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长城销量下滑20%,这不是魏建军的痛,而是整个行业的悲鸣!

    汽车扒一扒car头像汽车扒一扒car头像
    汽车扒一扒car2022-03-09

    有人说长城压力很大了,的确是很大,但这个描述也不是特别准确,因为压力大​的​不仅仅只有长城一家,整个产业都头顶巨大的压力前行。

    我一直坚信短期的波动不能影响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今年2月份长城的确存在销量下滑的情况,相比于去年同期下滑幅度约为两成。

    但即便下滑两成,长城依然在2月份完成了7万余台新车销量。

    ​官方解读销量波动主要是由于产能问题,​博世​在巨大的行业转型过程中遭遇风浪,全球范围内的芯片继续吃紧,同时ESP这种核心部件也遭遇到产能问题,作为全球巨大的份额占有者,其微小的震荡都能对产业造成较大的打击。

    因为博世配件的供需失衡问题,长城多款热销车型无法正常交付。

    芯片问题已经影响了汽车产业一年有余,大量的企业因为芯片问题影响了产能,进而下放到消费者端口被迫提升了消费价格。

    ​“有很多人一听要等直接就不买了,哈弗大狗(图片|配置|询价)、第三代哈弗H6、​神​​兽​影响最大,这些车又是这几年的爆款,也很无奈”,一位本地经销商负责人表示。

    从市场端口分析,其实哈弗最近全新的几款车型市场热度不低,但因为芯片问题限制了产量,进而影响到了新车销量。

    而这个问题不仅仅是长城面临的压力,整个行业都是压力满满,吉利今年2月份销量也稳定在7-8万台量级,多个重磅级企业都受制于芯片产能问题影响,无法顺利、快速交付新车。

    ​芯片问题依然是原材料问题,疫情引起的频繁停工问题导致了原本应该顺畅运营的产业链受到了约束,让整个行业的发展状态陷入短暂的泥潭。

    虽然也有一部分企业能够进行自保,但自保过程也相对艰难,比如说最近行业关注度比较高的比亚迪,虽然芯片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但电池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交付难的问题频频出现。

    而此前与吉利某品牌负责人沟通,多款车型也是无法顺利交付,用户就无法交付问题投诉连连。

    ​最近相关投诉部门接受最多的就是“无法按时交付问题”,这极具戏剧性的一幕短期内也的确难以解决,一方面是非常需要用车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是博世这种巨头在产能上无法跟进,夹在中间最难受的反而是长城、吉利这种企业。

    从市场角度分析,长城、吉利这种企业本身就是面对工薪阶层的百万级企业,企业过去都以“薄利多销”的方式解决更多用户的基本出行问题,保证产品质量、实用性上这些企业​做的​非常出色。

    ​而这些企业一旦出现无法正常交付的问题,在我看来并不是企业竞争力减弱,而是背后的产业群体发生畸变,无法顺利​的​供应芯片最终受伤的是消费市场本身。

    的确,当下的乘用车市场也在遇到新的转型压力,电动化、智能化的压力已经让企业本身肩负压力,曾经服务企业的供应商集团此时又遇见产能下滑的问题,长城、吉利这种保证市场稳定的龙头企业发生震荡,对行业消费者并不是一件好事儿。

    ​而目前想要企业自身解决零配件问题几乎可以说是天方夜谭,企业本身的目的就是制造车辆,完全没有必要涉猎到各行各业中去,任正非曾经表示“并不鼓励自主创新”,用已经有的技术储备​在​进行二次创作才是聪明企业应该做的事情。

    行业生态就是车企、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多方组成的完整生态,各司其职才最为重要,目前供应商出现了问题,后果却让企业埋单,而博世这种巨头也应自我反省。

    万次阅读
    596评论
    233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