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换掉集度CMO是集度的唯一出路

    杨咏诗CherryYang头像杨咏诗CherryYang头像
    杨咏诗CherryYang2022-12-20

    作为长期混迹于新能源汽车及汽车行业圈的媒体工作人员,经常关注新势力的新动态,可是最近偶然间发现的集度汽车的一个帖子可谓是惊掉笔者的下巴,一直以为新势力从蔚、小、理以来逐渐奠定体系、方法论的基础,前有蔚来玩出用户运营的新高度,为后来者源源不断地输送了人才,后有极氪以“820A免费升级8155”之举引得老车主的满堂喝彩,可没想到,偏有漏网之鱼行走在刀剑之上,颇有玩火的韵味。

    事情可以回溯到2022年12月12日,集度官方发布了一文《【隔空投送】CEO与首席体验官群聊记录.doc》,内容讲的是集度借门店开业之时CEO与探月限定版首席体验官之间的对话,内容题材也没问题,各家车企也会经常采用这种形式加强与用户关系的维护,但是细心往评论区看,这简直就是一颗定时炸弹,原文评论截图如下:


    这位昵称为“Tony 杨振”的键盘侠打出一句“昨天第一次开了一把 很酷”的字眼,然后紧接着就有用户朋友继续追问刨出该键盘侠是内部人员的嫌疑,这种敏感度看来之前是对他略有接触或者在某些活动私下碰过面吧,说实话,小编只是记得集度CEO叫夏一平,其他的负责人统统不认识,但是网友都直接点出来,小编顺势去手动百度查一查:

    果然,这位昵称为“Tony 杨振”的就是集度汽车用户发展负责人,小编也算在汽车圈混迹多年,对于这个名字完全是陌生的,再细查看看:

    百度百科的最新履历居然没有更新到集度这一条(估计是这位Tony Yang在前一家公司特赞的时候多买了一条自己个人介绍的百科),但是追溯其之前的工作经历,看上去也是相当光鲜,在中国快消品发展最好的时候就职百事、宝洁,在BAT发展势头最猛的时候又转向阿里,感觉这一切都顺理成章,但是集度聘请的CMO居然没有干过汽车行业,在汽车行业的经验几乎为零,这在车企极为罕见。

    这时候有读者可能不干了,行业之间跳槽不是很正常,人家没干过不代表人家不专业对吧,但细抠这位CMO的这句评论“昨天第一次开了一把 很酷”就可以窥探一二:

    1、这句发言极其的欠专业性,为啥呢?汽车新势力已经跑出车辆正式量产交付之前的几个车型形态,分别服务于市场传播活动的不同阶段,按照集度之前公开的2023年下半年交付的这一目标,目前这辆展车仅为“VP车”(可能还有VP1、VP2、VP3),它所提供的仅为静态展示之用,何来这位CMO说的“开了一把”这么一说呢?这样的说辞最起码得等到量产试驾车,而这个时间最起码要等到明年年中,当然,不排除这位CMO已经开过其他工程试装车之后来发表此番论调。

    2、从语言态度来说毫无用户思路和逻辑,我们看到普通用户都是对集度或者车辆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及对于CEO回答的问题做一个call back,唯独这位CMO是“开了一把 很酷”这种姿态,试想我作为一个普通用户,看到你已经开过了还出来炫耀,而我们只能看着而已,这是典型的拉仇恨?如果可以试驾体验,为啥不是先让我们用户先体验,你们厂方领导先试了爽了有什么用?

    不知道集度官方的HR有没有做过背调,这种完全没有市场sense和用户思维的CMO是怎么进入集度招聘体系的?对于人才如此松懈的考核手段,我是不会相信集度会造好车的。

    集度于2021年3月成立,能在今年10月才发布探月限定版,确实吸引了我们这些长期扎根新能源发展的媒体从业人员的关注,但是从10月之后再翻看它的官方微信、官方微博之类,内容实在是乏善可陈,我们都看不下去了,翻来翻去写的还是发布会上面的那个PPT,连解读都谈不上,这位CMO是内容、营销出身,应该是非常擅长此类运作,怎么此次揪出的一个评论就让人感到是如此的业余呢?包装一个又一个品牌事件也好,解读一个又一个产品利益点也好,任何用户视角的内容都可以出呀,官方没有人才了?

    言辞可能稍有激烈,但是纯粹是本着为集度官方着想的角度,好不容易推出一台集百度之大成者的车,不能老顾着抛概念、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用户是用脚投票的,你能抓住一个点你主力攻击,占领用户心智,这才是新势力立足的王道。

    次阅读
    评论
    4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4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