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1978年重庆有了首批出租车,你还记得钻巷巷的“拓儿车”吗?

    上游新闻头像上游新闻头像
    上游新闻2018-06-06

    1978年9月29日,时属重庆市公共交通公司管理的重庆市第一家出租汽车公司——重庆市出租汽车总公司正式成立,第一辆出租车——老上海牌轿车的诞生,让这座主要依靠公交和步行出行的城市有了第三种选择。

    上海牌、菲亚特、尼桑、波罗乃茨、拉达、马自达、丰田、伏尔加、桑塔纳、小红旗、夏利、奥拓、富康、捷达、桑塔纳,这些繁多的出租轿车品牌,就像这座城市烙印上的痕迹,随着时间推移,历久弥新。

    今年,是出租车在这座城市诞生的第40年,出租车的历史更像是一部交通发展的缩影,见证着我们的生活变化、见证着我们的城市发展。

    第一代:老上海牌轿车

    20辆出租车蹲点牛角沱 想当的哥必须是工作先进分子

    △上海牌轿车(来自网络)

    今年刚刚从重庆市出租汽车总公司退休的程苹,一辈子的青春,都奉献给了重庆的出租汽车行业。

    程苹说,公司成立30周年时,她负责整理了当时出租车的发展史,所以对很多资料都进行了保存,记得也很清楚。

    1977年,当时的四川省政府下批文,成立重庆市出租汽车公司,这也是重庆市第一家专业的出租汽车公司,根据《重庆市志·交通志》的记载:1978年10月1日,由国家计委、财政部划拨的20辆上海牌小轿车、5辆旅行车正式投入营运。

    “过去的重庆城,只有公交车,大家出行基本上没有其他的选择。”第一批出租车的诞生,就像一记重磅炸弹,在这个城市掀起了不小的浪花。

    “外观很洋气,两个大灯向外凸起,特别好看。”回忆起第一代上海牌轿车,程苹说,那种车和后来生产的红旗牌轿车外观有神似之处,看上去比许多机关的小轿车都要高大上得多。

    有了出租车,选择驾驶员的标准也很高,20辆车配备20位驾驶员,由于出租车公司隶属于公用事业管理局管辖,因此,这些驾驶员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公用事业管理局下属的自来水公司、轮渡公司和公交公司等企业。

    “我的父亲是自来水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当时,单位上有一位姓王的驾驶员,因为看中了当出租车司机的前景,还专门来毛遂自荐。”经过层层选拔,20位来自各个事业单位的驾驶员成为了重庆市的第一批出租车司机,程苹说,当出租车司机的优越感在那个时候很强,以至于的哥都来自于各个单位的先进分子。

    和现在出租车满城转不同的是,因为只有20辆,这些出租车平时都只能蹲点在牛角沱,通过一个统一的叫车、派车电话,实现业务的接单和转达,“驾驶员早上八点上班,下午五点下班,和正常的上班族没什么区别。”

    第二代:菲亚特轿车

    没空调的出租车 在重庆市场不受欢迎

    △菲亚特轿车(来自网络)

    在重庆的出租车历史中,菲亚特也短暂地杀入过这个市场,它是重庆城出现的第二代出租车。

    1980年,市场经济开始刺激着前沿消费,原有的上海牌出租车已经无法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了,于是菲亚特轿车进入重庆市场。

    程苹回忆,这种出租车只有两箱,看上去非常小巧可爱,但是却能坐5位乘客,“不但小巧,两个大灯还像眼睛一样。”看惯了传统轿车“刚硬”的外表,菲亚特的出现,让很多人眼前一亮,“像个小房子一样,载着五个人,满城市跑来跑去的。”

    不过,“菲亚特126P”的短板却是没有空调,重庆夏季的酷暑高温让这种漂亮的小轿车昙花一现,退出了市场。

    第三代:尼桑出租车

    波罗乃茨和拉达也同期出现

    △尼桑轿车(来自网络)

    1992年,随着尼桑公爵轿车的出现,市租公司下属的中北公司成立了尼桑车队,以配合这批新车的上路运营。

    相比同期还存在的其他类型出租车,尼桑轿车每公里价格为1.8元,算是最高的。

    价格高,自然有他的好处,家住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文化七村25栋4单元的70岁的陈思新老人,曾经在酒店上班。他说,那会儿,尼桑公爵这样的好车基本上都在酒店门外蹲守,因为只有尼桑公爵,才让那些进出酒店的生意人愿意坐。

    △波罗乃茨轿车(来自网络)

