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年轻人的第一台Hyper Car!竟然不是小米汽车!

    黑马有车头像黑马有车头像
    黑马有车2023-06-16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这是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于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对自家汽车动力电池成本过高的自嘲。



    这位董事长认为,既然动力电池成本占比过高,已经达到了60%,那为什么不自己做呢?于是广汽大手一挥,斥资近200亿投放能源、电驱、电池产业链布局,为埃安的全栈化自研铺路。


    要知道,即使是财大气粗到处“买买买”的吉利,也没有铺设自己的动力电池产线。埃安到底何德何能,让广汽爸爸剁手?


    闷声发大财


    说起国内新能源一哥,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比亚迪。诚然,比亚迪单月销量综合20万台的成绩确实让友商望尘莫及。但在纯电车型的细分市场上,埃安说自己是第四,就没人敢说第三。


    今年5月,埃安的销量达到了45003辆。其中,Aion S(图片|配置|询价)的销量为25233,仅次于Model Y、海豚和元Plus EV。Aion Y的销量为19306,紧随其后。



    此外,埃安不仅销量高,关键还增速快啊。5月销量环比增长10%,同比增长直接干到114%。如果纵观1-5月总榜,埃安的同比增量是仅次于理想的存在,甚至超越了一哥比亚迪。



    基于对自家产品的自信,埃安总经理古惠南透露,埃安2023年目标是保50万辆,冲60万辆;到2030年产销突破150万辆。另外,埃安预计在2023年年底或2024年初IPO上市。


    说到150万辆,丰田其实也有同样的小目标。丰田的愿景是,到2026年在全球卖出150万台纯电车。然而,相比之下,2022年丰田全球纯电车的销量是2.45万台,差不多是Aion S一个月的销量。



    这叫什么?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销量势头之猛也直接反映到了埃安的财报上。广东联合产权交易中心官网信息显示,2019年至2021年,广汽埃安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2.34亿元、76.10亿元和172.65亿元;同期,资产总额分别为25.51亿元、30.44亿元、178.89亿元。


    然而,埃安的净利润账面数据就没这么好看了。公司同期净利润分别为-6.21亿元、-6.88亿元、-13.89亿元,“负”得流油。


    为什么卖得越来越好,亏得却越来越多呢?


    全栈自研


    拒绝给宁德时代打工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就好像你可以拒绝给公司打工,但你必须找个办法来自己挣钱。电动车没有电池,跟人没有饭吃,没什么区别。


    2019年Aion S投产时,广汽并没有将其和自家燃油车在同一生产线生产,而是为了这碟醋专门包了一盘饺子——建设了埃安第一工厂。当时,埃安还只是一个车型名字,投产的Aion S尾标是“广汽新能源”。但为了集团的一款全新纯电车单独开辟一座工厂,可见广汽对新能源的重视。


    2020年末,由于埃安车型市场占比快速攀升,广汽将埃安独立为“广汽埃安”品牌,并将“广汽新能源”变更为“广汽埃安新能源”。


    这名字一改,投入的资源也越来越多。2022年2月,广汽埃安就开始试水动力电池制造。同年,广汽埃安陆续布局补能、电驱、电控自研,然后直接烧了109亿来实现动力电池自供应,可谓是下了血本。



    如此一来,广汽成了继比亚迪之后,第二个能够全栈自研自产整车的主机厂。

    不过在专利储备方面,广汽就没有这么猛了。2022年广汽集团发明专利授权量仅为389份,在传统整车集团中几乎是垫底水平。



    产品线方面,埃安也显得不太成熟。相比友商动辄十几款纯电车型一同销售,埃安在售的车型仅有4款,而且低端的Aion S、Aion Y占据了品牌99%的销量。况且谈起埃安,公众对其的认知就是“网约车”。如何改变公众认知是埃安当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从网约车到Hyper Car


    5月5日,想要入行网约车的意向司机发现,一觉睡醒变天了。三亚市交通运输局在半夜突然一纸通告宣布停发网约车证。而在此之前,珠海、济南、遂宁等城市都已经发布了行业预警。



    这说明,网约车市场已经饱和了。这波风潮一定会蔓延到全国各个城市,到那时,市场不再需要购入新的车源用作网约车。


    然而,埃安的销量大头都流入了B端市场。根据上险量数据,Aion S在2020-2021H1的租赁比例为60%-70%;2021年7月后,Aion S的私家车客户比例才由27%提升至54%,而这意味着埃安近几年的高速增长,与B端需求密切相关。


    B端需求放缓,甚至暂停,让埃安不得不寻求转型保增速的道路。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为自家的高端产品线独立出一个子品牌——Hyper昊铂。



    发布会当天,埃安推出了当家门面产品Hyper SSR,以及走量的轿跑车型Hyper GT。前者是国内市场上能够上路的唯一一款量产电动超跑,埃安想用它来抬高自己的品牌形象,同时对外秀一下全栈自研的肌肉。


    后者作为一款5座4门纯电轿车,预售价为21.99-33.99万,多少有点想从汉EV、海豹和极氪001等一众国产中高端纯电轿车中抢蛋糕的意思。



    不过埃安必须认清一点,并不是发布了高端的产品,消费者就会认为它是高端品牌。埃安产品线中的中高端纯电SUV,Aion V和Aion LX,上个月销量加起来都没有丰田bZ4x卖得多。Aion LX即便给出了同样6万元的优惠,但月销47台,还不及bZ4x的零头。


    此外,广汽也没有高端品牌的成功运营经验。广汽合资的广汽讴歌、广汽菲克都早已破产退市,虽然破产的主要原因可能不在广汽,但这导致广汽无法像吉利那样,从沃尔沃的运营中获取经验来反哺自己的高端品牌。广汽必须尽早探索出一条适合昊铂的运营方式,为昊铂开个好头,不然高端化转型可能会淹没在竞争激烈的整车市场中。


    所幸,从黑马的体验来看,Hyper GT本身产品力非常有诚意。


    整车做工用料都很舍得下本,座舱内跟人体能直接接触的地方基本上全都是软包。Hyper GT还为仪表台用上了打孔软包,同级别独一无二。



    动态表现也有惊喜,很精致很运动。电门和刹车的线性程度极佳,乘坐感媲美高端燃油车的平顺。转向手感也很紧绷、很运动,基本上就是指哪打哪的水平,操控感比小鹏P7i还要强。虽然全系只有后驱单电机,但功率很足,一脚电门下去,推背感很GT,很Hyper Car。



    写在最后


    直到目前为止,埃安的发展还算健康,车型销量中私家车的占比其实一直在稳步上升。埃安同时意识到了自家车型在二三十万的市场销量难以有本质性改观,于是及时止损,开了个小号重新练级。


    如果埃安和昊铂两个“号”都能被练出来,有持续稳定的增长,虽说不至于反超比亚迪,但在新能源赛道上多少能跟吉利扳扳手腕。


    说句投巧的话,已经错过了比亚迪股票的低点,要不要考虑一下广汽呢?

    .万次阅读
    57评论
    37赞同
    收藏
    分享
    57评论
    37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