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实测油耗4.0L/100km,还是四驱!本田这2台最新SUV真是绝了

    有车以后头像有车以后头像
    有车以后2019-12-28

    【有车以后 有车试驾】谁是近期最火的网红SUV?是丰田RAV4还是本田皓影(图片|配置|询价)?虽然我不是一个本田粉,但这一票我还是要投给皓影。

    不说别的先,光是它的颜值,就足以抢占无数路人的心智了。

    自古以来,SUV的设计的正统便是与越野挂钩,让用户在潜意识里觉得它们的座驾能够翻山越岭,满足感Max。可是中国基建的疯狂建设让烂路一年少过一年,走烂路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一辆车的刚需,于是,本田干脆把皓影设计得更加精致,让它散发出与众不同的优雅气质。

    毕竟相比于粗犷的传统SUV硬派形象,优雅且精致的皓影与城市场景更搭,行走在街上的回头率足以说明这一切。

    皓影1.5T

    皓影1.5T

    另外,无论是1.5T还是混动版本,两车的外观基本保持一致,混动版的区别仅在与多出来的Hybrid标识以及轮毂样式的不同;1.5T根据配置的不同分别搭载17或者19英寸的轮毂,混动版全系则标配18英寸轮毂。

    那么在动人的颜值之下,皓影的车身做工表现如何呢?就让我们PT8-120实测体系来检验一番。先来看看车漆的表现,1.5T车型的平均漆膜厚度为92.5μm,最大差值为16.4μm;混动版车型的平均漆膜厚度则为98.1μm,最大差值为30.5μm。可以看出,在漆膜厚度方面,皓影的表现离同级别优秀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当然这也是本田所被人们诟病的地方之一,新车落地之日还是先去做个镀晶吧。



    皓影锐·混动

    车身间隙方面,皓影的表现也是一般般,平均间隙相对较大,好在接缝比较均匀,特别是和兄弟车型CR-V相比。看来广本的做工水准比起东本还是更胜一筹。



    皓影锐·混动


    内饰基本沿用了CR-V的设计,但仔细观察,皓影还是做了适当的优化,例如用拉丝铝纹理的饰板取代了老气的木纹饰板,感觉清爽了不少。1.5T版本与混动版在内饰上最大的区别有两处,一是排挡杆,另外一个是仪表盘。

    皓影1.5T,采用机械式直排挡杆,带转速表的液晶仪表盘

    皓影锐·混动,采用按键式排挡,以及混动车型专属的仪表盘

    配置方面,两车大致相同,只是1.5T顶配车型(240 TURBO尊享版)多配备了HUD抬头显示系统,而混动版车型(锐·混动2.0L 尊贵版)没有配备,要到幻夜版才有。不过更骚气的红/黑内饰只有高配车型才能选装。

    (7英寸大屏内安装的是第二代Honda CONNECT智导互联系统,但系统的流畅度没有进步,卡顿比较明显。但令人欣慰的是,它还有“第二套车机“— CarPlay作为备选)

    1.5T与混动车型的乘坐空间保持一致,在同级别车型中表现优秀。前排座椅的填充物软硬适中,无论是包裹性还是对身体的贴合度都ok,坐垫足够长,臀点也能降得比较低(以SUV来说),高配车型还支持十向电动调节以及座椅记忆。

    后门的开启幅度接近90°,老人和小孩上车会更加轻松,坐进后排,首先感受到的就是舒服的座椅,它的舒适性可以说是目前竞品车型中数一数二的(感受与CR-V差别不大),不仅填充物兼顾了柔软和支撑力,而且坐垫也足够长,靠背倾角可以调节,能媲美许多后排舒适的B级车。

    由于混动版的动力电池被布置在后备厢下方,因此混动版取消了备胎,取而代之的是随车补胎工具。好在对后备厢空间的影响微乎其微,表现与1.5T车型几乎一致。经过我们PT8-120实测,两款皓影的后备厢均可放下12个标准实测纸箱。

    另外,后排座椅靠背放倒之后能够形成全平的载物空间,后备厢开口也做得足够低,不仅搬东西更轻松,还加高了后备厢的高度,能比同级的对手多放下一棵圣诞树。如果你预算足够,高配车型还配备了脚踢式电动尾门,便利性更好。



    不同的动力总成让这两辆皓影的性格不尽相同,1.5T车型搭载的L15B系列涡轮增压发动机已广泛搭载于本田大部分主力车型上,以省油有力而著称;混动车型则搭载了本田第三代i-MMD混动系统,这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汽车动力单元之一。



