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泊入泊出真无人!体验威马W6 PAVP,用了哪些“黑科技”?

    巢湖威马汽车头像巢湖威马汽车头像
    巢湖威马汽车2022-09-12

    在智驾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自动泊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由于场景比较典型、触发频率较高、用户感知更强,如何在自动泊车上做好做精,成为了诸多主机厂智驾研发上的一大关键。

    造车新势力之一的威马汽车,便是在高阶自动泊车技术上较早布局的车企之一,旗下的W6也是国内首个搭载PAVP(公共停车场无人免学习代客泊车)技术的车型。

    从技术全称可以看出,威马PAVP有三个关键词:公共停车场、无人、免学习。

    该功能由威马和百度Apollo联合打造,域控制器、核心算法及停车场改造等主要由百度Apollo负责。这个功能,可以让车主在进入特定场所(如大型商业中心)时,只需将车开到停车场入口,车主及乘客即可全部下车,车辆可以自动开入停车场并泊入车位。

    近日,笔者在第一时间体验了该车的 “公共停车场无人免学习代客泊车智驾系统(PAVP)Beta 2.0 版”,现在将一些感受和想法分享给大家。

    一、威马PAVP Beta 2.0大致流程

    首先,在支持的停车场入口处,地面上会有一个方形标注区域,车辆行驶至区域前,车机屏幕上会显示实景提示。当车辆驶入区域后,即可停车下人,在手机上启动“高精地图泊车”,同时要经过一道密码验证,防止他人盗用。

    PAVP启动后,车辆会挂挡进入“巡航自动驾驶”状态。在每个停车场内都有一条提前设置好的固定路线,储存在云端,当用户启动PAVP时会快速下载,所以无需学习。

    这时,手机APP会实时显示车辆位置及周边行人、车辆、障碍物等,类似于智能汽车仪表盘上的模拟显示。

    当然,车辆也会通过感知系统时刻监测,如发现行人或障碍物,会主动减速或进行避让。当然车主也可随时监控车辆的行驶状态,必要时可紧急暂停或退出。

    整个行驶过程,将按照下载的预设路线进行,支持跨楼层、多楼层、转弯等。行驶至专用车位附近时,专用车位上的智能地锁会自动落下,随后车辆开始自动倒车泊入,PAVP完成。

    以上是自动泊入的大致流程,可见车主端的操作很简单,只需要启动功能即可离车,足够易用。

    此外,PAVP还可实现无人自动泊出。对于车辆来说,泊出和泊入流程基本类似,只是路线不同:在支持的场所,会有一个固定的上车点,车辆的目的地即这个上车点。

    对于车主来说,当逛完商城或者办完事之后,可以直接前往上车点,随后在手机APP中启动“高精地图泊车”即可实现停车场内的“召唤”。当然,该功能同样需要密码验证。

    二、威马PAVP Beta 2.0车辆表现

    从上面的流程可以看到,整个泊车过程中人是可以离车的,所以车是如何泊入车位的,理论上车主并不需要关心,只要车辆能保证安全即可。

    但如果人在车上,该如何评价W6的巡航自动驾驶水平呢?

    首先速度。为保证安全,该状态下车辆会全程开启双闪,以做提醒。车速最高在7km/h左右,转弯时的速度约3~4km/h,与人类驾驶员相比算是比较慢的,可能会有压车的情况。但这个速度实际上是符合停车场限速的,大部分停车场限速为5km/h。

    行进过程中,车辆加速/制动还是很自然的,在下坡时加速可能会偶感突兀,但整体舒适度很高,可以满足车上有人的自动驾驶情况。

    停车场狭窄,难免会车/超车。而在这一点上,威马W6的表现很不错,系统会提前检测到,并主动避让,会车/超车堪称行云流水,不会走走停停,让驾乘人员产生焦虑。

    行人躲避。在这一点上,由于该功能主要是为完全无人设计的,所以标定比较保守:即便路两侧有行人,并未侵占车道,车辆也会提前减速,甚至刹停,防止行人突然横穿。虽然这种决策可能会影响泊车速度,但从安全和无人的角度考虑,是可以理解的。

    三、威马PAVP Beta 2.0如何实现?

    任何自动驾驶技术,原理上讲都是“定位感知>决策规划>车辆控制”这套基本流程。而威马的PAVP,由于路线固定,则可以看做是在特定场所下的循迹自动驾驶,其功能核心则在于“定位感知”。

    而室内停车场的难点就在于此,由于室内难以接受GPS卫星信号,车辆的GPS基本处于失效状态。同时,由于停车场内重复场景较多,特征点的记录也存在困难。因此,如何在停车场内定位,则是PAVP功能的关键所在。

    以往的做法是,通过改造停车场,利用V2X、视觉识别等技术,实现场内的车辆定位,并实时发送给车辆。很显然,这种做法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来对停车场进行改造,并且需要实现车端&场端的信息互通,难以在不同品牌车型间统一。

    而威马与百度Apollo的解决办法是:将信息收集能力转移到车端,在停车场内增加大量特有标志物,通过车辆的摄像头进行识别,并与云端下载的高精地图进行比对,从而实现场内定位。

    例如,在笔者体验的停车场内,墙壁或立柱上分布有大量的数字MAKER,醒目的底色上印有数字,一个数字对应一个MAKER。在PAVP启动前下载的高精地图及路线中,也含有数字MAKER的位置信息。因此,只要车辆的摄像头能够识别,即可实现场内定位。

    当然,数字MAKER只是定位的一种辅助方式,视觉、IMU等依旧是PAVP功能的主要定位手段。

    实现场内定位之后,剩下的事就好办了——只要按照云端下发的路线,由车上的前视摄像头及环视鱼眼摄像头进行感知,实现循迹、避障、车位/车道线识别等。

    不得不说这种方式还是很巧妙的,把停车场的改造降到了最低限度。

    笔者现场观察,这种数字MAKER实际上就是泡沫板,用胶粘在墙上,成本很低且易于维护,即便有损坏,也是重新打印张贴即可。

    四、威马PAVP Beta 2.0足够完美?

    很显然,Beta 2.0意味着威马PAVP功能仍不是“完全体”。

    例如,目前国内仅北京、上海、成都、深圳四个城市的5个停车场支持该功能,可以体验的场所比较少。

    同时,威马PAVP目前只能停到专属车位内,自动泊出功能也需要在专属车位内启动,而专属车位数量也不多,例如笔者这次体验的北京印象城(翠微店)只有3个专属车位,如果车位已满,会在入场前就提示停车场暂无专属车位,无法启动高精地图泊车。

    但这一点其实不用太过担心,与Apollo技术人员交流后得知,如果日后停车位数量无法满足需求,场端会去申请更多PAVP专属车位,目前该功能为威马W6专属,数量已经足够。

    值得一提的是,PAVP的泊入泊出,需要手机下达命令到车端,如果地库内信号不好、车端接收不到命令,则有可能启动失败。因此,网络状态会对功能启动的成功率有一定影响,但这可以通过在停车场内加装补充基站来解决。

    当然了,你可能会关心:如果泊车失败了怎么办?威马的解决办法是:当有障碍物阻挡且无法绕过时,会有2分钟左右的等待期,期间如果环境允许将继续泊车流程。

    实在不行,就只能车主前去找车了。

    总的来说,威马PAVP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用性,但从目前的适用范围来看,依然是技术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毕竟,真正实现室内停车场无人泊车和召唤的,威马W6是第一个。

    我们不妨期待一下,威马PAVP正式版会有着怎样的表现,以及会有如何丰富的应用场景吧。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