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从技术层次来看,德系日系造车差距有多大

    V1探车员头像V1探车员头像
    V1探车员2020-11-10


    德系和日系车相比谁更好一些,一直都是争议不止的话题。在笔者看来,这两者无论是在外观设计、配置搭载亦或本身自带的情怀底蕴来看,都各有千秋。但是,涉及到硬核部分,就很容易造成一面倒的态势,比如在技术方面。

    日系汽车在技术专利方面称得上是独占鳌头,丰田一家的汽车专利就占了全球汽车行业的十分之一,丰田、本田、日产的专利更是超过了全球汽车行业的70%以上。包括但不限于近几年一些能够颠覆汽车行业的基础技术,比如:混动、氢动力、动力电池、可变压缩比、压燃、热效率、10AT等,而这些硬核技术,德系一个也没有。

    《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News)数据显示:日本全球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导企业有35家,美国30家,德国只有18家。英国著名评选机构汤森路透(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数据提供商)也曾经这样点评过日系汽车:"丰田、本田一直是全球车业技术的领导者","日本企业年复一年占据科技榜单的主导地位"。


    除此之外,日系还有一项推动了汽车行业前进一大步的技术:在保证自身利润的前提下,能够大规模、低成本、高质量量产普通人都买得起的汽车,这才是一个产品真正有技术含量的终极技术。这项技术,就在日本丰田手上。


    低成本、高质量这两者分开来看稀松平常,但是低成本还能高质量、大规模生产,这些是很多车企,强如大众、福特、通用、奔驰、宝马等都做不到的,只有日本车厂做得到。这里面不仅涉及到了管理、基础工业能力,还要有日本人自身的那种精细化、系统化管理能力,乃至日本的本土文化,这些缺一不可。

    这也是为什么多年来,拥有着扎实的工业生产能力的欧洲、美国车厂在学习此项终极技术之后,效果却并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再来看看德国,在技术上最多算是改进型技术,和混动、电池技术、SPCCI汽油压缩技术等颠覆了汽车行业的技术相比,完全不在一个高度。


    比如保时捷的PDK双离合技术,完全是美国博格华纳的技术,除了PDK,保时捷VTG也是与博格华纳共同开发的。

    大众买断了博格华纳的技术,于是有了DQ250和DQ500湿式双离合;大众也想过绕开博格华纳的技术,找了德国舍弗勒旗下LUK公司合作开发了DQ200干式双离合,结果可想而知,成了传说中的傻瓜DSG,故障不断,酸爽十足。


    汽车的质量好坏,和技术含量的高低密切相关。一个零件所能承受高强、高压、高寒、高热的时长不同,往往也体现出基础工业水平的差距。金钱可以让内饰豪华奢侈、配置多元化。但却不能买到F22的耐高温材料技术,也买不到日本的第五代单晶。

    一辆汽车的用材水平、零部件的加工精度等一些本质的材料,都需要技术沉淀,比如丰田现在已经能够做到41%量产车热效率,就是由于材料和加工技术的突破,丰田采用最新研发的耐磨、耐热材料和激光熔覆进气门座的加工方式,改变了进气口的形状,加上新材料的可靠耐用性,才得以量产。


    不可否认,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给德系汽车带来了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一点日系汽车是没有可比性的。但是作为一名"理科生",没有家底,努力来凑的路子让日系车拥有了更加硬核的"底蕴"。二者相比之下,技术加持肯定要比虚无的情怀光环要来得更加实在一些。

    .万次阅读
    96评论
    302赞同
    收藏
    分享
    96评论
    30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