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丰田开不坏、大众修不好?买车别听键盘侠继续忽悠了!

    weINcar头像weINcar头像
    weINcar2019-01-29

    车评人、汽车媒体越来越多,但是对于汽车小白来说,选车依然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SUV好还是轿车好?日系安全还是德系安全?国产车质量靠不靠谱?……面对几十款待选车型,哪怕有各种选车导购,也依然会挑得眼花缭乱。

    对汽车一窍不通,怎样选购汽车?这个问题非常有代表性,也是很多有购车意向的消费者的共同疑问。我觉得大致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说。

    主观方面,就是对车的了解和自身需求

    汽车作为一款价格昂贵的特殊商品,为了不使自己购买时过于盲目,一些基础概念还是应当有所了解的。

    比如车型级别的分类,简单来说就是字母越靠后,车子越大;轴距(前轴到后轴的距离)越大,空间一般也越大。

    不过现在很多车企都喜欢不断加长,所以轴距的指标只是大概的范围。

    至于轿车、SUV、MPV、旅行车等等这些简单的概念,只要百度就好。

    而那些更加复杂的概念,比如发动机曲线、悬挂类型、驱动模式等等,有兴趣的可以去搜一搜相关资料,不愿意麻烦的话,也不必纠结,不会太影响买车。

    接下来,就是要缩小自己选购汽车的范围。

    市场上的车型有成百上千种,要想选出自己心仪且合适的车子,确实需要费一番脑筋。那么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自己的预算,也就是具体选择哪个价位,或者说,自己最大的经济承受能力。

    如果确定了预算,就应当坚决地按照预算上限来选车,切忌因为纠结而不断增加预算。比如本来预算是15万,看到一款17万的车空间更大,然后又看到18万的车配置更高,接下来发现20万的车动力又更好,这样下去就没头了。

    想要贷款的话,还要充分估计自己的偿还能力,买车是为了让生活更舒适更便利,如果为了还贷款使自己的生活水平明显下滑,是得不偿失的。

    我个人的建议是参考一下八十年代末的新婚家庭购买彩电。那个时候,彩电是三大件之一,21寸的显像管彩电当时的售价大约是一两千元,而那个年代的普通工人或职员,家庭月收入大约有一百多元,也就是要花掉差不多1-1.5年的收入。

    买车的预算依照这个标准来估算,对于普通家庭,一般来说还是可以承受的。

    在确定了预算的范围以后,下一步就是要明确需求。是更看中性能,还是侧重家用?是想要体验新功能,还是只想省心?经常跑高速还是只在城市里开?这些都是要综合考虑的问题。

    简单举几个例子:

    1.如果比较看重在拥挤的道路中灵活穿梭,并且停车相对容易,那么两厢车是个不错的选择。

    两厢车车身短,操控好,灵活性高,停车方便,后备箱空间比较灵活,适合放倒后排座椅。但是总体来说,由于两厢车最大也只有A级车,空间会相对小一些,后备箱的总容积也不如其他车型。只有少数两厢跨界车型会在乘坐和储物空间方面做一些提升,比如大众高尔夫嘉旅和本田杰德。

    2.如果经常要跑高速,那么高速上的稳定性、后段加速能力和油耗就比较重要了。

    高速稳定性的好坏这个众说纷纭,我个人认为,可以考虑选择那些最高车速比较高的车型。

    因为车型在设计时,都必须满足在极限状态下的运行状况,如果极限比较高,那么在低于极限很多的情况下运行就会更加游刃有余。所以极限车速高的车型,在最高车速仅为120千米/小时的高速上运行表现相对来说会更好一些。

    后段加速能力影响到需要加速超车时的表现,有时也会影响到安全性。这方面也可以参考最高车速,以及1-100千米/小时的加速时间。油耗的话,直接看工信部油耗就行,虽然和个人实际使用状况不一致,但由于测试方法是相同的,还是有参考意义的。

    3.如果想要侧重家用,需求较大的空间,可以考虑轴距大一些的轿车以及SUV车型。

    这些车型的乘坐空间和后备箱也都比较大,乘坐起来不会感觉很挤,储物空间也比较充裕。具体选择SUV还是轿车,可以考虑一下日常使用的路面状况。如果有不少烂路或乡村道路,那么SUV提供的良好通过性还是很必要的。如果几乎都是铺装路面,SUV的必要性就没那么高了。

    因为从车型规划的角度,同价位的SUV是比轿车低一级的,油耗表现和加速能力也要差一点。旅行车则兼顾了轿车和SUV的优点,空间不错,通过性良好,而且动力、操控和轿车差别不大,造型一般也比较好看。

