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宋楠:长城P8与比亚迪二代唐之电4驱技术比对篇(连载15)

    新能源情报分析头像新能源情报分析头像
    新能源情报分析2018-02-04

    从今天开始笔者将连载多篇最近几年撰写的关于长城汽车的稿件。为的是让更多人对魏建军及长城汽车在中国新能源技术、整车及全产业链大发展的时代中,走向衰败的全过程。

    对于本系列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添加笔者微信号leningrand2408,共同切磋。

    本文撰写于2018年2月4日。

    笔者坚持认为:

    2018年4月上市的长城P8,将通过市场验证其第1代插电式混动电4驱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018年7月上市,搭载第7代插电式混动技术和第5种技术状态“超级电4驱”技术的比亚迪二代唐,将再次定义中国制造插电混动电4驱车最高技术标准。

    本文将从插电式驱动技术、插电式4驱技术、汽油机+DCT+2台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综合效能等方面深度研判,长城P8与比亚迪二代唐插电混动4驱技术哪家强!

    备注:本文引用的部分素材,为笔者2017年7月在吐鲁番,对长城H系列传统车和WEY P系列插电式混动车;比亚迪宋DM、e5DM、唐100系列插电式混动车独家评测时拍摄。

    1、2008年至2018年长城系插电式混动电4驱技术和平台概述:

    早在2008年的北京国际车展中,长城就展出了插电式混动4驱车型平台。这套在当时与三菱插电式混动4驱技术不相上下的技术惊艳一时。

    上图为2008年长城插电式混动电4驱技术状态细节特写:

    前驱动桥采用汽油机+1台节能型启动电机(BSG弱混系统)

    后驱动采用1台驱动电机

    中置的动力电池总成为后驱动桥输出/回收动力

    2008年状态的长城插电式混动4驱技术平台,前驱动桥适配的1.5T汽油机+小功率节能型电机,以汽油机为主要动力源;后驱动桥适配的驱动电机,通过汽油机向动力电池发电获得动力源。

    准确的说,长城在2008年-2010年多次展示的这套插电式混动4驱系统,不仅优秀且更坚固节能和通过性多方面的平衡。

    输出功率110千瓦的1.5T汽油机+BSG发动(启动)电机构成前驱动桥动力总成。

    60千瓦后驱动电机+10度电的动力电池,构成了这套电4驱系统后驱动单元。

    既可以前后驱动桥同时输出动力(电4驱)、后驱动桥单独输出动力(电动),又可在以偏向节能模式的弱混(BSG)状态以前驱动桥行驶。

    但是,以长城汽车在2008年-2010年技术储备状态分析,没有完全握BSG弱混系统、电驱动、“油+电”混动模式涉及的各个核心分系统技术自行研发和生产能力。

    2017年,长城展出了WEY品牌下的VV5插电式混动4驱车样车,并公布使用的电4驱技术细节。VV5插电式混动4驱技术与2008年展示的那套适配BSG系统的插电式4驱平台相差无几,只不过用2.0T+7DCT系统,替代了之前的1.5T+6DCT系统。

    众所周知,2010年-2018年的长城汽车,在魏建军的带领下利用本田CRV和大众途观的车身架构(底盘和悬架),发展出H6和WEY7\5等车型。

    上图为某网站在2017年11月撰写的关于长城P8插电式混动4驱技术介绍文章中,适配的后驱动桥及相关细节图片。如上图所示,与大众途观类似的后悬架,并未出现后驱动电机和后传动半轴等关键分系统。

    至此,笔者通过众多公开信息源判断,长城插电式混动4驱系统坚持了多年引入BSG弱混系统+后驱动电机架构。但是,这种并不被中国新能源产业政策认可(可获得补贴)的BSG(48V)弱混技术,是否将会应用到P8上不能最终确认。

    起码,2.0T+7DCT动力总成+1台驱动电机,构成前驱动桥的模式,更容易获得稳定的技术状态。而这种倾向于节能的电4驱技术的硬件与软件层面的复杂性,是长城汽车难以在短期内解决。

    2、2008年-2018年比亚迪系插电式混动4驱技术和平台概述:

