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拥有127年的四大生产商之一的汽车品牌,已被中国市场彻底边缘化

    今日车界头像今日车界头像
    今日车界2022-12-13

    继大发汽车、欧宝、菲亚特、铃木等相继离开中国汽车市场以后,或许将“迎来”另外汽车品牌也即将退出中国市场。时间或许在2023年左右能够决定,它就是是大众集团旗下的捷克汽车品牌斯柯达。

    提起斯柯达或许很多人都不会陌生,斯柯达在一段时间内的销量和走势完全颠覆了很多大众汽车品牌的车主。作为“后来者居上”的一款产品,虽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品牌沉淀,但是刚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惊艳表现或许让斯柯达被收购而后悔不已。

    与传统合资车的走向大差不差,随后销量、口碑都在不断下降,继而在市场份额乃至销量都呈现了断崖式的下滑。以至于斯柯达首席执行官(CEO)克劳斯·泽尔默表示,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因而需要和在中国的合资伙伴上汽集团一起考虑品牌的未来。“如果我们想集中精力,就需要考量所有的情况,然后再做决定。”

    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品牌却是从自行车发家致富

    斯柯达在1895年圣诞却从一家很小的自行车厂开始了自己百年的旅程。1895年圣诞周,机械师VaclavLaurin和商人VaclavKlement开始管理一家自行车厂,这就是有名的L&K公司。当时公司只有7人,从事自行车的生产和维修,以Slavia做商标。1899年,L&K公司开始生产摩托车,成为世界上生产机动车最早的工厂之一。

    1905年,公司转向生产汽车。第一辆汽车Voiturette在1906年的布拉格车展中亮相,当时世界上能生产汽车的公司还寥寥无几,但汽车的巨大利润和发展前景吸引着公司的两位创始人。该车很快出口到欧洲、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汽车工作受到严重的阻碍,并且对应的市场也被重新打乱。

    在经历了一战与二战后,斯柯达才开始慢慢走上正轨。尤其是1946年推出的Popular车型、1954年推出的欧雅及后继弗雷西亚都是经济实用车型的典范。中国曾进口了许多此款车型,而且有些成为L导人用车。并不是大众收购引导进中国市场才有联系,而是早在之前斯柯达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份子。但是,面对现实,斯柯达却未能像集团其他品牌一样生根发芽,而是草草计划退出。

    曾经的辉煌却难掩现阶段的尴尬处境

    在傍上大众集团的大腿后,2005年斯柯达进入了中国汽车市场,生产则由上海大众进行代生产。由于出自大众品牌出自同样的平台,加上中国大众消费者的信赖、低价销量快速攫取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在2016年前后盛行SUV车型以后,斯柯达也是坚定发展方向,从而连续三年的销量突破30万辆的销售。

    短短的三四年光景后,中国汽车市场的下行与国产汽车的进步,作为小众品牌的斯柯达在销量方面却出现了腰斩的境遇。据统计,斯柯达在2019-2021年的销量分别为28.2万辆、17.3万辆、7.12万辆,销量“实现”三连降。基于此,斯柯达加快新车型的发布,而且优惠力度是大众集团所有车型里面降价最高的一款车型,纵然有基于MQB-EVO平台的全新明锐(图片|配置|询价)上市,但是斯柯达的下坡路却没能改变。

    2022年1-10月,斯柯达累计销量为3.8万辆,同比下滑61.32%。其中最为走量的三厢轿车明锐同期销量不足9000辆,或许彻底让大众集团对此完全的失去了信心。作为大众旗下的车型,凭借大众名声与口碑、广告都未能挽救斯柯达这一“降级”品牌。虽然后续完全大众集团与斯柯达双方都否认了“降级”,但是现实或许让斯柯达真正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CEO亲承: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

    斯柯达首席执行官(CEO)克劳斯·泽尔默表示,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因而需要和在中国的合资伙伴上汽集团一起考虑品牌的未来。“如果我们想集中精力,就需要考量所有的情况,然后再做决定。”虽然比较牵强的说法,但是也无形中映射出中国汽车市场不断饱和的状态。除传统燃油汽车的饱和外,新能源汽车的全面发展也是挤占市场的重要表现。

    合资车的时代或许真的一去不复返了,按性能看,合资车与国产汽车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是价格方面合资车是国产汽车的一倍左右。按照外观、可操作性而言,某些国产汽车已经完全与合资车媲美,甚至某些方面能够有所超越,并且在后期的维护保养及实用性方面展现的还是比较强势。

    传统燃油车,尤其是合资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脚步还是比较陈迈。当第一波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火爆”的时候才开始布局,这样不仅使得上市时间不断推迟,更是在同款产品竞争中明显处于落后的状态。当自身产品出来的时候,或许市场早已经淘汰了,更不要说与新型产品进行竞争。或许,这也是很多传统车企未能迟迟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原因。

    纵然中国汽车市场如何变化,优胜劣汰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有些车企也是半死不活的存在,但是苟延残喘的不过是时间问题。可是不管怎样,都不能抹去很多车企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的高光和辉煌表现,只因为以前确实超前过。

    尤其对于合资车而言,传统燃油汽车市场或许不会那么快消失,可是一旦新能源汽车的产地布局及基础设施完善,必然会对燃油汽车带来更为一波大的冲击。届时再优越的豪华燃油汽车也会经不住降价处理,必然次一些的燃油车更会没有了市场份额。

    还是那句话:退出并不意味着离开,而转型也不意味着就一定会淘汰。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