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中国人已经不需要韩国车了?

    车主指南头像车主指南头像
    车主指南2022-09-05

    从年销量超百万辆,到月销稳定在3万辆以下,北京现代只用了6年的时间。

    在这之前没有人能够预料到,曾经如日中天的北京现代,如今竟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大约是进入2015年之后,尽管当时的中国汽车市场依然是增量市场,距离车市寒冬也还有几年的时间,但由于自主品牌的奋力崛起,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变得异常激烈,合资品牌的市占率不断被挤压,向来趾高气扬的合资品牌都不得不放下身段,用更具吸引力的价格和产品巩固市场地位。

    而在众多合资品牌中,受到最大威胁的车企,就是当年以性价比抢占市场并且代表了韩系车的北京现代,它所擅长的高颜值、高配置、低价格的套路已经被自主品牌玩得炉火纯青了。

    也就是说,自主品牌崛起的另一面是北京现代的衰落,北京现代开始走下坡路的迹象,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当然了,如果北京现代仅仅是受到了自主品牌崛起的影响,其实远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而真正加速北京现代,是发生在2016年的萨德事件。在萨德事件的“加速”之下,北京现代乃至整个韩系车的好日子都走到了尽头,那一年也成为了北京现代年销量最后超100万辆的一年。

    换言之,不管自主品牌的崛起势头有多猛,如果当年不是受到萨德事件的影响,北京现代辉煌的日子可能会再长一点,销量规模也不至于在6年时间内就跌至谷底。

    与此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北京现代的没落只是一个缩影,如果放大来看,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都已经被剥削得所剩无几。

    在北京现代今年月销量无法突破3万辆的背后,东风悦达起亚品牌的月销量均低于2万辆,而在疫情影响较大的4、5月份,东风悦达起亚连续两个月销量低于1万辆,怎一个惨字了得。

    不过对于整个韩系车而言,虽然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已经一落千丈,但实际上韩系车在全球市场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就以现代汽车集团为例,今年上半年现代汽车集团总销量达到了329.9万辆,仅次于丰田和大众集团位居车企销量榜的第3名。在中国唯唯诺诺,在全球市场闪闪发光,这直接说明了一点,愈发强大的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已经取代了韩系车的位置,中国市场已经不再需要韩系车了。

    如果韩系车不走出这个困局,恐怕现在就可以开始倒计时退市了。

    一山不能容二虎,无论是北京现代还是整个韩系车,如果想走出被自主品牌吞噬的困局都必须拿出差异化,用自主品牌所不具备的特色抢救自己的市场地位。

    好消息是现代汽车集团的确具备绝大部分自主品牌不具备的元素,运动基因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当国内市场在近两年也兴起了运动车之风,领克03+、长安UNI-V和传祺影豹等车型都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现代汽车应该“死马当活马医”引进N系列性能车。

    然而坏消息是现代汽车似乎没有引进运动车的计划,去年曾在广州车展进行亮相,而且还在赛道举办活动的伊兰特N和昂希诺N,大抵是无望进入国内市场了。

    这或许也是因为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已经失去了自信,不敢冒着亏本风险的做尝试。而起亚作为现代汽车的子品牌,就更别谈能否打破困局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站在2022年,当百年汽车工业大改革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对于韩系车而言在燃油车市场失去信心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更可怕的是电气化时代也没有希望能够抓住机会实现复兴。

    相比早已经准备好弯道超车的中国车企,韩系车在电气化时代不但起步晚,而且进展也比一众中国车企要慢得多。比方说现代汽车首款基于纯电平台打造的电动车——IONIQ 5在去年才正式发布,现如今又因为芯片缺陷问题延迟一年交付。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等到现代IONIQ 5引入国产和上市,恐怕黄花菜都凉了。而可以肯定的是,倘若韩系车在燃油时代已经被自主品牌所取代,那么在电气化时代韩系车在中国市场就更加难翻身了。

    要知道在这场汽车工业大革命中,就连目前市场体量最大的大众和丰田都未必能够笑到最后。

    时至今日,恐怕现代和起亚已经拿不出破釜沉舟的决心,如果悲观点来看,或者在不久的将来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就要和大家告别了,当下整个现代汽车集团目前唯一仍有冲劲的就是旗下的高端品牌——捷尼赛思。

    捷尼赛思重返中国市场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里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豪华车市场,只要在中国市场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就等同于在全球豪华车市场占有了绝对的优势。

    可是冲击高端市场谈何容易啊,中国豪华车市场向来都是BBA铁三角的天下,其他豪华品牌在影响力不敌BBA的情况之下,如果想在这个市场分得一杯羹,就必须拿出更有特点的产品和更丰厚的诚意。

    在产品特色方面,捷尼赛思作为一个以设计推动的品牌的确做到了与众不同这一点,无论是设计、用料和全进口引进的方式都与其他豪华品牌拉开了较大的差距,甚至是颇有超豪华品牌的韵味。但可惜的是对于大部分购买豪华品牌车型的消费者而言,捷尼赛思独特得有些曲高和寡。

    毕竟对时尚有自己的品味和追求,对艺术有一定鉴赏能力,同时还认可捷尼赛思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三个月前我写了一篇文章《被誉为“韩国宾利”的豪车,究竟要卖给谁?》。

    我当时下的定论是,对于已经形成固态化的中国豪华车市场来说,特色鲜明的捷尼赛思等同于一个新鲜事物,在中国市场的结局很有可能是“富人看不上,穷人买不起”。

    在中国市场缺少韩系车品牌忠诚度的捷尼赛思,无疑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培育市场,关键是捷尼赛思的付出不一定能够得到等比例的收益,这才是最令人担心的。

    从现代和起亚的衰落,到捷尼赛思的前途未卜,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眼下整个韩系车体系在中国市场进退两难。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万次阅读
    271评论
    45赞同
    收藏
    分享
    271评论
    45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