作温度范围宽、耐挤压震动等优点。

    成本方面,它又具备和传统锂离子电池一样的低成本。据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此前披露的数据,半固态电池电芯的BOM成本为0.5729元/Wh,而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电芯BOM成本为0.5766元/Wh。不仅如此,半固态电池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生产线具有极高的兼容性,可大大减少设备投入。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日韩企业拥有大量固态电池专利,在硫化物固态电池领域处于垄断地位。而且,固态电池有若干技术难点尚未克服,量产难度很大。国内企业开发的半固态电池以氧化物半固态电池为主,可较好绕过专利壁垒;还可借助传统锂离子电池的产业链,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半固态电池正加速发展

    新汽车研究所汇总整理了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发布的相关信息,信息显示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整车企业近年来在积极开发半固态动力电池,产业化取得显著进展。

    国轩高科:开发出单体能量密度为360 Wh/kg的半固态电池,配套车型的电池包电量达160度。同时,公司还开发出400 Wh/kg电池的原型样品。

    卫蓝科技:已为蔚来ET7(图片|配置|询价)提供半固态电池电芯,150度电的电池包的能量密度为360 Wh/kg。

    赣锋锂业:为东风风神E70、岚图追光提供半固态电池。

    亿纬锂能:半固态电池已完成设计定型。

    孚能科技: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顺利量产,搭载在大运集团的远航Y6上。

    蜂巢能源:自主研发的“果冻电池”符合半固态电池的标准,并已投产使用。

    长安汽车:半固态电池已经进入工程化研发阶段,计划在2030年推出液态、半固态、固态等8款自研电芯,形成 50-80GWh 的电池产能。

    跨国公司也在布局半固态电池的开发与应用,奔驰与大众发布的信息显示,他们将在2024-2026年间使用半固态电池。前者的供应商为Factorial Energy,后者为Quantum Scape,这两家都是美国的固态电池初创企业。

    .万次阅读
    61评论
    6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