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激光雷达,国内迎来量产高峰!

    亚洲新能源汽车网头像亚洲新能源汽车网头像
    亚洲新能源汽车网2023-10-17

    带着1颗激光雷达的腾势N7、3颗激光雷达的比亚迪仰望U8豪华版、20万以内唯一携带激光雷达的睿蓝7、新款问界M7,这些在下半年登场的两款热门车型,都把光雷达当成自己的卖点。

    国内激光雷达迎来“量产交付”

    随着国内智能驾驶的发展,特别是高速/城区NOA驶入“快车道”,激光雷达上车量大幅提升。

    根据今年1-8月激光雷达标配搭载交付车型均价仍高达45.47万元,相比于NOA(可以用替代方案)而言,下探动力并不足。

    预计未来2-3年,国内激光雷达仍将保持波动上升态势,到2025年安装量有望突破60万台。

    2022-2023年国内激光雷达月度安装量 (颗)

    来源:佐思汽研《2023年汽车激光雷达产业研究报告》


    蔚小理是国内激光雷达上车的积极推动者,陆续落地多款车型,如蔚来ET5、ET7、ES7、ES8、ES6;理想L9、L8和小鹏P5、G9、G6等。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内国内将有20+款新车型搭载激光雷达上市;2024年后,宝马、奔驰、沃尔沃等外资品牌也将加入到激光雷达上车潮中。



    经过市场多轮洗牌,如今本土激光雷达供应商率先崛起,代表企业有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图达通、大疆览沃、华为、北醒、万集科技等。

    根据统计,2023年1-7月,国内乘用车前装市场TOP5激光雷达企业均来自本土,其中禾赛位居榜首,市占率在45%以上;其次是图达通,主要服务蔚来系车型,市占率达到25.0%。


    2013年1-7月国内激光雷达市场竞争格局

    (按标配激光雷达安装量计算)

    来源:佐思汽研《2023年汽车激光雷达产业研究报告》

    激光雷达,未来自动驾驶的标配?

    目前,自动驾驶领域主要使用三种传感器技术,其中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这三种传感器各有其优点和应用领域,我们将探讨它们的特点以及它们在自动驾驶中的地位。

    1. 摄像头

    摄像头是一种常见的传感器,其受到了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青睐。摄像头使用可见光来捕捉图像,具有成本较低、易于集成和维护的优势。由于摄像头具备良好的视觉感知能力,它们在许多自动驾驶应用中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识别道路标志、车辆和行人等方面。

    2. 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是一种高精度的传感器,利用激光束来测量物体的距离和形状。它具有高分辨率、出色的抗干扰能力,以及在复杂环境中的稳定性。激光雷达在夜间或恶劣光照条件下表现出色,因此在自动驾驶中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构建三维环境地图和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中。

    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测量其返回时间来计算物体的距离,然后根据反射波谱、频率和相位等信息来绘制物体的三维结构。它已经成为L4级及以上自动驾驶的核心配置之一。

    不过,激光雷达的成本相对较高,通常每颗成本可高达1万元,这使得它不适合用于低成本车型。

    3. 毫米波雷达

    毫米波雷达是一种价格相对较低的传感器,它使用毫米波信号来探测物体。这种雷达在成本和性能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因此在自动驾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毫米波雷达技术不断进步,实现了4D感知,提高了性能。

    通过先进的算法和信号处理,毫米波雷达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的目标检测,因此逐渐取代了一些传统激光雷达的应用。此外,它的成本较低,约在千元左右,使其成为许多车型的首选。

    写在最后

    总结来看,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领域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特别是在夜间和复杂环境中。然而,毫米波雷达在成本和性能方面的平衡,以及不断改进的技术,使其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有力竞争者。

    无论如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驾驶的未来将会受益于多种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以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