    2008年X月,S6DM编号的插电混动4驱车项目启动。这是以S6为基础,搭载2.0Ti汽油机+6DCT(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前驱动电机+中置动力电池组件+后驱动电机动力总成的插电式油电混动4驱车。

    比亚迪这套插电式混动4驱系统,已经发展成唐系列和宋系列插电式2\4驱混动、全电2\4驱动车型平台。

    前驱动桥由2.0Ti发动机+6DCT+前驱动电机构成;

    后驱动桥动力由中置电池组件+2款不同功率(110千瓦、160千瓦)驱动电机构成;

    最大输出功率151千瓦2.0Ti汽油机+110千瓦前置驱动电机+6DCT(湿式双离合变速器),构成了前驱动桥。没有使用长城系BSG类弱混驱动技术,结构看似复杂,但是驱动效能更突出。

    最大输出110千瓦和160千瓦后置驱动电机+全铝合金独立悬架,使得唐(80和100)系列与宋DM(宋EV)的后驱动桥轻量化效能突出。

    很明显,比亚迪唐(80和100)系列和宋DM车型适配的这套插电式混动4驱技术平台,前驱动桥综合效能明显超过后驱动桥。这也使得比亚迪唐(80和100)系列、宋DM车型,拥有4.9秒0-100加速优势。

    作为比亚迪系插电式混动4驱平台重要组成一部分,“超级电4驱”系统无疑全球量产新能源车不可忽视的驱动技术。

    2015年上市的唐80,搭载第1种技术状态“超级电4驱”系统;唐80适配的铝合金材质后独立悬架技术含量,超越了同时期(至2018年)所有国产车。

    2017年早些时候上市的唐100,搭载第2种技术状态“超级电4驱“系统”;唐100保留了唐80的前后驱动桥系统硬件,换装了带有“水冷高温散热低温预热”功能的三元锂动力电池,优化了后驱动桥铝合金独立悬架。

    2017年晚些时候上市的宋DM,搭载第3种技术状态“超级电4驱”系统;比亚迪宋DM在唐80和100车型技术基础上,换装了1.5Ti汽油机和带有“水冷高温散热低温预热”功能的三元锂动力锂电池,更温柔的平衡了“超级电4驱”系统前后驱动效能。

    2017年,技术验证用4驱版宋EV(全电驱动)电动汽车,搭载了第4种技术状态“超级电4驱”系统;用于技术验证的4驱版宋EV,去掉了1.5Ti+6DCT组成的动力单元,保留了宋DM前后驱动桥,换装了更大容量的三元锂动力电池。第4种技术状态“超级电4驱”系统,相对“简单”的控制输出功率110千瓦前后驱动电机。作为技术储备,4驱版宋EV的“超级电4驱”技术将应用在2018年5月推出的元EV。

    2018年晚些时候上市的二代唐,将搭载第5种技术状态“超级电4驱”系统;比亚迪二代唐保留唐80和100前驱动桥技术特征,换装了最大输出180千瓦后驱动电机和中置三元锂动力电池组件(标配水冷高温散热和低温预热功能),前悬架(下摆臂和转向节)以及后悬架(副车架、摆臂和拉杆)铝合金材质零件数量,轻量化优势显著。

    Yes!比亚迪系插电式混动4驱技术,从2008年-2018年始终坚着2.0Ti(1.5Ti)汽油机+前置驱动电机+后置驱动电机+中置动力电池组件,这一强调性能优先的技术架构。与之适配的不同技术状态“超级电4驱”系统发展至第5代(笔者认为),几乎可以完美的与比亚迪制造的任何一款插电式混动车型适配(当然包括秦100、秦EV、e5、宋MAX和元EV全电或插电混动乘用车)。

    笔者有话说:

    比亚迪,

    2008年-2018年,比亚迪发展出e6、秦EV、e5、e6 400、宋EV、秦EV450、元EV360型在售和即将上市的续航300-500公里电动车型;发展出秦、唐80、秦100、唐100、宋DM、宋MAX混动版以及二代唐量产和即将上市的插电式混动2\4驱车型。

