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锐评】汽车政策现巨大转向苗头

    管老师头像管老师头像
    管老师2023-09-06

    对燃油车的态度从欲加之罪转变为鼓励,这令人瞠目结舌的政策变化,既出乎预料,又在情理之中。

    电动车增速下降、电动车和燃油车是互补关系,不存在电动车取代燃油车。这三个结论来自近日闭幕的天津泰达论坛。而此前业界普遍反映干电动车赔钱,以及全行业利润快速下降的严峻现实让专家和官员们猛醒,再持续打压燃油车,中国汽车面临着全行业崩盘的危险。因此可见,对电动车的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在近日多部门联合签发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下称《方案》)的“三、工作举措”中专门写到:“(二)稳定燃油汽车消费。各地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鼓励实施汽车限购地区在2022年购车指标基础上增加一定数量购车指标,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尽管该条“举措”对个别地区的限行限购政策几乎完全无效,但这句话的意义远大于地方政府真的放出多少指标,因为这代表着政策方向发生了转变。

    相比之下,《方案》“三、工作举措”中的 “(一)支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落实好现有新能源汽车车船税、车辆购置税等优惠政策,抓好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工作,积极扩大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比例。”现在消费者中已经出现了谈电(电动车)色变的问题,其原因在于,电动车自燃、爆燃已经不是新闻了,今年下半年充电电费大幅上涨降低了电动车在使用环节对燃油车的优势,而保费、维修费用远高于燃油车,二手车保值率远低于燃油车,加之个别企业在电动车“终身免费维护”条款上玩文字游戏,这让公众认清了电动车给自己带来的包括生命和财产在内的潜在威胁,从而让电动车口碑持续恶化。在日益恶化的电动车消费环境中,怎么能让人鼓足勇气去买电动车呢?这条“举措”看上去更像面子工程。相比之下,稳定燃油车消费则显得更具现实意义。当然,对个别宣传禁售燃油车的人而言,这无异于国家已经举起了断其财路的利剑。

    《方案》所要达成的目标——“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270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90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0%;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左右。2024年,汽车行业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产业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表面看,在电动车给行业带来巨大亏损的情况下有关部门还在提供政策支持,实际上目标增幅已经大幅下调至30%,或者说对增长的信心已然大减。由于厂家失去了推电动车的动力,消费者失去了购买欲,因此下调对新能源汽车的预期当属正常。

    更深刻的变化在于,《方案》“三、工作举措”中的“(三)推动汽车出口提质增效” 中写到:“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全产业链低碳发展合作,推动形成互相认可的碳排放、碳足迹核算体系,为汽车企业海外发展创造更好环境。”尽管这段文字写在了该条的最后,但其力度仍然具有爆炸性,如果真的开展“推动形成互相认可的碳排放、碳足迹核算体系”,那么电动车节能、环保、减碳这套“皇帝的新衣”将立刻被“圣上”发现,彼时那些指鹿为马的人当如何下场还是小事,对“双积分制”如何评价?跟“碳排放、碳足迹核算体系”是什么关系?耗资巨大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给中国带来的是弯道超车,还是弯道翻车?显然,有关部门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正日益务实起来,行业发展的内涵正在悄然变化之中。

    .万次阅读
    38评论
    17赞同
    收藏
    分享
    38评论
    17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