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国产汽车是否真的不懂轻量化|油耗是否真的高于合资车

    天和Auto头像天和Auto头像
    天和Auto2021-09-05

    谈及国产汽车的时候总会有人吐槽“油耗”,简而言之是相同价格的国产车油耗高于合资车,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客观来说答案是真的,同样为10、15、20、25万的国产车,耗油量确实有一些会略高于合资车;但是这是个合理的现象,原因有两点,首先是10万级别的国产车往往对标15-20万的合资车,对标的是车型尺寸、整备质量、性能标准和配置水平等等。这话说白了就是您花10万元购买一台合资车,整体水平只是入门级代步车,而相同价格的国产车已经与轻奢级别的合资车相当。

    撇开性能讨论油耗都是“耍流氓”。

    比如拿一台10万元的朗逸、轩逸、卡罗拉等车对标同级别的逸动、影豹甚至星瑞等车;前面这些车充其量是百公里加速十几秒,后面这些车最慢也是九秒左右,有可比性吗?分析油耗要基于性能,性能标准会改变驾驶习惯。


    15万以内的合资汽车大都善于使用小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这些发动机的动力曲线特点是中低转速扭矩很小,比如1.5L-85kw/145N·m,4000转才能达到145N·m,在此之前和之后的转速区间内的扭矩会下滑很多。可是“扭矩×转速÷常数”才等于功率,扭矩小则相同转速对应功率低,加速能力差、车速也会低;想要体验到够用的动力都要拉高转速,于是在用车的初期就会逐渐形成这种拉转速的驾驶习惯,然而行驶转速越高则耗油量就会越大,以这种方式驾车会让油耗变得很高。

    然而选择这些车的初衷是为了节油,为了节油就只能改变这种驾驶习惯;于是在公路上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特殊的现象,那就是这些合资车(包括一些动力水平相当的入门级国产轿车)的起步加速都极慢,不论后面的车辆如何鸣笛示意也会置之不理,这就是为了节油而做出的权衡,会不会影响其他车辆的通勤效率基本不再其考虑范围内。


    曾经基于此类车的动力曲线特点和用户特点分析过“幽灵堵车”,可以说这些车里至少有相当一部分是造成幽灵堵车的罪魁;其实“幽灵路怒”的诱因也有这些车的影响,驾车通勤追求的是如何降低时间成本,当一些车提高了通勤时间成本则必然会怨怒。而且随之带来的变化是其他车辆驾驶风格越来越剽悍,这也是为了均衡时间成本而做出的调整;重点是同级别以涡轮增压动力为主的国产汽车本就有更强劲的动力,出于压缩时间的考量和车辆动力储备的优势,驾驶风格决定了油耗会整体偏高一些。

    综上所述,油耗高低取决于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技术,这确实不假,但基于技术层面分析的话,主流代步车都已经是合资车的技术明显落后;曾经做过不止一次的测试,如果以合资入门级车的风格驾驶同级国产车,耗油量自然是国产车低一些,反之合资车90%追不上。



    参考几台比较有代表性的国产汽车的平均油耗。

    轿车:

    1. 帝豪GL-1.4T&CVT,8.2L/100km(左右)
    2. 逸动PLUS-1.4T&7DCT,8.0L/100km
    3. 名爵MG6 1.5T&7DCT,8.0L/100km
    4. 吉利星瑞 2.0T&7DCT,8.7L/100km
    5. 秦PLUS DM-i PHEV,4.0L/100km

    这几款车油耗高吗?

    如果对比轩逸、朗逸、宝来等车似乎会显得高一些,可是对标速腾、速派、君威、迈锐宝XL等车貌似就不高了;这些车的整体水平对标后面这些车都是有优势的,所以讨论油耗的时候先要找准竞品,不要盲目自大、也不用妄自菲薄。


    SUV:

    1. 哈弗H6 2.0T&7DCT AWD,10L/100km
    2. CS75PLUS 2.0T&8AT,11.4L/100km
    3. 吉利博越 1.8T&7DCT,10L/100km(以内)
    4. 长安UNI-T 1.4T&7DCT,9.5L/100km
    5. 传祺GS4 1.5T&6AT,9.2L/100km

    这几款车是15万以内销量较高的国产SUV,以这些车的品质难道要去对标逍客、劲客、探歌、捷达这种车吗?但很多人都拿这些合资车来与上述国产SUV对比油耗,从品质、尺寸、整备质量和性能来分析,很显然是不够资格的。

    这些车应当去对标途观L、昂科威、探界者、锐际等车,与这些车对比则油耗相当,同时综合实力与整备质量也是相当的——下面就来谈一谈整备质量吧。



    【轻量化】很简单吗?

    有些说法指国产车不懂车身轻量化,即便发动机和变速箱没有劣势,耗油量也很难降下去;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没有哪个车企不懂轻量化,只是车辆的价格定位决定了做不到。轻量化是指用质量低一些但强度并不差的材料替代钢材,比如高强度铝合金和碳纤维材料;然而强度只是超过600兆帕的铝合金现在都要五万多一吨,一台车有五大总成和各种税费,同时还要保证合理的利润空间,十几万元的车用得了这种材料吗?

    很显然是不太现实的,至于碳纤维就更不用有什么期望了,这种材料的成本决定了适合航空航天或其他高尖端领域。


    轻量化材料成本决定了普通代步车无法通过材料轻量化,想要“减重”就只能缩减钢材的用量;然而这就不叫做轻量化了,说白了就是“缩水”,所以才会有很多合资车不论在“实战”还是在测试中的表现都一塌糊涂,包括一些定位中高端的合资车。这些车以非常诸多的品牌拥护者形成了一种病态的品牌人设, 就像是“饭圈”和那些“NCF”文化,有了这种底气即便造一些垃圾也能够热销,即便因车辆强度差而导致一些严重交通事故,有这些“NCF”的存在也能轻松洗干净。

    但是国产汽车输不起,一样的问题出在中国制造的汽车上,这些“NCF”就会跳着脚的诋毁中国制造而选择对合资洋牌车视而不见。

    所以用不了轻量化材料的国产汽车就得踏踏实实的用钢板,想要做到高强度就要扎实的用料,车身重一些也是无可奈何;至于有些说法指车身轻一些可以节油、强度低一些也不怕,那就去选择合资车吧,但五个合资车系的市占率和国产汽车的市占率也只是五五开,这说明了还是在意车辆安全的汽车用户更多。


    结语:在综合实力相当的前提下,对比国产汽车和合资汽车要撇开价格不谈,因为合资车的品牌溢价非常不正常;汽车轻量化不仅对设计研发有高要求,对材料也有很高的要求,撇开材料谈轻量化是没有意义的。

    合资模式有其弊端,想要保持“≥2”的车企的合理的利润空间就要压缩制造成本,综合外企对市场和品牌的分析之精准,也就是加上品牌的“迷惑性”之后,这些车的品质寥寥无几可以给出好评。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万次阅读
    290评论
    286赞同
    收藏
    分享
    290评论
    286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