    首先,我们对两辆皓影进行了性能测试,发现两辆车的0-100km/h加速用时和100km-0刹车距离都十分接近,那么是不是说两辆车的性能差不多呢?实则不然,他们的性格其实不尽相同,下面就和大家聊聊。



    由于采用了小惯量的涡轮,1.5T车型在中低速行驶时,涡轮介入点不易被察觉,低扭表现并不差,但在急加速的时候,转速提升仍会慢一拍,此时时刻,i-MMD的优势就出来了。

    得益于电机几乎0延时的出力特性,混动车型的动力响应明显领先1.5T车型一个时代。在响应性的优势之下,中低速的动力感受会给人一种媲美大排量自吸车的感觉,稍微点一下油门能获得丰盈的加速力道,直到时速超过100km/h,此时电机在高速区间需要耗费更多的电量,发动机介入直连驱动或者协同驱动,缺乏了电机猛烈的“火力输出”,加速力道开始明显减弱。

    跑得越快,1.5T的动力优势越明显,因为前者身上的CVT变速箱可以把发动机转速维持在最高发力点持续输出,中后段动力输出强劲,超车也足够干脆。总之,两车都有它们擅长的发力区间,在大部分情况之下,混动版在中低速工况中的动力响应和加速力道要更快更爽;而1.5T车型在跑高速和持续加速时会有更好的表现。

    除了动力以外,两车的操控都令人满意,车身的整体感到位,过弯时的侧倾不大,极限也不算低,而且在濒临极限的时候还有着不错的宽容度;ESP虽然不能完全关闭,但是它介入的动作比较线性自然,不会过多干预你的预设走线。好的操控配上好的转向手感就是一种享受,皓影配备了AHA敏捷操控辅助功能,它能够实时调整转向比,低速轻盈高速沉稳,回正力线性而自然,激烈操控时也灵活自如。

    不过大家更关注的肯定是它们的燃油经济性,经过我们PT8-120的油耗测试,两车在广州大学城外环跑足了100多公里,最后的成绩都足够令人满意,令竞争对手汗颜。



    两车的省油能力都十分突出,特别是混动版,这么大的SUV百公里才4个油真的足够车主膨胀很长一段时间。这时候就有老哥来算经济账了,说混动比1.5T贵了3万元左右,到底要开多少万公里才能省回来?我觉得大可不必,除了省油以外,混动版比1.5T更香的地方多了,比如我们前面说的动力响应,以及下面要说的高级感。



    谈到高级感,不得不谈的就是良好的行驶品质,不得不说两款皓影的底盘滤振都很出色,悬挂偏软且富有韧性,无论是过减速带还是高速经过起伏路面都得心应手,车身多余的弹跳并不多,车身稳稳贴紧地面的“贴地感”很到位。如果要求毛求疵的话,那就是混动版在过一些连续颠簸的烂路时,前悬挂会有些轻微的颤动,这点1.5T车型做得更好。但混动版的动力电池被安放在后轴附近,因此车尾的厚实感会稍好一些。

    静谧性在高级感中的占比也很大,毕竟不恼人的车才谈得上优雅,但1.5T车型在这方面就露馅了,在加速的时候,它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不仅很吵,而且在常用的低转速区间段,声音的颗粒感很强,显得比较廉价。相比之下,混动版加速时的噪音就要低不少,在常用的中低速路段,大部分时候都是电机驱动,只要不是大脚踩油门,发动机的噪音都不会太明显,主观上的高级感要比前者高不少。


    可以看来,这么一辆颜值出众,产品力强悍的紧凑型SUV想卖不好都难。对于现阶段购买皓影的朋友们来说,经济实力显然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现在皓影的热度还比较高,终端几乎没有优惠还要排队提车。那么对于皓影的准用户来说,是买1.5T还是混动车型好呢?

    这就要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了,如果你的用车频率比较低,或者短期内有换车想法的话,1.5T车型适合你,因为它除了比混动车型更便宜之外,保值率相对也会高一些,二手市场更受欢迎。但如果你想长期使用它,并且用车频率高,在意行车质感的话,混动车型是不二之选,虽然贵了3万左右,但是更省油、更安静、更平顺的它所带来的优越感,岂能是1.5T车型所能比的?



    所以,不差那3万元的老哥们,果断加入i-MMD大家庭吧;如果真的缺,那就让它先晾晾,有合适优惠的时候再出手,那样也不亏。

    万次阅读
    94评论
    50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