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关于大飙车评测比亚迪汉的几个疑点分析

    天和Auto头像天和Auto头像
    天和Auto2021-03-29

    闲言少叙:

    1. 防撞梁材质与厚度的关系
    2. 连杆悬架的粗细问题
    3. 电机转速与产品定位

    近期关于大飙车对比比亚迪汉的测评引起了热议,具体内容大致翻看了一些;这里需要说明一点,作为有一定职业技能与知识储备的从业人员而言,此类视频评测是不屑于浪费时间浏览的。

    原因很简单——任何脱离材料类型、屈服强度或抗拉强度基础,仅仅有游标卡尺量厚度而判断车辆结构强度的做法,都显得不能再业余一些了。



    举个例子:

    • 厚度5mm(毫米)的玻璃钢
    • 厚度1mm的热成型钢

    这两种材料都用于制造汽车防撞梁,哪种能起到更好的防撞保护作用呢?答案毫无疑问是薄薄的热成型钢!因为所谓的玻璃钢指的是「玻璃纤维加强塑料」,抗拉强度能达到两三百兆帕也就难得了;这个标准是起不到什么优秀防撞保护效果的,所以一些合资汽车在“实战中”问题频发。


    比亚迪汉前后均采用辊压钢板,前防撞梁屈服强度达到1500Mpa级别,屈服强度数值比抗拉强度低,这个数据看起来会更有说服力;而后防撞梁也有1.5mm的厚度,这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很多合资与进口汽车的前防撞梁也不过是1.0mm左右,重点是汉的后防撞梁也有1200Mpa的屈服强度、

    该机构同时拿出了Model3的后铝合金防撞梁来做对比,描述是其厚度超过汉。这样的数据有什么意义呢?拿个游标卡尺就能评测车辆安全性的话,还要什么CIASI&NCAP呢。


    知道碰撞测试场的投入是多大吧,要知道比亚迪碰撞试验场使用的测试假人均价就达到了200万,最高假人达到了700万!赶明真得给比亚迪提个建议,要什么碰撞实验室,有什么必要进行15%-90%的对撞,加上正面与侧面柱碰不是闲的嘛……在所有能看到的地方都用屈服强度最差但最便宜的钢板,叠上几层就好喽。

    当然在售车的时候一定要在“随车工具”方面增加一项配置——游标卡尺,底盘位置设计成容易伸手进去的布局,让用户可以自由的去量厚度。然而相信比亚迪是不会这么做的,因为感觉这就像曾经的“皮尺部”一样,愚蠢透顶、以测量厚度数据对比安全性也是愚蠢透顶——或者说是「居心叵测」。



    三连杆“筷子悬架”要如何理解?

    解析这个问题仍旧需要从「材料强度」的角度作为切入点,但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悬架。

    • 弹性元件+减振器=车身支撑
    • 连杆用于车轮支撑

    每每提到“筷子悬架”总会有人认为这会不安全,用于“支撑车身”时可能会有较大的形变甚至折断;然而这是对于悬架功能的不理解的结论,大飙车这样的描述也存在恶意引导消费者错误理解的问题。

    至于螺旋弹簧和减振器自然无需赘述,参考下图自然能明白。(弹簧负责支撑·减振器控制起伏频率)


    连杆的功能是控制车轮的角度,汽车在转弯时会产生侧向力,这个作用力会通过作用于车身而影响车轮的角度;想要不让车轮“崴脚”就得给车轮加上连杆摇臂等结构,与底盘固定就可以控制车轮的倾角了。

    那么单纯用于控制车轮角度的“杆”,为什么要做到很粗呢?难道这些所谓的车评人还有“生殖崇拜”吗?——如果想要对比车辆判断孰优孰劣的话,去专业机构验证材料强度吧,否则其他都是扯淡。



    汉使用前麦弗逊悬架是不是差了一些呢?

    理论上麦弗逊确实一般,比大飙车口中的Model3双叉臂悬架的级别低一些,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因为麦弗逊实际上就是“单叉臂”,或者说双叉臂是在麦弗逊的基础上,增加一组上部的A型摇臂。

    车头在转弯时同样会有侧向力的出现,车轮上部分缺少支撑则同样会造成角度偏大的变化。


    这就是双叉臂和麦弗逊的差异,但是调校是不是很重要的因素呢?保时捷911貌似也是前麦弗逊,这款车的操控评价差吗?

    成绩是略比Model3差了一些,然而汉是一辆中大型轿车,Model3不足4.7米的长度算是中型车吗?两车完全没有对比的意义,不同量级的对比很显然是在“耍流氓”。



    比亚迪电机的问题需要怎样理解呢?

    大飙车所谓的汉的转速低,前置单电机版本之一偶15500rpm,百公里加速7.9秒——判断车辆的性能从什么时候开始只需要看转速了呢?相信资深汽车爱好者都知道什么叫做功率马力和推重比吧。

    计算车辆的加速能力首先要看马力和整备质量,其次是根据扭矩和转速来分析能耗;汉EV的整备质量为2.3吨,其用做对比的Model3整备质量1.75吨,这样的对比就像是银背大猩猩和猴子的对比。即使两车采用完全相同的电机,推重比的差值会有多大呢?


    重点:动力电池包的容量差值。

    • 汉EV 76.9kwh
    • Model3价格重合版本 51kwh

    续航里程的差值为何被直接忽略了呢?撇开价格对比也是错误的做法,如果可以这样对比的话,汉EV旗舰四驱版本仍旧重合Model3的普通版,而这款车的加速是3.9秒,这样的对比结果要如何理解呢?


    很显然这样的评测既不对等也不客观,测试方式非常业余,可以说没有参考价值;但好在其中 没有关于三电系统的评测,比亚迪自主研发的MUC&IGBT似乎找不到漏洞,电机是什么水平也是有口皆碑,磷酸铁锂电池的刀片设计提升了体积能量密度,这些貌似都不好去聊吧。

    选择性无视Model3镍钴铝电池的热稳定性吗?Model3自动驾驶的系列案例也许更值得关注吧。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授权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转发


    .万次阅读
    1005评论
    839赞同
    收藏
    分享
    1005评论
    839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