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李斌痛下决心,蔚来自斩一刀

    木子财科头像木子财科头像
    木子财科2023-11-07

    一封全员信,裁员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今年4月,上海车展开幕前夕,李斌“戏”称,如果接下来每个月销量还是1万辆的话,自己就得和秦力洪找工作去了。

    而如今,月销破万,找工作的将是被裁员的员工。

    蔚来,一夜入冬

    “公司将减少10%左右的岗位,具体调整会在11月完成。”

    据蔚来财报数据,截至2022年底,蔚来共有员工26763名。以10%的比例来计算,蔚来此次裁员或不低于——2600人

    如此大面积的裁员,正如信中所说,是“不得不做的艰难决定”。

    今年10月,蔚来交付新车1.61万辆,同比增长59.8%。而同时期,理想4.04万辆,小鹏也破了2万大关。就连零跑,也实现了1.8万辆的销量。

    造车新势力的老大哥,正在掉队

    经历4月、5月降至冰点的销量,坚持“不降价”的蔚来,在6月宣布全系新车降价3万元。

    于是,7月、8月,蔚来凭借“月销2万辆”上演了一波强势归来。

    然而,产品更迭把控失误,缺乏爆款车型支撑,终是后继无力。

    今年前10个月,蔚来共交付新车12.6万辆,刚过年度交付目标(24.5万辆)的一半。

    销售疲软也就算了,第二季度毛利率1.0%,净亏损60.56亿元,创季度新高。

    今年上半年,净亏损109.26亿元,同比增长139.1%。半年亏损百亿,蔚来一跃成为国内亏损最高的车企

    再有钱也架不住这么造啊。

    更遑论中国车市内卷成风。卷价格、卷配置、卷技术、卷“后台”……新旧势力均来势凶猛。

    比亚迪、特斯拉遥遥领先,理想扭亏实现自我造血,大众50亿入股小鹏,零跑获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百亿战投,问界在华为的加持下一路狂飙,岚图、极氪背后传统厂商带来的成本优势……

    如此局面下,蔚来想要拿到下半场的入场券,第一要务就是活下去。

    于是,李斌痛下决心,蔚来自斩一刀

    活下来这件事,蔚来是有经验的。

    2018年9月,蔚来汽车正式登陆纽交所。这是继特斯拉后时隔八年,首家在美IPO的大型电动汽车制造商,于是蔚来有了“中国电动车赴美上市第一股”的美称。

    然而次年,蔚来便迎来至暗时刻。

    这一年,蔚来常驻热搜。补贴缩水、ES8自燃召回、股价暴跌、数次裁员、年亏百亿……负面消息如雪花纷飞,坐等蔚来破产的不在少数。

    以至于,李斌成了“2019年最惨的人”

    但蔚来挺过来了。

    2020年,新能源汽车赛道火到“失控”,蔚来乘风而起。股价狂飙、月销过万、亏损缩减……

    这一年,蔚来以4.3万台的年销量,将“蔚小理”的名头坐得实实的。

    然而,这个造车新势力中最早实现量产交付、月销最先过万的玩家,掉队的速度也快。

    2021年,蔚来开足马力,年销量9.14万台,仅次于小鹏,成了造车新势力“老二”

    2022年,蔚来糟心事是一件又一件。

    ET7交付后,质量问题频发。车主提车,没出交付中心,车就趴窝无法启动;

    车辆测试,两名试车员死亡。蔚来表示,意外事故,非车辆问题;

    数十万用户数据被窃取,遭境外黑客千万巨额勒索……

    一圈下来,蔚来的形象和口碑是一落千丈。

    这一年,理想、蔚来、小鹏分别卖出13.3万辆、12.2万辆、12.1万辆。你追我管,称得上平分秋色。

    但新势力第二梯队杀上来了。哪吒以15.2万台的年销量问鼎王座,零跑汽车也卖出11.12万台。

    总而言之,车市已成红海

    能活到2023年的造车新势力,谁没有两把刷子。

    蔚来也有——极致服务。

    蔚来有个别称,汽车界的“海底捞”。能上门理发、替顾客照顾猫,甚至还能定制婚车,接亲送客,引导宾客都能干……

    于是,蔚来客户黏性之高,死忠粉之多,称不上前无古人,但说行业数一数二也不为过。

    但一个车企,光有服务是不够的。当产品力不足时,弊端将完全显现。

    蔚来玩得的是小众的换电模式,持续布局换电站网点;坚持技术全栈,做汽车的同时,自研操作系统、芯片、电池,乃至手机;出海,扩展欧洲市场,收购澳洲锂矿……

    层层堆叠之下,蔚来颇有底蕴,高端形象树立得相当成功。成交价30万以上纯电市场,40%以上的市场份额。

    但,这些都烧钱。

    且蔚来还计划推出两个经济型电动汽车品牌——阿尔卑斯、萤火虫。又是“花钱”的活计。

    摊子铺得大了,人员需求就多了。蔚来2022年大力招聘,到年底,员工2.68万名,当年员工薪酬112亿元。

    而小鹏,员工1.58万名。理想,1.94万名。

    人员冗杂、业务重复、组织臃肿的问题,李斌早有意识。年初的全员信中便提出精简团队。

    如今,裁员求生,降本增效反而是好事。

    但仅裁员是不够的,砍掉旁枝末节,收缩战线、聚焦主业对蔚来或许更加重要。

    万次阅读
    57评论
    13赞同
    收藏
    分享
    57评论
    13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