    不过旅行车的价格一般都是同级最贵的,对于钱包不太友好。

    像上述这类和自己用车需求有关的方面,一定要考虑清楚,根据实际情况来做选择,千万不能头脑发热。

    确定了用车类型和需求,考察车辆客观信息

    对于车子的基本参数、配置信息和指导价,可以去网上搜索。

    汽车之家是个不错的参考网站,里面的数据比较全,而且还能够进行对比,还有不少高清图片可供浏览,很方便。不过里面的口碑排名和质量问题反馈就不建议采信了,这几个方面都是“充值”的重灾区。

    车子开起来的实际感受也是消费者非常关心的问题,这方面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看法,所以网络上的信息往往莫衷一是,也充斥着不少水军言论。

    如果想要找比较靠谱的数据,建议参考美国《消费者报告》的统计结果。这家机构的背后是美国的保险公司,不接受主机厂的送检,更不接受“充值”,相对来说比较客观。

    他们的评价由预期可靠性和路试得分组成,下图为2016年-2018年的评价结果(2018年只公布了可靠性预期,不过路试得分16年和17年差别不大,估计18年也差不多):

    一般来讲,可靠性达到中等就足以满足日常使用需求了;路试得分达到70以上,驾驶感受应该可以被大部分人接受,要想体验一定的驾驶乐趣,恐怕至少要达到75分。

    《消费者报告》的评价可以认为是在美国销售车型的权威评估,虽然国内和美国的车型设置和受众人群有区别,用车的需求也不仅仅是可靠性和路试感受这两点,像人机工程、安全性、内外饰设计、原材料选择,工艺水平、配置等等也很重要,不过综合来说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但是像J.D.POWER这类机构,虽然公布的评价范围既广又多,但是“充值”痕迹明显,不太建议参考。

    在了解了许多基础信息之后,最重要的是要亲眼去看,亲自去体验。

    车展是个不错的机会,可以一下子看到大部分市售车型。既可以看到实车,大部分也都可以到里面坐坐,摸摸,近距离感受一下目标车型的静态质量和造型设计,能有个对比,也可以和高端车型做个比较,让自己心里有个数。

    如果在做了这么多功课后,还是难以做出决定,那么就建议在同级车里面至少最近6年销量都很高的车型或品牌里选。

    因为一款车的生命周期一般是6-8年,如果质量稳定,整个生命周期都不会出现大批量的问题;选择的人数量庞大且稳定,说明这款车符合这个价位多数人的需求,用户体验良好。而且销量高的品牌和车型,车辆保有量大,4S店的数量也多,无论是去体验实车,还是将来保养维修都更方便。

    由于用车群体庞大,二手车的价格也相对稳定,不会出现大跳水的情况,对于车辆的保值也是有利的。况且销量大的品牌,往往都是主流品牌,这些大品牌对于4S店的管理也比较正规,服务也相应比较到位,销售人员对车型的特点和配置的介绍也会很详细,对于不太懂车的人来说,是很便利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去试乘试驾!

    在最终圈定了一个小范围之后,就要去各个4S店看实车,并且预约试驾。联系4S的销售顾问,约个时间,带上驾照就可以(实习期好像不行),自己亲身去体验一下驾驶的感受,比较一下各个目标车型的细节。比如加速能力的强弱、隔音效果的好坏、转向是否灵活、视野是否充足、人机工程是否合适等等。

    在这一切都结束之后,就是谈价格,不要相信什么网络报价,一切以4S店店内的实际报价为准。除了现金优惠,是否有保养或工时券的赠送,有没有什么附加费用,如果贷款是否有利息补贴等等,都要详细地了解。

    4S店有很多套路会坑钱,什么出库费、上牌费、服务费、强制装潢、强制保险之类的,在暗处坑你个万把块钱是很有可能的,能避免的话一定要避免。另外,非原厂零件,尤其是功能性配置的加装,一定要谨慎。没有主机厂的认可过程,这些零件的可靠性、匹配效果和功能都无法保证,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丧失整车质保。

    末了再补充一句

    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感觉和选择,毕竟自己花钱要自己决定才不会后悔。不要因为谁说了一句不知道哪听来的优缺点就动摇,尤其是网上的那些鱼龙混杂的视频和评测。尽信书不如无书,何况是这些来路不明且无法证明的言论。

    .万次阅读
    69评论
    121赞同
    收藏
    分享
    69评论
    12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