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4月国内汽车销量或跌20%,车企开始「恐慌式」自救

    驾仕派头像驾仕派头像
    驾仕派2019-05-09

    “马自达(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今日发布了2019年4月马自达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零售):2019年4月份的销量为16,919台,较去年同期减少31.2%……”马自达方面发给媒体的一封邮件中写到。

    实际上,从驾仕派收集的数据来看,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除了个别日系车企保持增长外,绝大部分车企的销量都依然呈下滑态势。日产近日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4月份销量同比下滑2.9%,其中东风日产和东风启辰合计下滑5.9%;国内自主品牌一哥,吉利汽车,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4月份国内销售量同比下跌24%、前4月同比下跌9%。

    更惨的是大量的三四线品牌,比如海马汽车4月销量仅为2650辆,同比减少34.95%。而大部分的品牌还暂时没有公布4月销量数据,这足以看出市场的冷淡,让各个企业都颇为谨慎。

    根据乘联会对4月销量初步的统计,虽然最后一周各大车企加大了投入来拉升零售销量,但由于前四周同比下跌32%,使得整个4月的初步估算零售销量下跌了18%左右。至于车企的批售量方面,目前的数据是4月批售同比下跌高达到22%,说明车企已经无力向经销商施以更大的压力。

    当然,销量下跌并不是从4月份开始的,大量车企的第一季度销量数据都非常“难看”。

    国内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一季度显示,整个集团销量同比下滑15.88%;而在合资板块,上汽大众同比下滑8.8%、上汽通用同比下滑13.1%、上汽通用五菱同比下滑25.4%、上汽乘用车销量同比下跌17.5%。同样,广汽集团的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在第一季度下滑幅度高达41.4%;长安汽车的销量下滑也高达31.82%……

    危局乍现。

    但更让车企难受的是,之前多个部委提出的“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迟迟没有落地——除了上海地区推出了补贴1-1.5万元的以旧换新政策外,其他地方并没有太多的动作……一些车企似乎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它们没办法再等了。

    所以,从4月底开始,车企的自救行动开始展开,从上汽通用,到吉利汽车,再到上汽乘用车、还有上汽集团、一汽集团等等,都开始向企业内部员工提供额外购车折扣,以促进自家品牌的销售。

    上汽通用对上汽员工给出的折扣是额外的5%,但主要针对的是国五车型;吉利汽车方面给出的优惠是,员工的亲朋好友会有额外优惠,由于吉利车价本身不高,据说优惠幅度在三五千元之间。同时,车企方面也积极发动员工在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广泛发布促销信息……

    而在网上引起舆论高潮的,是一份泄露的上汽大众给出的员工优惠——

    其中,斯柯达速派1.4T车型甚至只要8.2万,相当于6.2折;途观丝绸之路版仅为10万出头,相当于半价,诸如此类等等。当然,上汽大众的“员工价”优惠幅度虽然很大,但是也有“限额”,据说每天只限500个员工申请,并且必须挂靠到员工本人或者直系亲属名下……实际上,这一举措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为了在上海实施国六b排放标准之前,将现有的库存车快速消化。

    不过仅仅是发动员工的力量显然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比如消化下库存的国五车型,而真正要想推动销量则需要车企给予更大范围的优惠促销。所以我们看到,上汽乘用车方面直接喊出了“30惠民购车”的口号,直接在汽车之家等网站的焦点图上直白的标明巨额优惠。

    上汽乘用车此次主要是针对荣威品牌的车型,其表示:“消费者购买荣威全系车型,并在两个月内前往官网上传新车购车发票、新车行驶证、身份证、名下老旧车辆行驶证;通过系统审核后,到原经销商处领取补贴”。用上汽方面的解释,“这是在最终成交价基础上额外再享5000-15000元现金补贴,现金优惠最高可达4.5万元。”

    熟悉汽车经销商的人可以明显的看到,上汽乘用车所谓的“30亿补贴”,主要还是在荣威现有的终端优惠上进行了一个优惠,相当于一次官降举措,大部分经销商应该会在现有的终端价格上适当调整,但力度有限。

    事实上,这次上汽乘用车给出 “30亿以旧换新”的部分补贴,其实是早前一个月,上海经信委发布了“针对上海注册登记的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汽车,鼓励老旧汽车使用者更换购买国六排放标准的环保新车和新能源汽车,启动了汽车‘以旧换新’活动,对老旧汽车置换环保高标燃油车按1万元/辆补贴、置换新能源汽车按1.5万元/辆补贴”的内容。

    根据当时的相关报道,这个补贴就是针对上海地区的国三排放车型换购上汽乘用车旗下荣威、名爵、大通的一个企业补贴,申请渠道是上汽自己的电商网站“车享网”。可以说,这次声势浩大的“30亿”是上汽乘用车一早就开始准备的,而大概是因为4月销量进一步恶化,荣威方面率先放大了声量,并且直接扩展到全国范围。

    毫无疑问,荣威这“30亿”的大幅补贴,拉开了企业自救的序幕。看上去,上汽乘用车方面已经不再顾忌终端售价是否会打破之前辛苦建立的品牌溢价,而直接回到了价格战这样“粗暴”的手段。

    后面我们将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车企参与进来,然而真正能像上汽一样,有足够资金实力支撑对消费者和经销商补贴的企业,应该也是屈指可数。如果市场优惠只是局限于“口头”上的浮夸数字,终端优惠也只是换汤不换药的变化,我们认为销量并不会真正被拉动。

    目前看起来,消费者们都已经捂住了钱包,一方面是等待更多的优惠信息,另一方面也在观望是否会出台更有力度的汽车消费扶持政策。可问题在于,消费者的钱包在5月份开始就不断缩水,留给车企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文|JackieLXX

    图|网络

    万次阅读
    1053评论
    1022赞同
    收藏
    分享
    1053评论
    102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