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中国人就喜欢加长,怎么了?

    新车评头像新车评头像
    新车评2018-03-25

    跟一个见啥喷啥的车迷聊天,诚不如找头牛一块儿讨论讨论弗洛伊德。就比方说广大中国消费者们喜闻乐见的加长吧,你还没张嘴呢,什么“不纯粹”、“中国人就爱面子”、“破坏原车操控性和线条比例”等等字眼就噼里啪啦地砸过来了。

    不过本文不是来解析加长车的优势与短板的,仅仅是想为广大普通消费者鸣个不平。中国早已是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了,2017年国内汽车销量总额高达2376.44万辆。面对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车厂有义务为中国人提供投其所好的汽车产品,而国人买车也应该有自己的喜好和要求。我们这儿就欢迎加长,怎么了?

    的确,世界上目前还没有另一个国家的人在买车时如此看重加长这件事。甚至在英文搜索引擎里键入“long wheelbase”,跳出的建议选项里都会有“long wheelbase cars in China”这样的词句,可见加长这件事已经成了中国车市的标签之一。这年头的C级车,尤其豪华品牌的C级甚至B级车,在中国不多贡献点轴距出来,那就等着完蛋吧。

    曾有调查显示,在中国,汽车后排座椅的利用率要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并且在税费方面,我国也没有相关规定要求加长车要交更多的税。在价格方面,同一款车的加长版并不比标准轴距版要贵多少,甚至还有不少短轴版比长轴要贵的例子。在车辆性能方面,哪个车厂也不会傻到加长个几厘米就让车开起来完全不一样的地步,标轴3系和长轴3系,试问有几个人能开出区别?

    既然我的后排不是摆设,并且我也不用为大空间支付更多的费用,那么我为什么不让坐在后排的家人、朋友、客户,甚至自己坐得更舒适宽敞一点?何况哪个国家也没要求本国公民必须为了交通而牺牲个人占用的路面空间。

    再说所谓的面子吧。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但汽车的人均保有量还远不及发达国家的水平。曾有位网友评论说“中国目前还处于用车阶段,远远没到赏车阶段”,我个人很赞同这句话。许多中国家庭只有一部车,还有更多的家庭没有车,一辆车在中国人手里,要承担的任务往往真不止代步工具那么简单。

    再说汽车这东西本身就带有名片属性,美国老百姓开了上百年的私家车,到现在不还是依然对梅赛德斯奔驰趋之若鹜。一个开法拉利的人和一个开五菱宏光(图片|配置|询价)的人站在一起,就算和尚都会认为前者的身份地位肯定高于后者。消费者花了自己的血汗钱,为自己脸上增点光,这有什么过分的?键盘车神们有个蛋权利对人家指指点点?说自己不在乎面子的人,基本都是装X犯,真那么豁达怎么不直接穿个草裙上街啊?

    说到底,加长,是中国人特有的购车喜好。这种喜好是法规、观念、市场竞争等多种因素共同催生出来的。任何一个成熟的汽车市场都有概念相似的特定喜好,只不过喜好的内容不尽相同罢了。

    比方说日本吧。全世界都知道如今的日本人喜欢开“盒子车”——即那些方方正正的K-car和又窄又长的本土特供MPV们(如丰田Noah/Voxy、本田StepWGN)。至于理由,也没什么高明之处。日本道路狭窄,车子必须造得窄小一些才好开、方便。并且购买K-car,可以享受减免税费等诸多利好政策,就像我国的新能源车一样。同时,在日本的都市圈内,交通拥堵,停车不便,想买车,必须先有个私人车位证明才能买。而买K-car,就用不着受这一条款制约,不需要先弄个车位就能享受汽车的便利。有这么多政策导向,老百姓不买就怪了。

    再比如美国吧。大家都知道美国买车相对便宜,并且市场非常自由开放,想买啥车都行。然而常年占据美国汽车销量榜首的永远是那么几个大皮卡。刨去一部分商业订单,老百姓购买皮卡都是看中其强大的装载及拖拽能力。美国大部分城市不大不小,多半家庭生活在城市圈以外的地方,这就意味着很多事情需要DIY,例如修房子、扫雪等,皮卡的装载优势便派上了用场。并且美国道路宽敞,油价也相对便宜,皮卡在这里畅行无阻。能装东西能走烂路,还能拖个游艇全家出游,皮卡的真正价值只有美国人能全额体验到。

    把K-car和皮卡放到其他国家使用会合适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F150走在东京,停车都是个噩梦。同样,外国人不怎么喜欢加长车,这完全不关中国人的事。加长对于我国消费者,就是个既有意义又有用的做法,真正尊重中国市场的车企也确实都在这么做。当然,加长与否,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所以一些品牌在国内同时投放一款车的标轴和长轴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至于那些说加长就是垃圾的键盘车神们,别玩了,该写作业了。

    万次阅读
    514评论
    220赞同
    收藏
    分享
    514评论
    220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