    相比之下,波罗乃茨和拉达两个品牌的出租车价格就要低一些,“应该每公里价格在1.4元左右。”这个价格如今看起来便宜,其实也不便宜。上世纪90年代,绝大多数人一个月的收入都在几百块钱,坐一趟出租车就要花10来块,所以坐出租车也算是生意人的专利。

    波罗乃兹是波兰生产的,因为是二战后所建汽车制造厂,这款车的外表看上去有浓厚的欧洲血统,和后来的捷达有很大程度的相似。

    △拉达轿车(来自网络)

    而拉达这款出租车的出现,则引领了第一批富起来的中国人的选车观念,它也成为首批进入家庭的私家车。“价格并不便宜,1986年时,拉达2105在中国的售价为3万3千元人民币左右,1989年它的价格标升到了9万多元人民币。”程苹说,这种车因为也没有空调,很快在重庆出租车市场销声匿迹,而作为私家车,是改装后在国内加装的空调。

    第四代:长安铃木“的士”

    伴随重庆直辖20年

    △奥拓轿车(来自网络)

    1995年开始,一种外观迷你的出租车登陆重庆市场,它就是风靡重庆城10多年的“拓儿车”——奥拓。

    1995年3月25日首台奥拓下线。

    在当时重庆狭窄的道路上,奥拓仅有3米多的车身足够转手腾挪,完全适合了这个城市的需要,“那个时候解放碑的旮旮旯旯我们都去过,有些路好窄嘛,换到其他车,根本开不进去,但是开奥拓就不一样,我想去哪里就去哪里。”50多岁的王子平如今是重庆国泰出租车公司的驾驶员,90年代进入重庆出租车行业,成为一名的哥,开奥拓的经历让他的技术变得娴熟起来。

    “当了20多年的哥,我最喜欢的还是奥拓,那种开车的感觉,就是人车合一的感觉。”王子平说,奥拓也造就了重庆最早的一批职业出租车司机。

    △羚羊轿车

    △天语轿车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羚羊、天语和启悦作为出租车悉数登场,给重庆这座山城的交通格局,带来了极大的变化。

    从讲价到打表 从守酒店到满城跑

    如今打车,计价器显示的金额,就是乘客需要支付的车费,而最早,付费方式却不是这样的。

    程苹说,1978年出租车诞生之日起,从甲地到乙地,都是由驾驶员估计两地之间的路程,然后根据每公里的价格来进行收费,所以,最早的出租车,也不会满城跑,主要在车站、码头等待客人,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算交易成功。

    不过从1986年开始,随着出租车越来越多,物价局修订了出租汽车的收费标准,规定了乘客从上车的时间开始计算,按照实际车辆的运营里程计算,因为当时存在着不同样式的出租车,所以价格也分为3个档次。

    第一档次车:每车每公里租价为0.8元;

    第二档次车:每车每公里租价为0.6元;

    第三档次车:每车每公里租价为0.4元。

    后来,城市越来越大,坐车的时候堵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有的时候一堵半个小时就过去了,遇到乘客需要等候的,时间费用如何计算,也让的哥们感到头疼,于是从1986年4月4日开始,重庆市物价局就出台了规定,小轿车免费等候10分钟,超过10分钟的,每等候1分钟,按照1公里的租价计算收费。1991年9月1日,出租车等候费再次调整,每次用车免费等候10分钟,超过10分钟,小轿车每等候5分钟收取1公里的租价。

    程苹说,《重庆市志·交通志》里面写到,到1997年,重庆正式增设了低速行驶费。

    慢慢的,出租车的生意也从守着酒店到满城跑拉客,进入了全城跑找客源的时代。

    六大转盘七个区 出租车见证着这座城市的繁华变迁

    △重庆出租车的换代

    “去哪里?”

    “杨家坪!”

    “六大转盘嗦?要得,走起。”

    ……

    这段重庆本地味道浓郁的对话,对于如今重庆市出租汽车行业协会党委书记管邦华来说,印象还很深,“那会儿城市不如现在大,打车的人也基本上就是围着六大转盘转悠。”

    这六大转盘包括南坪、石桥铺、杨家坪、观音桥、朝天门和沙坪坝三角碑转盘。“90年代初,到巴南区鱼洞,基本上乘客和出租车驾驶员也要讲价,毕竟里程有那么远。”

    随着出租车的不断更新换代,也见证着我们居住的这座城市在不断地发展,从以前的六大转盘到如今的内环,从过去讲价坐车到现在打表坐车,从以前只有出租车,到现在网约车与出租车的并存发展,每个角度的变化,都是时代给我们这座城市留下的宝贵财富。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萧潇 毕克勤 摄影报道

    .万次阅读
    109评论
    38赞同
    收藏
    分享
    109评论
    38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