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重要消息!中国将于今年制定出台促进汽车消费措施

    汽车K线头像汽车K线头像
    汽车K线2019-01-09

    导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今年将制定出台促进汽车等热点产品消费的措施。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出现20多年来首次下滑,这导致中国整体消费指数增长放缓。

    汽车行业的寒冬,终于要过去了!

    这对去年异常艰难的汽车业上市公司,无异于雪中送炭,如一阵春风。

    1月8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该部门将制定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此次官方的证实,这与此前某些媒体“无促进措施”的报道截然相反。

    宁吉喆表示,过去一年中国汽车销量已经接近了3000万辆的市场规模,但是还有潜力,支持居民合理消费、绿色消费、升级消费。“汽车已经从城市进入乡村,现在也在考虑制定这个相关政策鼓励农民的消费。”

    2018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出现20多年来首次下滑,这导致中国整体消费指数增长放缓。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11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5万亿元,同比增长9.1%,增幅较2017年同期低了1.2个百分点。

    其中,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约10%的汽车类消费增速降幅最大,拖累了整体消费。

    数据显示,汽车消费从2017年前11个月的增长6%,下降到2018年的-1.6%。值得注意的是,从5月份开始,中国汽车类限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开始呈现负增长,而且汽车销量也连续几个月,呈现较大幅度下滑。

    图片来源:FT中文网

    从诸多上市车企陆续公布的销量不难发现,汽车业上市公司在去年均遭遇挫折。

    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东风集团股份、长城汽车、海马汽车和吉利汽车等公司近日陆续公布销量业绩,其中绝大部分均未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部分企业销量还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例如:海马汽车2018年销量同比大幅下滑51.88%;江淮汽车销量同比减少约9.48%;东风集团股份全年销售降幅超过7%;上汽集团同比则仅微增不到2%;吉利汽车虽然增速达到20%,但也依然面临较大压力……

    汽车K线整理发现,在资本市场,作为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代表产业,过去一年,中国汽车业40家上市公司,股价平均跌幅高达30%。如今,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即将制定出台,无异于一则重大利好消息。

    统计、制表、图片来源:汽车K线

    值得注意的是,从宁吉喆的表述不难发现,对于促进汽车消费,中国依然保持理性。一方面强调“合理消费、绿色消费、升级消费”,这对技术实力强、更为环保的汽车产品,更为有竞争力,对近年来产品力不断提升的自主品牌构成利好。

    另一方面,“汽车已经从城市进入乡村,现在也在考虑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的消费”也意味着,10年前促进汽车下乡的政策可能会再次出现,但随着农村购买力增强,可能过去购买微车的消费群体将逐步升级,开始购买SUV和品质更高、更安全的MPV产品。

    这可能对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和广汽传祺等上市公司,构成利好,上述企业均拥有较强的SUV产品阵容。不过,中国品牌也要注意外资品牌近年来发动的SUV攻势。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促进汽车消费,今年中国还要实施第二批外商投资重大项目,包括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等。

    最近,特斯拉位于上海的工厂就已经开工,而日韩公司也开始在中国扩大动力电池生产规模,这可能会对北汽新能源、宁德时代造成一定冲击,但有利于中国本土企业增强竞争力。

    宁吉喆说,这些外资项目的落地,将跟内资企业一起支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汽车K线认为,虽然随着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出台,汽车企业将重新迎来上行周期,市场环境也将发生一定改变,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汽车业公司仍要保持谨慎乐观,并要应对潜在风险

    首先,要控制产能扩张的欲望,合理控制产能,不要被利好政策冲昏了头脑,防控产能风险。

    毕竟,当前中国经济大环境对汽车消费而言,不是非常乐观。与此同时,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对国内经济也会造成影响。

    其次,对中国自主品牌而言,要继续加强研发投入,不要得到一点好处就忘了生存危机。

    过去一年,从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出现下滑当中不难发现,在2017年底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后,中国汽车在产品和品牌,以及体系竞争力上仍然与主流外资品牌有很大差距。

    第三,做好再次过冬的准备。

    最近10年,中国为提振汽车消费,已经制定出台过两次政策。但是每次过后,汽车企业都会经历市场透支的阵痛。当然,也有人对促进政策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不利于市场自身的优化调整。

    第四,目前政策尚未出台,而且官方表示时间是“今年”,所以汽车业全产业链的公司,仍然需要准备应对相当一段时间非常艰难的日子。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万次阅读
    1923评论
    1719赞同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