    比亚迪坚持在新能源核心技术、车型、产业链以及成熟的商业化模式全向发展的态度,使得“双积分”政策对比亚迪的影响为“零”。甚至拥有极为“富裕”的“双积分”,可以向长城类传统车型大厂销售,并获取巨额利益。

    比亚迪的新能源产业政策很清晰,过轻量化、高密度电池和控制系统优化等“光环”的加持,使得电动汽车在不依靠补贴的环境下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插电式混动电2\4驱车通过适配不同型号的发动机和驱动电机,进行性能上的再进步,使得比亚迪品牌溢价力持续提升。通过插电式混动电4驱技术的优化,让消费者认可比亚迪制造的新能源产品。

    电动汽车平民化;插电式混动电4驱车贵族化,将成为比亚迪新能源市场发展有别于长城类车厂的分割点。

    最重要的是,整个2008年-2018年的10年间,比亚迪通过在不同驱动模式的不同车型上,通过市场验证了“超级电4驱”系统的技术优越性与可靠性。这种对基于新能源技术、整车、全产业链与成熟商业模式为基础的发展态势,是长城完全不能比拟。

    可怕的是,比亚迪王传福对中国及全球能源资源分配和汽车市场发展,有着超乎寻人战略眼光与判断决策。

    长城,

    2008年-2018年,长城在新能源核心技术、整车研发方面,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状态。这套2008年展示的插电式混动电4驱系统,引入BSG技术,在节能与通过性层面进行平衡。但是以魏建军始终对新能源发展持抵触的态度,长城最近10年在整车核心技术研发的节奏综合研判,依靠自身的技术储备,很难将这套插电式混动4驱平台成熟应用在商业化车型中。势必需要“外力”,才能满足汽油机、DCT与BSG系统协调运作需求,而EV模式、HEV模式以及所有驱动模式的馈电状态,后驱动电机与前驱动桥“柔顺”配合,更需要宽泛的实际道路测试储备的资料为支撑。

    笔者看到在过去的2008年-2018年间,魏建军治下的长城在创造了哈佛系列SUV车系年销“百万台”的辉煌。但是在新能源车领域,几乎就是一片空白。尤其2008年即推出的这套插电式混动4驱技术,依旧没有得到商业化应用。

    为了满足“双积分”政策,长城的这套插电式混动4驱技术引入BSG节能系统尤为重要。毕竟长城为了“稀释”百万台高油耗SUV销量,饥不择食的与御捷这类生产销售非法低速电动车厂家合作。可想而知,节能对长城的新能源市场发展策略的重要性。

    由此判断,长城P8使用的插电式油电混动4驱技术,倾向于节能,而非“电4驱”技术得天独厚具备的超级通过性。长城在这套系统上寄予太多矛盾化的利益诉求点,或将导致根本的可靠性不足、节能性不如老年代步车显著,的尴尬境地。

    10年间的空窗期,导致长城在新能源电驱动、插电式混动电2\4驱技术的空白,将成为被比亚迪全面碾压的根本。

    一手好牌打臭了的魏建军,先天没有对全球市场发展判断的战略能力是可悲的。而2016年发出的“中国发展新能源不环保”的“豪言壮语”,公然向2014年就确定中国发展新能源是重要国策的最高领导人发起挑战。政治短视,将使得长城从辉煌走向灭亡。

    笔者相信:

    2018年4月份上市的长城P8,将存在发动机-双离合变速器-BSG系统、前后汽油机驱动桥与后电机驱动桥协同运作、所有行驶模式的馈电舒适性与效能,中置的动力电池安全与可靠性,将存在需通过数以千计的“小白鼠”车主们使用反馈才能解决的可能。

    2018年7月份上市的比亚迪二代唐,则是再次树立中国制造插电式混动电4驱车型技术标杆之作。

    从技术角度看,长城第一代插电式混动电4驱车,比不上2015年上市的比亚迪唐80(搭载第3代插电式混动技术、第1代“超级电4驱”技术)。

    未完待续,连载第16篇,将对比长城P8与比亚迪二代唐使用的驱动、传统、电池和悬架技术。

    文/换个角度看车市宋楠

    .万次阅读
    296评论
    5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