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换装8AT+同级最强动力,北京现代能出的招还有多少?

    车主指南头像车主指南头像
    车主指南2022-11-07

    在2012年,当时正值北京现代品牌成立十周年,这个韩系品牌举办了一场名为《荣耀·十年》的晚会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彼时的他们意气风发,年销量剑指百万辆级别,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屡创新高。

    当时间来到了十年后的2022年,北京现代也迎来了它们的20岁生日,但是与当年“只管庆祝,不谈公事”的大会相比,这次理应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却只能被搞成了一次平平淡淡的新车发布会。


    两台重磅新车改款

    确实,对于目前的北京现代而言,与其浪费本就不富裕的资源去搞一次自娱自乐、自我感动的大会,倒不如抓紧一切机会,争取时间抢救已经岌岌可危的新车销量。于是我们便能看到他们借着品牌20周年庆典的机会,为旗下途胜(图片|配置|询价)L以及菲斯塔(图片|配置|询价)这两款主力车型进行了改款。

    其中途胜L作为一款上市仅一年半的“新车”,这次的改款更像是一次针对中国市场的路线纠正。新车在外观上并没有什么变化,前脸的设计依旧是那么的......一言难尽。

    新车最主要的变化是在机械部分,此前燃油版车型上让不少消费者“一票否决”的七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在改款以后被换成了听上去更高级的8AT变速箱。


    而发动机部分则是继续采用此前的1.5T发动机,最大功率200马力,峰值扭矩253牛·米。虽然从传动效率更高的干式双离合切换到传统AT变速箱,让途胜L的工信部百公里油耗从此前的6.7、6.8L上涨到了7.02L,但是我相信国内的绝大部分消费者对挡位更多、结构更高级的AT版本接受程度应该还是更高的。

    更重要的是,在换装成本更高的8AT以后,途胜L的价格并没有因此而水涨船高,而是依旧维持在16.18-20.78万元的区间,即便是不算日后的终端优惠,与同级别的德日系紧凑型SUV相比,在价格方面的优势还是十分突出的。而对于那些对四驱有需求的客户,途胜L在改款以后依旧提供搭载七速双离合变速箱的四驱车型,而那些对油耗敏感的客户则是选择2.0L混动车型。

    与途胜L“小打小闹”的升级相比,一并发布的新款菲斯塔N-Line似乎要显得更加吸引人眼球。在思域“从良”以后,菲斯塔作为15万价位里少有的合资运动型轿车,自然是牵动着不少年轻消费者的心的。

    在N-Line套件加持之下,新款菲斯塔的外观变得更加凶狠。前脸包围运动感比老款有过之而无不及,LED日间行车灯的位置被挪到了中网的两侧,样式上与高尔夫GTI也有着几分的相像。

    在车尾部分,夸张的后包围、双边四出排气以及唬人的大尾翼同样也能在新款菲斯塔上见到,整体呈现出来的感觉也让人觉得更加“烂仔”了。不过,为了维持其运动化的定位,北京现代并没有像途胜L一样为新款菲斯塔换装8AT变速箱(也是考虑到成本关系),而是继续沿用此前的七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

    而发动机部分则是从之前的1.6T换成了途胜L同款的1.5T发动机,但是取消了此前的低功率车型,全系动力“一视同仁”均为200马力、253牛·米,放眼同价位的合资紧凑型轿车,在动力上依旧是傲视群雄的存在。

    虽然这次这两台车的改款,都作出了比较有针对性的改进,但是考虑到现代品牌目前的市场表现以及各自细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单凭一副变速箱或者大马力也许也很难对整体销量起到根本性的扭转。

    根据统计,今年1-10月,途胜L的累计销量仅为26503辆,排在SUV品类中的第41名,而菲斯塔的数据更是惨不忍睹:今年1-9月累计销量仅为376辆,在9月份更是报出了1辆的销量数据。

    然而这样的市场表现,真的只能怪北京现代自己。在菲斯塔刚刚上市的2019年,这台在当时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车曾全年卖出99404辆新车,是当时现代品牌乃至是整个韩系车的“扛把子”。但是随着自主品牌运动型轿车的入局,以及其在中保研的碰撞测试中“折A柱”的表现,菲斯塔迅速陨落,在后续的2020、2021年分别报出34207辆以及8249辆的销量。

    糟糕的安全性表现,让现代不仅失去了一款潜在的爆款车型,更重要的是对韩系车本就岌岌可危的市场口碑再次造成了严重打击。


    全球第三,败走中国?

    根据今年上半年的销量数据显示,现代集团以329.9万辆的销量成为了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仅仅排在丰田汽车(513.8万辆)以及大众集团(400.6万辆)之后。

    但是与前两者在中国市场呼风唤雨不同,现代集团近年来却似乎一直找不准在这个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的发展节奏。当然,也许你会说这其中有国际关系在“作祟”,但是我认为这并非是根本原因。

    也许是韩国文化向来如此,现代汽车一直以来都习惯于“跟随策略”,通过观察竞争对手以及市场的动向,寻求出手的机会,并利用成本优势实行超越。在十年前的中国家用车市场如此、在如今欧美的代步车市场、第三世界国家廉价车市场也是如此。甚至连紧跟丰田氢能源的脚步,也是这一策略所驱使的做法。

    这种做法在市场技术趋向于稳定的时候并无任何的不妥,甚至不失为一条捷径,但是一旦市场上有新的搅局者出现,或者整体走向开始趋向于未知时,也意味着他们将很难迅速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而恰好,在中国市场两者同时出现了......随着自主品牌的入局,现代走的低价高配路线被自主品牌挤占,在质量口碑不如日系、性价比不如自主品牌的情况下,愿意选择他们的消费者自然越来越少。

    同时,新能源时代的改革浪潮袭来,在前些年紧抱日系大腿,以为氢能源能成为下一个风口的现代,却发现了在中国市场的强势带动之下,电动化居然才是那个真正的风口,而曾经的“大腿”如今却只能凭借着一款款油改电在中国市场的夹缝中求生存,氢能源普及更是无从谈起。

    接连错失两大基本盘的韩系车,如今显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这样的局面显然不是一台途胜L或一台菲斯塔所能够改变的。

    按理说,在文章的末尾我都喜欢为品牌提出一些“班门弄斧”的意见,来展现自己的知识渊博,但是这次我在思量许久以后,却依旧难为北京现代找到任何切实可行的路线。也许这样的难题,真的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该怎么破解了,我只知道的是,如果他们还不作出变革,那恐怕我们将很难等到他们的30周年庆典了......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万次阅读
    42评论
    45赞同
    收藏
    分享
    42评论
    45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