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从宋plus DMI“热销”看比亚迪背后的隐忧

    有电更香头像有电更香头像
    有电更香2021-12-11



    下面说的,可能都是一个门外汉的胡乱之言,不当之处,请指正。

    先赘述比亚迪的几个小历史。比亚迪有没有出过爆款,答案是有,当年的f3,月销量曾多次排名全国第一;比亚迪有没有出过技术领先的产品,也有,4.9秒的唐也曾震惊天下。那为什么这些产品后来都一落千丈,包括比亚迪的形象,一直都没有起色,甚至远远落后于吉利、长城甚至后来的长安、广汽以及蔚来、理想一众新势力品牌?窃以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比亚迪目光短浅,只看短期销量,没有挑战高端品牌的勇气。而营销、服务体系的整体落后,更加影响了消费者对比亚迪的形象。

    先说个最典型的反面例子,那就是五菱,销量不可谓不好,宏光和宏光mini常年霸榜,别的SUV如560等也偶有惊人之作(仅限于销量),三四线的市场渠道不可谓不有力,然而五菱的品牌形象呢?是不是依然是一个低端品牌?尽管屡屡想通过宝骏、新宝骏、银标五菱向上突破,但依然举步维艰,为什么?在我看来,一是核心技术没有突破,停留在通用的落后技术层面;二是4S的形象一直停留在卖商用车的阶段,因此始终无法提升消费者对他的印象。最重要的,还是一直沉迷于销量,而制造了低质低价的产品,缺乏真正向上突破的勇气和能力。

    回过头来说比亚迪,我相信王董乃至整个比亚迪公司,目标一定不仅仅是国产品牌,更远大的目标应该是是超越两田,超越国外车企,超越特斯拉。并且,从最近的DMI等技术来看,似乎是找到了突破口。那有了突破口以后,下一步该怎么做,请问比亚迪汽车有过认真的考虑吗?有过认真的行动吗?现在最缺车,等待时间普遍在180天以上的,上海、深圳、杭州、广州,都是限牌城市。我们听说的不供车理由,是优先抢占不限牌城市市场。请问,如果对自己的产品有足够信心,何必要做这种行为?其二,上海是通用大众和特斯拉以及上汽荣威的大本营,广州是两田的大本营,浙江是吉利的大本营,周围人也纷纷热爱BBA或者其他合资品牌,近些年新势力如蔚来小鹏理想和新的极氪零跑也在快速抢占市场,杭州的新能源车销量常年排名全国前4-5位;而深圳更是比亚迪自己的大本营,也是引全国风气之先的城市,甚至具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力。请问比亚迪,有没有做过足够的市场调查,有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来快速抢占这些城市的市场,塑造全新产品的形象?要知道,现在很多城市等待宋 plus DMI的时间缩短到10天,甚至现车供应。而上述几个城市的客户,都在以期盼22款新车来自嘲。请问比亚迪汽车,你们觉得这样的行为对品牌的作用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其次,说些你们在车辆热销以后忙乱的举动,王朝店可以胡乱接宋 plus DMI单,所有4S接单以后都没有及时把订单上传到比亚迪公司,有的甚至拖迟数月,导致你们的信息不明,产销脱节。按照现在混乱的供车表现,要么是故意为之,按照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方式生产车辆,分配车辆信息;要么是完全不知道订单情况,于是胡乱生产,胡乱配车。明明订购顶配车型的订单达到7成以上,可发出的车型却都是低配车型。明明一些店的客户订单已经下达半年甚至更久(现在杭州还有4月的订单没交车),但你们的车却偏偏发给那些已经不需要等待的城市,发给那些刚开张才几十部车的新店。说好的等车3.5个月,结果是把最热心最早订车,等车最久的客户,当做分母吗?你们觉得这样对比亚迪的形象好吗?爱之愈深,责之愈切。如果这些车主等不住,换了别的车型(杭州就有好几个客户换了领克),又或者千辛万苦拿到车,却还出现各种小问题,那你们觉得他们会不会有排山的怒火要发泄?

    再说说比亚迪公司的管理,这也是形象的一部分。王董出来道歉过,可之后有实际的行动吗?说好的订单系统没了,所谓的补贴政策朝三暮四,先是说送四次保养,但限于购车发票在12月31日之前,可眼看着年底快到了,还欠着那么多车,怎么办?超过60天,每天补贴一升油的“感恩油礼”活动,到4S这里各种折扣,有的店甚至说是按照5元的油价进行补贴。虽然没多少钱,可大家看到的是比亚迪的管理能力,从而所体现出来的比亚迪的形象。再说,上述几个城市的等车帝吗,大多已经等过了160天,后续,你们又该怎么办?还有送的贴膜,脚垫,后备箱垫,车友们都在笑称那些都是销售员一刀刀裁出来的。以比亚迪公司的体积和能力,与厂家合作统一定制带有logo保证质量的几块垫子几张车膜随车发送,有多少成本?有多少难度?这难道不是提升企业形象很有效的方法?这不比听任4S将各种不符合标准的垫子车膜胡乱塞给顾客要强一百倍?你们知道有多少车主是宁可扔掉这些脚垫车膜,自己另购的吗?这样的结果,请问是不是比亚迪公司,4S和顾客三方都受损的最不利局面呢?

    再说说车辆上市以后,什么EV受限,低温抖动等等各种“小问题”屡有出现出现。虽然按比例说可能不算大,大家也能理解作为新技术需要磨合的过程。那么作为比亚迪公司,一个追求技术至上的公司,能不能正面站出来对广大车主做一些技术上的解释与回应,而不是现在这样躲躲闪闪?越是躲闪,只能让人越不敢信任。我知道这样的文字出来以后,肯定会有“迪粉”“水军”跑出来说:“不相信可以不买嘛,比亚迪怎么怎么强,那些说小毛病的都是车黑”。那我又想请问,究竟是公司的正面回复更有力,还是民间的哄闹对比亚迪更有帮助?这里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马斯克,一切对特斯拉的怀疑,他都会用技术来反驳,来说明。尽管有些可能是特斯拉的偏激,但这样的做法依然树立了特斯拉敢为人先,技术领先的形象。请问比亚迪,你们有没有这样的勇气和能力,来正面回应大家的疑问呢?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公关行动吗?前几天在懂车帝上看到了你们工程师对DMI系统的拆解,这算是一个进步。那如果在拆解的同时,顺便对大家的疑问作出解释,是不是更能树立比亚迪技术领先而又善听人言的形象呢?

    再啰嗦一点,不知道比亚迪的客服和400是不是纯外包的,服务水平之低让人叹为观止。或许他们只是第三方,一没有权限二没有能力,因此对客户的提问需求只能敷衍了事。同一个问题,前后会有不同的反馈;答应了提交问题,客户之后却得不到任何回应。从公司到客服到4S,对客户的问题都视而不见,连个正常的回答都没有,这又怎能不让人寒心?

    丰田的可靠性,本田的动力性,不仅仅是车企自己宣传出来的,更重要的是一代代的车主亲自实践,口口相传,最终树立的企业形象。作为一名苦苦等待的准车主,作为一个鼓起勇气说服家人和周围朋友,提交订单的准车主,我是多么希望比亚迪能够借着这波刀片电池和DMI技术的春风,一跃而起占据新能源车型的领导地位,真正打败那些燃油车,配合国家的双碳政策,持续做好产品,做好企业形象,做真正的百年车企。千万别再是一波流,让我们失望了。拜托了,比亚迪汽车。


    次阅读
    评论
    5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5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